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文】多走一里
多走一里
张远来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太5:41)乍读这节经文,我觉得十分费解和为难——“我为什么非要陪他走呢?为什么还要陪他走两里呢?这不是不公平吗?”细读起来,特别是当我们尝试将之验证于生活时,才突然发现原来耶稣讲的不是律法,而是做人、是信仰、是侍奉的法则、是“多走一里”的精神!
一、多走一里的为人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耶稣的教训则是:多走一里!第一里是本分,是不得已的责任和义务,是被生活所选择的无奈,而多走一里的精神却要求我们不是我被强逼地走一里,而是以主人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陪你走两里,是我选择了生活。前者的一里大家是敌人,后者的两里是:因为我主动,所以我是主人;因为我甘心,所以大家是朋友。
生活就是这样,你可以做被动而被逼无奈的仆人,也可以做积极而主动的主人。生活的本质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同的是人们对它的态度。生活都“强逼”大家同它走一里,那是生之为人的本分。我们时常对这种本分不想尽,工作不想做,深有被“逼”的感觉:要你孝敬你不喜欢的公婆;要你爱你不可爱的同事;要你恭敬你那玩世不恭的上司;要你去你不喜欢的工作;要你在你并非最渴望的环境中安身立命……你很为难,这被逼的一里多难走啊!但耶稣说:你就同他走两里!即不仅要走那被逼的一里,还要多走一里!不是被逼地走,而是像领队那样甘心地走。甘心乐意地多一点付出,多一点给予,多尽一份心,多出一把力;多一些忍耐,多一点感恩。不仅要走一里服侍你那唠唠叨叨的公婆,还要多走一里心存感激地照顾好他们的感受;不仅要和那不合作的同事合作,还要存心相爱;不仅要走一里做你那份你不喜欢的工作,还要多走一里象为主做的一样,将你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多走一里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是上帝要求他儿女的生活态度。
二、多走一里的侍奉
无一例外,在圣经中记载的每一位被上帝大大使用的属灵伟人都是肯多走一里的人,他们的侍奉也常是多走一里的侍奉。西奈旷野荆棘的火焰十分常见,但只有摩西肯走过去看看;埃及的谋士很多,但只有约瑟愿意在解梦之外给法老提出建议;挪亚本可只造自己的方舟,但他还在百忙中,坚持120年间不断人传道;彼得本可以只作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但他却甘心成为犹太人的使徒;保罗本可以向他人一样驻留安提阿当个驻堂牧师,但他却甘愿成为外邦的使徒……
我们读《使徒行传》13章,看到一位伟大的多走一里的使徒和他多走一里的侍奉。这里说到巴拿巴办好耶路撒冷教会交托的任务(做一般性探访,见徒11:22)后,就到大数去找保罗,找到了就带他到安提阿来。他们在安提阿一同牧会,培训门徒,足有一年的工夫(徒11:26),将安提阿教会牧养成了继耶路撒冷教会之后的第二大中心教会,成为保罗等日后旅行布道的母会和差会。巴拿巴的工作本可以到完成探访任务后就返回耶路撒冷。但他没有,他“又到大数去找保罗!”这就是侍奉中的多走一里——在本分之外的侍奉。巴拿巴早年曾在耶路撒冷见过保罗,当时刚刚在大马色悔改而又受到迫害的保罗逃难到耶路撒冷,可惜他不被教会看好,也没有得到他理想中的使徒的热心接待。相反,保罗被冷落了,但巴拿巴接待了保罗,也把他引荐给了使徒。但保罗当时并没有在使徒中受到该有的重视。不久耶路撒冷的教会就让保罗离开了,返回他的家乡大数。然后耶路撒冷的教会差不多就将这位日后最伟大的使徒保罗忘记了。时年约主后36-37年。
