报告文学|花开保靖
开栏的话
报告文学是文艺的轻骑兵,兼具文学性与纪实性。为更好展现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中的湘西之美、湘西之为,团结报社与湘西州作协即日起联合主办报告文学专栏“武陵山”。首篇推出《花开保靖》,讲述酉水河畔的“保靖故事”,展示乡村振兴的“保靖样板”,交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保靖答卷”。
保靖县城全景图。田仁斌 摄
花开保靖
吴宜芝 岳跃强 向科 向伟 彭志华
保靖最美好的时节来了。
天湛蓝,飞鸟轻轻掠过,朴素大地沿着酉水铺展延伸。一个个村庄历经寒冷与荒芜,播种与耕耘,美得坚定而又绚烂,壮阔而又细微,饱满而又丰硕。
需走得近些,再近些。
复兴镇甘溪村千亩优质稻颗粒归仓,稻田里还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香气,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将让村集体今年进账150万元;
阳朝乡溪洲村民居林立、良田纵横,通过打好耕地、物业、矿产资源“三张牌”,溪洲村奋力书写村集体经济发展壮美画卷。
吕洞山镇吕洞村古朴宁静,千亩黄金茶园绕着古苗寨盘旋,勾勒农旅融合的秀美图景……
保靖丰收的美好图景汇进澎湃激荡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故事长河,向着共同富裕的大道奔涌,时光消融在泥土之中,深沉、安稳……
保靖县举办首届乡镇党委书记抓村集体经济比武打擂活动。保靖县委组织部供图
春风,风起保靖
2022年春,一天拂晓,一声惊雷划破长空,天空下起了丝丝细雨。雷声轰隆隆奏着乐章,响彻山谷,回音悠悠地向保靖大地荡漾开去。
“好消息,好消息。”
“县委以1号文件制发了《保靖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这给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
“方案是指导我们推进村集体经济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我们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
在保靖县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前线,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在田野、在山间、在最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山区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开疆拓土,播种耕耘。
一个普通的夜晚,保靖县委办公大楼灯火通明。
以县委书记杨志慧任组长、县长周建武任第一副组长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正召开专题会议。
会上,一张保靖卫星地图在小组成员面前铺展。
“以人民为中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形态,这点是根本。”
“在发展模式和类型上,要通过试点先行,示范推进,实现示范带动到百花齐放。”
“围绕北部酉水河、中部209国道、南部吕洞山等重要标志做文章,划分板块,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村情的发展路子。”
……
成员们围着地图慷慨陈词,一言一语中,“北部酉水河流域集体经济示范带、中部209国道沿线集体经济提质片和南部吕洞山集体经济发展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此后,县委书记杨志慧、县长周建武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第一政治任务,逢会必讲集体经济、调研必看集体经济。
“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推动保靖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资源变资金,把资金变股金,把农民变股东!”……
45名县级领导联系12个乡(镇)村集体经济工作,指导乡村规划发展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县委组织部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农业农村、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同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175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派风生水起,遍布万千美景。
凭着对一方水土的深情,凭着骨子里那股挑战命运的勇气,凭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12个乡(镇)党委书记按照“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四个一”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帮助各村开阔思路,选准路子。
172个村(社区)组织“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盘活资源,强化利益联结,因村规划施策,形成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还是迈步徜徉几处闪光的“板块”,仔细瞧瞧酉水千重浪吧。
甘溪,溪水甘甜
夏日,万物茁壮生长的景象牵引我们走向田野深处,复兴镇甘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宏霞的脚步坚定又飞快。
刘宏霞笑起来眼神明亮,两颗虎牙格外亲切,人称“虎牙书记”。2021年,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她婉拒了浙江中环光伏科技公司30万的年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干村支书不是一件容易事。“家长里短”和“柴米油盐”刘宏霞尚能解决,但“发展村集体经济”这块大石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
乡亲都传:“笑脸没了,虎牙书记变成了苦瓜书记。”
甘溪村的方向在哪?村部门口的那棵大树下,刘宏霞常坐在台阶上望着甘溪村思索,台阶被磨得光溜溜的。
她在心里呐喊:“怎么才能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生活?”
