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湘西 自由摇滚

吴宜芝​ 湘西头条 2024-04-11


天马行空的素乐团来了。


他们的嗓音独特,思维清奇,不受物质束缚的开阔,没有世俗繁琐的点缀,带着摇滚乐特有的野性浪漫、自由洒脱,非遗的神秘多彩、小众独特,一开口便是震撼与惊艳。



11月5日晚,湘西州摇滚乐队——素乐团走进吉首大学,进行“摇滚+非遗”音乐创作分享,推介乐队“摇滚+非遗”系列代表作品,重点讲述从《子》到《一起飞》这6首歌曲的演化历程与幕后故事。


当“野性湘西”遇见“非遗之乡”,民间艺术对话时尚摇滚,其中奇景值得玩味。



“有一种宁静,叮当作响;有一种心跳,绑在鼓上;有一种诗歌,与山林合唱;有一种道,贯于沟壑纵横的指掌……”秋日的傍晚,风中自带自由,树叶也在摇晃。一首为湘西边城机场通航而作,将厚重的苗族古歌、悠远的号角与灵动的飞歌巧妙融入摇滚乐的歌曲《一起飞》,让现场观众在歌里回望湘西历史百态和烟火悠长。


摇滚、非遗,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何以能够“混搭”?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不清不楚老子的样子,如太阳下看不见道的影子,孔子摘下杏子,告诉弟子,仁是耐着性子,礼是端起架子……”2016年,一首名为《子》的网络神曲在朋友圈广泛传播。酉水船工号子说唱与现代摇滚碰撞、经典与民俗的对话,使摇滚乐的批判精神与非遗背后的乡愁深刻契合,受到网友和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子》的横空出世与爆红网络,衍生出“摇滚+非遗”艺术创作新概念,一支乐队的特立独行与天马行空,也开始“搅动”湘西。



“古老的湘西土地,有野蛮与智慧,更有压迫与自由,这样神秘的地方,生长出璀璨多元的艺术。让一种从过去几千年土壤里长出来的东西被现代人接受,如何以摇滚做好这些‘非遗’保护与传承,是素乐团一直以来的探索。”素乐团核心成员黄摩崖说。


为此,从2016年以来,素乐团所创作的“摇滚+非遗”系列歌曲,是以音乐为本位的自觉创作,是实践乐队“文化摇滚”理念的重要基石,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打破体制壁垒的、多元融合的、艺术性的数字化保护工程。通过对传承人声音艺术的留存及其与现代音乐的对话,激发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摇滚+非遗”,看似极具反差感的组合,碰撞在一起,将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那是《一起飞》里,摇滚乐与苗族古歌对话中,所产生的关于人类集体命运的叩问;是《回乡之路》里,摇滚乐与凤凰阳戏搭配中,所涌出的对沈从文先生的崇敬;是《莫骂娘》里,摇滚乐与辰河高腔沟通中,所萌发的关于“母亲”这一角色根源价值的思考……



听众在摇滚乐的节奏中享受自由、表达情感,更在苗歌里优美,在鼓声里激情,在土家哭嫁里怅惘,更在“摇滚+非遗”的艺术呈现中,听见迁徙的古歌、图腾的真相、边墙的掠影、米酒的清甜、银铃的歌唱和高飞的湘西。


“摇滚+非遗”艺术表达形式的实践和探索,对素乐团而言,不是两种艺术的僵硬“嫁接”,也并非艺术品转换为商品的市场策略,而是实现两个同病相怜的灵魂对话,是探寻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可行路径。



以“摇滚+非遗”形式,去实现对湘西的热爱、对音乐的探索、对非遗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对哲学的叩问,这是素乐团的实践。这种实践,让摇滚有了新“颜色”,非遗有了新“唱腔”。


来源|湘西网

文字|吴宜芝

摄影|杨贤清

责任编辑|杨世芳

二审编辑|黄谆

终审编辑|陈昊

监制|岳跃强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高分游戏《长梦》与素乐团合作片尾曲《峒河峒河》

■ 盘点|七年五首,素乐团的“摇滚+非遗”

■ 素乐团这张专辑《Ⅲ》超有料!

■ 素乐团:简单说三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