但巴拿巴没有忘记保罗,也许他一直在为保罗祷告。时隔约10年之久,这次巴拿巴终于有机会能以脱身,受托探访完安提阿以后,他就径直从安提阿赶到大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保罗。时年当为主后45-46年。从第一次在耶路撒冷见到保罗至今已差不多10年了。这10年间保罗侍奉的工作圣经并无明文记载,从巴拿巴细心找到保罗的功夫以及以后的经文记载分析,10年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保罗,也许还在受上帝特别的训练,也许因为没有耶路撒冷教会的重视和引荐,我们知道一位没有得到教会正式认可的传道人不管他多有恩赐,多有才干,多么忠心,多么有能力,都难有突破。总之,没有遇见巴拿巴之前的保罗在侍奉上应该没有什么可资记载的成就。
没有成就并不代表着无能!在巴拿巴的心灵深处,那位有着一面之交的保罗给了他太深刻的印象了,以致他10年来不能忘却为保罗祈祷,以致他在完成耶城教会的托付后,顾不得回去汇报,就迫不及待地到大数寻找保罗。因为他知道那位伟大的将良之才,既可以用作栋梁,也可以弃之荒野而成为朽木。正如巴拿巴的感动,那位被他找到的保罗在日后侍奉的成就上,至今无出其右者。保罗的作为和影响之大,我们可以说,没有保罗,今天教会的历史将会改写,没有保罗世界的文明史也一样会被改写。而没有巴拿巴多走一里的侍奉,也就不会有那位无出其右的使徒保罗!侍奉的原则其实就是多走一里的原则。
三、多走一里的信仰
多走一里是一种信仰,是成功的法则!
希伯来民族的精神就是建立在这一信仰的基础上的。她们似乎从其民族之初就懂得了多走一里的原则。希伯来民族的先祖亚伯拉罕100岁才生下他的儿子以撒。但直到自己140多岁,儿子以撒近45岁时,亚伯拉罕才肯为儿子张罗婚事。因为亚伯拉罕要为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多走一里的儿媳,因为他要自己的民族成为一个懂得多走一里的民族。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亚伯拉罕的仆人带着长长的骆驼队伍,千里迢迢,至少步行了1800多哩,回到了亚伯拉罕的族人居住的哈兰,要找一位肯多走一里的女子做以撒的妻子。
亚伯拉罕的仆人这样祷告:主啊!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我对出来打水的哪一个女子说,请你给我水喝!她若说,请喝,我也打水给你的骆驼喝(多走一里),愿那女子就做你所预定给你仆人以撒的妻……(创24:12-14)。你看,亚伯拉罕这个家族择偶的条件不是美貌,甚至不是才华,不是财富,就是肯多走一里的品格!女子肯给仆人水喝,这是被“强逼”的“一里路”,而肯主动打水给骆驼喝则是“多走一里”。因为那个地方打水相当艰难,要小心地顺着水井旋形阶梯下到很深的井里,(一份考古挖出来的一口井深达300多米),然后用器皿装起一罐水,顶在头上,再走上来。我们不知道当时老仆人眼前打水的井如何,但我们知道,那个地区当时打水是很艰难的。后来老仆人果真遇见了利伯加,利伯加不光打水给老仆人喝,而且还自告奋勇地说:我也打水给你的骆驼喝,让他们也喝足了!
利伯加是多走一里的人,她成了希伯来民族第二代先祖的妻子。正是多走一里的精神,酿就了伟大的犹太民族精神。后来在摩西的法典中,多走一里的精神被写入以色列民族的道德法典、信仰守则和社会律例中。在摩西五经中多走一里的精神随处可见,比如五经中详细地说到对邻舍的监护义务,对社会弱势的保护义务,兄弟要为没有后嗣的兄弟留下继承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制度及其它慈善事工等等。五经中甚至说到要设立的“逃城”——专门给那些误杀人者居住的城邑,使那些无辜的“犯人”可以逃到那里躲避复仇者的利剑。这样的法典即使在今天最讲人权的国家都很难看到。可以说以色列民族的道德法典就是建立在多走一里的精神原则之上的。今天,这个仅仅6千多万人口的民族,历史上受尽蹂躏,但却有1/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50%的百万富翁属于犹太人。他们产生了象保罗、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基辛格等的许多具有历史性影响力的人物。这个民族不是他们比人家聪明,而是他们肯多走一里,他们走了常人不愿走的那一里。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成功没有捷径,相反,它需要多走一里——甘心乐意地走别人不愿走的那一里!