2021年5月,甘溪村被确定为湖南省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村,随着驻村工作队队长唐杰一行的到来,刘宏霞有了坚强后盾。
为了尽快找准村庄发展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刘宏霞和唐杰组成“取经”小分队,挎上背包说走就走。
他们在州内参观“冒尖村”改天换地的业绩,去贵州学习大战穷山恶水的经验。半年间,学习足迹遍布十几个县市、30余个村庄。
在贵州塘约村,刘宏霞和唐杰看到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发展壮大,助力村强民富的典型做法。
甘溪村是否也能试试?眉头微锁的他俩,心里的算盘哗啦哗啦响。
可谓一拍即合。从贵州回甘溪的路上,久违的笑一直挂在刘宏霞脸上。彼时,正值万物复苏的春日,村道边的油菜花散漫地晒着太阳,田地里,乡亲们忙着春播春种。
换作以前,见到乡亲们劳作,她会凑上去帮一会儿。但这次她有更重要的事,召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商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事宜。
村部的会议室,刘宏霞激情澎湃地总结在贵州学到的经验。“今天,我们就说点掏心窝子的话,你们说说,贵州塘约村的路子对不对?”一句话让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们摸不着头脑。
“搬来的经验不一定适合甘溪,万一水土不服呢?不是赔本买卖吗?大家哪有力气去折腾?”就像是一张考卷,全是问答题。
“学塘约是对的,但要立足我们村的资源禀赋,结合实际,要学习的是塘约的精神和大方向,不是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守着宝地过穷日子,这怎么行?”
“把合作社搞起来,村民入社,以股参与分红,不仅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主心骨,还能有效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
……
复兴镇甘溪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发货仪式。保靖县委组织部供图
村干部带头,这事有戏。2021年8月,在保靖县委、县政府及后盾单位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保靖首个村党支部领办、全体农户参与、利益联结共享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设置集体股、成员股、资金股和土地股,以份额形式量化到户。
甘溪村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了。通过合作社带领,村里大力发展脐橙、牛奶西瓜、优质稻、油菜等产业。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翻了5.4倍,村民们也拿到了第一笔分红。
春风又来了,树枝发出了新芽,桃花又开了,天气暖和起来。组建甘溪红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甘溪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研学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甘溪人在梦想中迎接春暖花开。
这股春风更是吹遍保靖。全县农村党员领办合作社450个、致富项目930个,带动3.8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全县172个村(社区)均成立村级集体劳务公司,承建单个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基础设施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持股90%,实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体化运行。
“今年,甘溪村集体经济总收益将突破150万元。”刘宏霞笑了,两颗虎牙更加明显,乡亲们的虎牙书记回来了。唐杰由一个机关干部变成了穿梭于田间地头的农民,肤色变黑了,但内心更加充实。
国茶,茶香田野
又逢清明,苗鼓撼山、茶歌阵阵,葫芦镇国茶村迎来了村里的大事——保靖黄金茶“茶王”争霸赛。各路炒茶高手齐聚国茶村七星广场,生火烧锅,摊晾杀青,再现“从来堂朗出好水,自古苗家爱斗茶”的盛况。
说起国茶村,总绕不开保靖黄金茶。
茶季,这里满眼的绿。这绿,透亮而安静,绕着茶庐,顺着山坡,起起伏伏,踩着大自然设定的节拍,欢快地向外铺排。
葫芦镇国茶村万亩保靖黄金茶基地。陈昊 摄
“国茶村种茶已有几十年历史,茶苗由一而百千万,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发展到1.5万亩,可采面积1.3万亩,占葫芦镇保靖黄金茶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国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忠正,在外闯荡十多年,是乡亲们公认的能人。
虽茶叶种植面积大,但乡亲们“各自为政”,没有体系,国茶村里的制茶小作坊,最多的时候达70余个,品质参差不齐,村集体账户空白,村支“两委”威信不高,这可愁坏了村干部们。
村干部是拿误工补贴的,给一块钱,就要干三块钱的事。“我是村支部书记,到这个位置上,就要做事情,当时我就想,晚上不睡觉也要把村集体经济搞起来!”石忠正说话的中气很足。
怎么干?大家捧着初心,坐在火炉边,蹲在茶苗旁,聊集体的事,聊茶事,也聊心事。
产业兴则集体经济兴,产业活则集体经济活。深谙这一点的国茶村建立了保靖黄金茶万亩精品示范基地、百亩示范园,创办了一品香茶叶专业合作社,走共同发展之路。
“今年,通过合作社茶园入股、收购茶叶,承租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和茶庐民宿,以及村级劳务公司领办项目等多种形式,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70万元以上。”石忠正笑着说。
行走在茶园里的游步栈道,时不时要定定神,想想自己身处何方。是农村,还是景区?是茶叶生产制作区,还是茶叶集市?
