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山悦人目 “锰都”焕新颜——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纪实

湘西头条 2024-04-17


春风拂翠柳,万象绿意浓。此时,花垣县边城茶峒古镇,清水江环绕而过,河边的麻柳捧出鹅黄,一群野鸭在水面翻着跟头……谁又能想到,如此撩人心魄的春色,如今在“锰都”花垣县也能随处可见,曾满目疮痍的“矿区”已变为游玩打卡的“景区”。


花垣县紫霞湖水库。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渝、黔交界处,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是“锰三角”核心区,境内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是知名的“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锰、锌、钒等矿产23种,其中探明锰矿储量3100万吨、铅锌矿储量130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花垣县全面开发锰、铅锌等矿产资源,在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突出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三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毅力、猛药去疴的魄力,扎实推进以花垣县为重点的矿业污染综合整治,推动“锰三角”向“绿三角”转变。花垣县被列为湖南省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改革试点县、湖南省“水美湘村”示范县、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创建示范区,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帽子”。


 牢记嘱托,责任使命扛上肩


2023年10月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带队到花垣县调研,对花垣县矿业综合整治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要求“扎实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推动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年3月31日、8月12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先后两次深入花垣县调研矿业等相关工作,提出了“统筹谋划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副省长李建中等多次深入花垣县调研督导推进矿业工作。省纪委监委、省检察院派出两个工作专班,进驻州县开展帮扶工作。


  2023年3月31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前排中)在华垣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了解铅锌矿尾渣综合利用情况。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左二)在花垣县洞里选矿厂调研。


近年来,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得到各级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座谈、指导工作,推进和压实矿业综合整治政治责任,更是给予政策、财政支持,助推矿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湘西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举全州之力,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全力推进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


——构建省州县攻坚合力


坚定不移抓实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是党中央交办的政治任务,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省级层面,成立省政府“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每月专题研究和调度。州级层面,湘西州委、州政府在成立湘西州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一室六组”工作专班,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常态化调度推进。与此同时,州委书记虢正贵、州长陈华还多次带队赴松桃县、秀山县考察学习,认真分析、积极探索花垣县矿业绿色转型发展有效路径,并与重庆秀山、贵州松桃“锰三角”三地建立了矿业联动、河界治理等工作机制。县级层面,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矿业综合整治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牵头、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乡镇参与、企业联动”的责任体系。省州县三级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形成“省定规划方案一抓到底,州县一套专办一体发力,三个清单周调度月通报”整治格局,凝聚整治攻坚合力,不折不扣抓好整治任务落实。


  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前排中)在花垣县调研矿业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刘炜 摄


  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前排中)在花垣县大冲锰渣库调研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周兴云 摄


——积极探寻整治之路


坚持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立足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全面推进“锰三角”矿业污染整治。近年来,先后出台《花垣县矿业综合整治规划(2019-2022年)》《花垣县矿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湘环函〔2019〕79号)《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规划(2022-2025)》《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22-2025)》(湘环发〔2022〕70号)等指导性文件,全面部署矿业整治工作,确保了花垣县矿业整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023年12月,出台《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矿渣资源化利用规划(2023-2025年)》《湘西自治州矿渣资源化利用尾矿库风险管控方案》《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锰三角”矿渣资源化利用产品外输交通运输工作方案》等3个方案,系统推进各领域专项工作。26日至27日还在长沙组织召开“7个专题论证”评审会,《花垣县“锰三角”锰产业“部分保留还是彻底关停”论证报告》《花垣县“渗滤液处理技术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花垣县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总体方案》《铅锌渣资源化利用项目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矿涌水治理技术论证方案》《锰渣无害化利用项目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花垣县锰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等7个专题论证均得到专家组认可,为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矿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具有积极作用。


 壮士断腕,矿业整治显蝶变


杨家寨锰渣库,是文华锰业渣库二期库锰渣搬迁及环境治理工程,2020年9月动工,2020年11月7日转运,至2021年1月23日完成转运,完成锰渣转运44.95万吨。实施地下水导排系统、水质监测井、边坡治理、覆膜和渗滤液导排层等工程建设,完成了复土复绿,渣面绿植生机勃勃、绿意浓浓。


花垣镇517矿区(整治前后对比图)。


这是花垣县“锰三角”第三轮矿业综合整治成效的缩影。如今的花垣,矿区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恢复了矿区绿水长流、青山常在、四季常青的生态原貌,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一去不复返,推动实现了“黑色”变“绿色”。曾经,在“国有民采,有水快流”背景下,“锰三角”高歌猛进,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面对矿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欠账,省州县三级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老路,强化系统观念,注重综合施策,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把矿业污染问题彻底整、整彻底。