四、多走一里的人生
“多走一里”应该成为基督徒的信仰和人生实践。最有影响力的使徒保罗就是一位多走一里的使徒。他前半生竭力迫害教会,后半生则倾全身之力将基督的福音传遍欧亚非三大洲。27卷的新约,保罗至少写了13卷,基督教最伟大的真理:因行称义、信徒皆祭司、圣经是唯一的权威等,都出自保罗的教训。保罗的成就之大可谓空前绝后。保罗的秘诀是什么?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保罗是靠着什么样的心态指引获得如此成就的呢?在保罗行将结束三次旅行布道,开始保罗第二阶段的旅行布道之前,在哥林多的该犹家里,在他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中,他不经意间吐露了自己的多走一里的心态:“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所以我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罗1:14-15)。——他要像还债一样地将福音传遍地极。
在同一卷书信中保罗还对其“债”的观念作过进一步的诠释:“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13:8)。“常以为亏欠”,即要常常反省:“我是否亏欠?我是否做得还不够?我是否还有隐而未现的罪?我对神对人应该还有亏欠!”虽然我们自己找不到自己具体的亏欠,但要常以为:“我还有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亏欠,所以我要做得更好!”
保罗还说过:“我虽不觉得自己有罪,但也不能以此为义。”我们常会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以致使我们忽略了我们自身的亏欠。要常以为亏欠!这不是对自己吹毛求疵,而是意识到我们自身的有限和罪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是有限和不完全的。圣经中的义人约伯,上帝已经称他是义人了,但他每每在儿子们喜筵之后,都会为他们献祭认罪,因为他想: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神。这就是多走一里的原则!不要等到意识到自己的罪,再认罪;不要等到意识到自己的亏欠,才承认亏欠;要常以为亏欠。
主后61-62年,当时年老的保罗被软禁在罗马的监狱中,回想起他一生的侍奉,他在那片欧洲的大陆上建立的第一间教会,他给腓立比的教会写下了这样的心声:“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1:15-24)。当时正是罗马的暴君尼禄即将焚烧罗马,嫁祸基督徒前夕(64年),早已洞悉了世事变幻的保罗似乎犹已经看穿了一切。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保罗当时的处境,在生死之间,上帝也似乎将他生死的选择留给了保罗自己,他可以选择离世与基督同在;也可以为了教会的需要继续选择在痛苦的世界上传播福音。保罗选择了后者!据教会历史传说保罗随后离开了罗马前往西班牙等地开荒布道;随后又探访了他先前在欧洲建立的一些教会,最后犹如耶稣进京般,凯旋回罗马就义,为主斩首而死。时年大约主后67年冬季。
保罗的一生可谓是多走一里的人生。即将赴刑前,他曾唱出这样的凯歌:“我一看就知道自己的结局如何”!“我被浇奠在其上,是好得无比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过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参见提后4章)。我们看保罗的成功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宝,他只有一个,他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多走一里的人生!
2千年前,当耶稣第一次教训他的门徒时,他就意味深长地教导他们: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照着我们的人性,我们总觉得生活在强逼我们同他走一里路,然而,正是持守着“多走一里”的信念,使那群微不足道的加利利渔夫将耶稣的福音传到了地极,正是这种信心改变了整个世界。其实你也可以,只有你肯多走一里!
(张远来)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敬请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关注,届时您将能每天收到灵修平台提供的优质咨询,我们也将第一时间回复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