“国茶村的环境、生态具有很好的优势。我们做了5年发展计划,以茶为基、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以文传茶,逐步走出一条茶、旅、文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州委组织部驻葫芦镇国茶村第一书记周陆云和众多国茶人一样,期待国茶村能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干部带头、以点示范、科技指导、政策扶持……打出一套严密的“组合拳”后,国茶人心中的鼓点,“咚咚咚”般密实,茶旅融合的图景开始嘹亮起来。
七星广场、陶艺古窑、七口古井、茶庐、茶园游步栈道、万千百亩精品茶叶示范园、茶艺多功能中心、陶艺制作体验馆等在茶旅景区里肆意“生长”。
国茶从不缺支持的目光,关键节点上,保靖县再加一把旺火。深入实施“党建+”九大行动,围绕“两茶一果”特色产业,加快6条优势产业链建设,探索“行得通、靠得住、能受益、可持续”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保靖黄金茶综合总产值达21亿元。今年春茶期间,各村(社区)合作社代销保靖黄金茶0.7万余公斤,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00余万元。
坝木,换了人间
秋日的一个清晨,大山环抱中的清水坪镇坝木村刚显出轮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光忠已在村部楼前徘徊了好几回。
这天,他要带我们欣赏坝木村的“宝藏”。
那是珍藏在村部二楼的两张坝木全景照片。两张照片分别拍于1972年和2010年,一张黑白,一张被抚摸得褪了色。
坝木的今昔,从中能窥见一二。
都说靠山吃山,坝木却为山所困。“五分地三分石”的资源环境,造就了土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经济作物单一,加之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曾经的坝木被形容为“烂摊子”。
坝木人更是对脚下的土地想说爱你不容易。很多乡亲当起了“逃兵”,卷着行李离开了总让人失望的地方。
2008年,杨光忠挑起村党支部书记重担。当时,村里没一分钱,买笔墨纸张都要靠赊。也没有村部,坝木村的党员干部不得不找地方开“百家会”。村里没经济支撑,无法推进公共服务及村级规范管理。
“怎么办?”贫穷成为坝木人的一块心病。
靠山吃山,向山要粮。坝木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绕不过大山。杨光忠琢磨,还是要在山里做文章,要让坝木的山不仅“长”出产业,还要持续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坝木村是柑橘大村,但随着市场变化,柑橘一度出现滞销,效益一落千丈。2013年起,在对柑橘进行品改的基础上,坝木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从石头缝里抠出“致富经”。
种植中秋酥脆枣是坝木人选择的首个“战场”。
2013年,村里建了200亩中秋酥脆枣基地,但因土质、地理环境不适合,以失败告终。
开弓哪有回头箭,背水一战,改种脐橙。
2016年,结合当地土质条件与产业市场方向,坝木村以每亩年租金80元、租期15年的条件,流转本村部分农户的荒山荒地300亩,发展脐橙产业。
果树种下后,前期的投入不是小数目。肥料、农药、培管以及土地流转费,每年至少需8万元。大家围在一起,商量对策,纷纷拿出积蓄补贴。
2020年,脐橙迎来初产,4000多公斤脐橙从果园里陆续运出,卖了近8000元。
首战告捷,士气大涨。
以产业兴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主基调的路子走对了,坝木村攥紧拳头,加大培管力度。
今年,坝木村脐橙进入盛果期,预计挂果5万公斤,可收入12.3万元,加上村级劳务公司承接项目、林下套种大豆和西瓜,以及入股黑茶加工厂分红等方面,村集体预计进账40余万元。
站在果园里眺望,连绵起伏的果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经过多年努力,坝木实现全村椪柑种植面积1340余亩,脐橙8161余亩,油茶500余亩,已由一个落后贫困的村庄蜕变成了柑橘产业万亩大村。
“我们还和黄连村、里外村建立柑橘产业联盟,产业培管技术一起学,资源互通、信息共享、产业共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杨光忠说,坝木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柑橘产业,共发展至4万亩。
“单兵作战”到“集体冲锋”,保靖县在推进“六型”村级集体经济单打独斗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还探索出了产业联盟、强弱联建、村企联合、金融联动、对口联帮、风险联担“六联”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带动全县各村(社区)跳出各自为政、分散发展模式,实现村(社区)资源共享、组团发展、合作共赢,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乘风破浪”。