自2005年以来,中央领导对“锰三角”污染问题曾多次批示,按照“先易后难”原则,花垣县开展了多轮整治,先后推动了锰矿污染整治、矿产资源开发整顿和规范、铅锌矿综合整治等工作。花垣县1195个矿硐永久封堵,近千个开发主体减少到23个;锰矿山由31个采矿权整合为5个,8家电解锰企业整合为1家,实施了一大批锰矿山污染治理项目,新建锰矿山污水处理厂3座,推动完善锰矿山污染防治设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系统、锰冶炼环保配套设施,锰矿山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取缔“小散乱污”浮选企业162家,铅锌矿尾矿库由98座减少到10座,矿区生态修复6491亩,出台《湘西自治州推动矿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着力打造绿色矿山。


龙潭镇糯米冲尾矿库(整治前后对比图)。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湘西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产方式、结构调整上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统筹中央、省、州、县近10亿元专项资金,全力推动“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治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涉及的32座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完成整改销号。对文华、华东锰渣库进行搬迁治理,有效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国家调研组、生态环境部华南局和省级交办的30大类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长江警示片的拍摄,曾连续三次到花垣县暗访,也未发现花垣生态环境相关问题。清单式推进湘环发70号文件落实,“任务清单”2022-2023年年度目标任务按时完成;“检察建议清单”3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3项,阶段性完成2项,其余任务正按时序进度推进;“项目实施清单”53个整治项目,已开工30个,完成或完成主体工程21个。完成建设矿区专用道路36公里,绿化矿区公路15.7公里,矿山生态修复面积383.25亩,生态修复率达到93.6%;锰矿山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营,污水实现达标排放;2022年全州21家正常生产矿山已全部建成绿色矿山,2023年新出让的5个矿山,已启动了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编制工作。


2023年8月,《花垣县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总体方案》通过生态环境部专家评审,对花垣县矿业相关工作在“锰三角”地区给予“五个率先”的高度评价,肯定花垣县率先全方位开展矿业污染整治,率先对锰渣库实施整体搬迁治理,率先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膜技术处理锰渣库渗滤液并取得成功,率先建成“锰三角”地区锰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历程展示基地,率先运用法治手段推动矿业综合整治;12月,省委全会对“锰三角”矿业污染治理给予充分肯定。


 绿色转型,产业支撑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湘西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高质量发展,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整合的坚决整合、该转型的坚决转型,探寻矿业转型发展“花垣模式”。


花垣镇高坡董矿区(整治前后对比图)。


——全面整合焕发新动力


敢于啃“硬骨头”、执着寻“最优解”,花垣县6家电解锰企业整合为1家,4家锰矿山企业整合为1家,企业生产经营进一步规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湖南东方矿业是花垣县唯一一家电解锰企业,采用国内一流的新工艺、新设备,建设年产15万吨无硒无铬电解锰及精深加工生产线,投入6800万元全面升级设备和环境治理设施,每吨电解锰电耗5500度,优于一级标准,实现废水零排放,是全国同类行业整合的典范、全国电解锰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企业。


湖南花垣县湘西福阳锰业位于渝、湘、黔交界的花垣县民乐镇,是花垣县境内唯一一家锰矿开采企业,有民乐、猫儿、石栏3个矿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让锰矿开采从混乱无序走向科学规范,环境保护更加规范持续,矿石资源利用更加高效高值。


——以退为进激发新活力


湖南志弘矿业公司大脑坡新铅锌矿山位于花垣县城南西方向直距约2公里处,锌矿石资源量17829万吨,锌金属量262万吨,伴生铅金属量31.95万吨。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铅锌矿山,每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2023年12月,大脑坡铅锌矿山年产396万吨采矿工程安全设施设计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花垣县全部退出铅锌矿老矿区6个铅锌采矿权、6座铅锌尾矿库,以及华林公司太丰十六厂、雷公冲、414、洞里、开支、黄莲洞、老王寨等7条铅锌浮选生产线。仅保留了湖南志弘矿业公司大脑坡新铅锌矿山这1个采矿权、配套1条铅锌浮选生产线,铅锌矿开采总量900万吨/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以前只管拼命发展,现在要高质量发展。”湘西州委副书记、花垣县委书记廖良辉表示。花垣县在全面推进矿业整治的同时,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谋划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农业、新文旅“四新”产业。整合全县国有企业成立十八洞集团公司,收购或控股部分优质矿业企业,推动国有资本主导矿业发展,2022年公司进入上市公司后备名单。大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花垣产业开发区、长沙十八洞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创建高新园区,做优做强锰、锌、钒等优势产业链,重点推进锰锌精深加工、五氧化二钒深加工、锌铝新材料合金、锂电池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锰锌钒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储能设备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绿色矿业产业示范园和武陵山区独具特色的百亿产业园区。2023年,产业开发区19家链上企业实现营收23.94亿元、产值24.44亿元、税收1.09亿元。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8大特色农业产业、50万亩规模、100亿产值的特色农业产业“851工程”和“首倡之地、世界边城”文旅品牌,昔日靠山挖矿的龙潭镇成功变身“一村一个养牛场”的黄牛小镇;满山废旧矿棚矿坪的猫儿乡,摸清桑蚕经济门道。2023年,花垣县农业产业链产值达58.5亿元,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