踏梯,踏梯而上
冬日暖阳下,我们来到了迁陵镇踏梯村。
这里,满眼皆山。山连着山,山套着山,山衔着山,一座座,一层层,一片片。
这里,河水浩荡。花垣河流经踏梯村的这一段又叫西乡河,把村里包了半个圈,由南向北汇入酉水。
这里,人心凝聚。村部里,一句“让老百姓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标语异常醒目。
山水与人的汇聚,给予踏梯村繁荣的运气与发展的底气。
20世纪60年代初,花垣河和酉水河作为湘西州主要的运输水路,成就了不少河畔村庄,处于保靖县和花垣县中段位置的踏梯村就是其中之一。
1965年出生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发标,幸运地经历过踏梯村因水而兴的盛景。那会,河滩两岸总停满歇脚的过路船只,运货的、载人的、拉牲畜的……
水运的发达给踏梯村带来人气与财气。小小的村庄里竟开起了工商所、粮油店、供销社、客栈、饭馆,还有专门的家禽牲畜买卖市场。船只来来往往,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好景不长。70年代中期,随着凤滩电站的运营发电,加之公路网络日益构建,湘西的水运逐渐没落,踏梯村也没有了往日的生气。
为了生计,青壮年“狠心”抛弃祖上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外出讨生活。没了劳动力,耕地大面积荒芜,那些残存的水田在时令里也越来越颓废。
贫穷长驱直入,像吸附在村民身上的蚂蟥一样死不松口。
该怎么办?村民们不愿看到村庄萧条地老去,纷纷自寻出路。种西瓜,种柑橘,种蔬菜,跑运输……遗憾的是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
1996年,在换届选举中,31岁的张发标当选村书记。见证踏梯从兴盛到衰落的他,一心想重现村里昔日的繁华。“守着黄土,就要想法子掏出点黄金来。”
一次外出学习,他意外得知踏梯所在的河谷地带土质松软、肥沃,特别适合育辣椒秧!
品种对比、疫病防治、找寻市场……小小一棵辣椒苗,需要探索的事情真不少。但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的,踏梯村的辣椒苗带动了整个村,发展到了200多亩,行情好时一株能卖0.3元,每亩纯收入2万余元。
张发标看育秧产业发展势头好,村民干劲足,便带领大家统一选种、统一管理,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赶上了春风。保靖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踏梯村在辣椒育秧产业的基础上,开发了红美人柑橘产业园,还建立了村级劳务公司。
踏梯村又热闹起来了!
4月,随处可见堆成小山的辣椒秧苗和讨价还价的来往客商,把村里变成了村市场。辣椒苗刚下场,村民们又开始种蔬菜、培管柑橘,每个节气都热气腾腾。
辰星户外踏梯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车间。保靖县委组织部供图
10月底,保靖辰星户外有限公司在踏梯村设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车间。车间主要生产伞架、伞面,不仅村集体能从日常管理中获益,还能吸纳40余名村民就业,农闲时,就连70岁的老人一天最少都能挣30元。
守着黄土也能守出“金疙瘩”,踏梯村背井离乡的村民少了,2000多人中,只有100余人外出打工。土地的身价也今非昔比,每亩流转费每年可达900余元。
截至目前,全县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628.9万余元,由原来村(社区)均不足5万元增长到21万元,实现集体有实力、支部有能力、农民有财力。
2021年,保靖县荣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帮扶先进县,被列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全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县,承办了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片区推进会。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靖正蓬勃向前,展现出一派温暖祥和的新风貌。
崇山峻岭间,弯弯曲曲的道路,仿佛诉说着昨日的艰难与困苦;穿崖过岭,一路欢歌,似从画中流出的酉水,恰似广大农村追求共同富裕而永不停歇的脚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团结报
作者|吴宜芝 岳跃强 向科 向伟 彭志华
编辑|刘娜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