龙潭镇祥和村整体搬迁新址。


——变废为宝释放新动能


华垣公司长丰厂位于龙潭镇祥和村,厂区清洁,生产有序,走货繁忙。该厂“因库而建”,拥有350万方铅锌尾存量,于2022年5月开始建设,10月试产,通过超声波分选、电导选矿、无机板材催化剂和改性剂等技术,将铅锌尾砂转化为轻质石膏、集成墙板、腻子粉等建筑材料,建成年处理240万吨尾渣生产线、年产200万吨干砂生产线、国内首条移动泡沫保温制砖生产线,生产砂石骨料等20余种产品,推动实现矿渣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2023年5月,广铁集团货运部门为花垣县开通了货运专列,助力“变废为宝”的花垣铅锌矿尾砂建筑石材产品远销长沙、重庆及周边等地。


花垣县坚定不移走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推动实现尾矿库资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已获2023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6个,支持资金3.16亿元。与省科技厅、中南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单位合作,攻关锰渣资源化利用难题。兆成公司四氧化三锰、吾道公司锰渣综合利用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万润公司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示范产业园区项目完成签约。利用废旧矿坪、尾矿库等发展光伏和蚕桑产业,33万千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种植蚕桑8000余亩,闭库尾矿库复垦4325.6亩,实现收益1.69亿元。


“我相信,这些填埋的矿渣,终究一天会被再挖出来,资源化利用,被我们‘吃干榨尽’。”州生态环境局花垣分局同志对矿业整治工作充满信心。


 春到边城,绿水青山焕新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湘西州、花垣县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不要“黑色的财政收入”、坚决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GDP”,大力推进“锰三角”污染治理,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度、满意度有效提升。


——环境变美了


驾车行驶在民乐和团结的公路上,曾经这里大小矿车挤挤挨挨,被人们称为“黄泉路”,山下的河是“牛奶河”。如今道路宽阔,河水清清,山上密密麻麻的矿洞已被回填,打上了水泥“补丁”,山上种植大片大片的桑蚕树和风景林。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在省州县的共同努力下,花垣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21年,花垣县国省控断面水质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4位,其中改善指数居第1位。2022年,花垣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改善幅度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涉锰企业外排水的重金属、氨氮浓度分别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基本稳定。2023年,花垣县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国省控断面达标率100%,11个“锰三角”专项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锰浓度均值范围为0.004-0.123毫克/升,均达到0.3毫克/升考核目标要求。花垣县十八洞村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作典型发言。


——群众满意了


“以前,矿区附近的田地里都是矿渣粉尘,水不敢喝,农作物也卖不出去,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了!”猫儿乡洞里村村民吴清明说。


猫儿乡糖果村现貌。


洞里村是一个典型矿业村,通过全面整治,100多座矿硐全部关闭,500多亩的矿坪全部覆土,栽种桑树、桂花、夹竹桃等苗木修复生态,目前,洞里村林地面积约5200亩,森林覆盖率达86%,这里又重新焕发出绿水青山的勃勃生机。


花垣县在矿业综合整治过程中,对企业没有“一关了之”,对群众没有“放任不管”,而是突出产业发展,加强“失业”矿工技能培训,先后安置转岗工人1884人,推动“花垣矿工”变成“花垣焊工”“花垣家政”“花垣绣娘”,不让一名涉矿工人失业和返贫;对退出转型企业老板,支持鼓励其投身茶叶产业、养殖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19个涉矿重点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16个、整体搬迁3个,涉矿村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社会大局整体稳定,涉矿信访1024人次基本在县内有效化解,第三方大样本调查显示,花垣县人民群众对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满意率达到97.6%。


边城镇火焰土村整体搬迁新址。


——信心更足了


“花垣锰产业发展的路子越发清晰。前端开采冶炼逐步规范,末端电池企业培育壮大,发力填补‘中端’正是当前产业招引的‘重头戏’。”花垣县副县长龙光平对矿业发展信心满满。


随着矿业治理的一系列规划、政策陆续出台后,渡过锰矿治理的“阵痛期”,省部署、州安排、县推进都锁定一个长远发展格局,企业也由观望等待到积极主动、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矿业整治、产业转型一切都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停产整改2年多的湘西福阳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正紧锣密鼓筹备复工复产。


青山悦人目,“锰都”焕新颜。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矿业污染作出重要批示3周年之际,“锰三角”污染整治工作交流会将在花垣县召开。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湖南、重庆、贵州3省市交流整治经验,共话美好蓝图,致力于将“锰三角”变为矿业转型发展的“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金三角”。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将持续发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咬定“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重点整治任务;2025年底前,有效解决花垣县锰产业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标本兼治和绿色转型”的目标,彻底治、治彻底,努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让“神秘湘西”美起来!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湘西州生态环境局提供


来源|团结报

文字|杨林波 龚利华 王琛

责任编辑|刘娜

二审编辑|吴宜芝

终审编辑|陈昊

监制|岳跃强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虢正贵到花垣县督导“锰三角” 污染整治工作交流会筹备工作

■ 花垣:生态修复强基 产业赋能振兴

■ 花垣:首倡之地 世界边城

■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湘西:“串珠成链”,乡村蝶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