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司机 | 说好8月上路的巴铁,真能开动吗?

2016-06-20 韩旭东 吹IP

老司机
在吹IP的作者团队中,有这样一群小伙伴,他们爱汽车、懂高铁,时刻关注技术动态发展,热衷探究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关系,他们是IP圈里专注交通领域的老司机。

在吹IP,他们将会与大家分享交通领域的黑科技,说说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新能源汽车、高铁、智能驾驶……他们有数不尽的话题想和大家聊,还会用他们的专长来剖析时下热点问题。

今天是“老司机”专栏的第一期,让我们一起侃侃而谈,欢迎在“写评论”处留言噢~

本专栏作者团队合影
小编导读:

被称为中国最牛巴士的“立体快巴”近期备受瞩目。本月吹IP上的科技 | 陆地空客“立体快巴”,城市道路革命将来临?》一经发出,便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巴铁的电池能否承受这样的庞然大物?

支架将使用什么材质,支架能否承受住巴铁?

车辆转弯怎么解决?

巴铁的轨道如何铺设?

巴铁还有多少问题没有解决,8月份的试运行,你期待吗?

在第十九届的北京科博会上,一种被称为“中国最牛巴士”的立体快巴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这段时间的热点之一。

立体快巴是由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展的,因此也被称为“巴铁”。巴铁是一种将城市快速公交(BRT)与地铁机车融为一体的依靠电力驱动的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


据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有洲——“巴铁之父”介绍,按40辆巴铁40公里线路往返计算,巴铁日载客数约为40万人次,可直接减少现有主要交通干道35%以上的交通拥堵,它已成为备受期待的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的“神器”。

其实,“巴铁”的原型早在2010年5月份的北京科博会上就走红,不过那时它还被称为“立体快巴”,甚至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佳、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在巴铁公司网站首页,也有显示“我国唯一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度全球50大最佳发明”的字样。

一、从未停歇的“立体快巴”之路

打开巴铁科技公司的网站,我们得知,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宋有洲任总工程师。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巴铁科技的专利,巴铁科技居然没有专利!

而回顾2010年展会,带着立体快巴参展的是“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其董事长正是宋有洲本人。不过,这个公司的工商注册资料核准日期只到2013年,目前的企业已是“吊销”状态。

有的人说,公司早已吊销,专利也随之无主,所以立体快巴都是骗人的。其实,2010年立体快巴相关的专利,全归宋有洲本人名下所有。也就是说,宋有洲本人作为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其是将专利以个人名义进行申请的。

宋有洲作为发明人,申请了立体快巴车体结构、导向系统、刹车系统以及上下车装置和快速逃生装置相关的专利,尤其是车体结构申请了国际专利,包括欧洲、韩国、巴西、印度等几个国家。这些专利的申请人提到“中联运(北京)立体快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又是一家什么公司呢?

中联运成立于2010年11月,在2013年和2014年,宋有洲曾有出资记录。这也解释了宋有洲在“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吊销之后到与华赢集团合作之间这段时间的空白。

这也是宋有洲相关的专利中,并不常见的职务发明。曾经两次参展的立体快巴的公司,均没有作为专利申请人,而在中联运的那两年,宋有洲完善了立体快巴的相关技术,并进行了多件专利申请。

二、沉寂六年,巴铁迎来产业化的契机

前面已经提到,宋有洲本人就是巴铁科技相关的专利申请人及发明人。这些专利经过筛选发现,有18件专利是关于立体快巴,且还有7件是通过PTC申请的国际专利。可见,宋有洲本人的国际专利意识比较强,他对于立体快巴的产业方向,应该也早已看好了国际市场。

技术的沉淀和专利的积累,让立体巴士离成为现实又近了一步。

在2015年底,宋有洲与华赢集团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巴铁告别了由发明人宋有洲和研发团队独自摸索市场推广的模式,开始由华赢集团推动巴铁产业化。

经查询,立体快巴相关的专利集中在2015年12月份从中联运转让到了白子禾个人名下。白子禾个人信息没有查询到,但其转让地址正是华赢集团办公所在地址。也就是说,宋有洲将立体快巴相关专利的专利权转让给了华赢集团,以此来进行合作。

而华赢集团作为金融和投资公司,看中了宋有洲所拥有的专利权,华赢相信这份无形资产将在未来给它带来更大收益,同时,也大力地推动着巴铁的产业化。

据华赢集团网站和新闻消息,现在河南周口、天津河北区、秦皇岛已经与巴铁科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秦皇岛将在不久后的8月份进行立体快巴的试运行。不仅是国内各地掀起了巴铁热,宋有洲指出,在国外市场,也已与尼日利亚、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印尼、阿根廷等国家签订了意向协议,正在积极洽谈中。

三、产业化之路是南柯一梦?

发明人宋有洲早早地为立体快巴申请了专利,做好了专利保护,现在也有了立体快巴的产业基地,软硬件基础均已具备,这么看来立体快巴的产业化进程似乎是越来越好。

立体快巴的产业化之路是否会顺利?我们从专利技术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立体快巴最早的专利CN200910040634.9“宽体高架电车”,并没有授权。最新申请的专利是在2014年1月16号申请的CN201410019220.9“立体快巴”和CN201410019991.8“立体电动快巴”,目前都在审查阶段。我们对比一下最早申请的CN200910040634.9和2014年申请的CN201410019220.9,立体快巴的结构如图所示。

亲们,看出区别来了吗?图中貌似只多了个车顶的太阳能电池和驾驶室,而这两个特征其实在两件专利中都提到了。

难道这几年的技术改进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和创新吗?好吧,我们看两件专利的主权要求:

CN200910040634.9:1.一种宽体高架电车,包括车身、轮子、动力系统、驾驶系统和制动系统,车身设在底盘上,底盘上设有轮子,动力系统通过连接导电线与外接电源线连接,动力系统包括牵引电机和控制装置,牵引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轮子转动,驾驶系统控制轮子相对车身摆动一定的角度,制动系统可以控制轮子停止转动,其特征是:所述底盘的两侧都设有轮子,两侧轮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普通小汽车的宽度,并且所述轮子的直径足够大,使得车身底盘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普通小汽车的高度。

CN201410019220.9:1.立体快巴,包括车辆箱体(1)、车轮(3)、动力系统和驾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箱体(1)两侧的支架(2),所述车轮(3)设置在所述支架(2)的底端,所述车辆箱体(1)的底盘和两侧的所述支架(2)之间形成用于汽车通过的汽车通道;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导电杆、外接电源连接设备、牵引电机装置、控制装置和敷设在所述车辆箱体(1)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电源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箱体(1)内的充电电池与外接电源连接,进站充电,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牵引电机装置工作,控制牵引电机装置在车辆启动时通过所述导电杆以及外接电源连接设备与外接电源相连,车辆驶出站台后转换充电电池输出电能驱动车辆行驶,所述车辆箱体(1)侧壁的顶部设置有LCD显示屏或LED显示器(4),所述LCD显示屏或LED显示器(4)与所述太阳能电池(5)电连接。

我们对比可以看到,CN201410019220.9的改进主要是在动力系统的部分,车体内的充电电池可以与外接电源连接,进站时充电,出站后,利用充电电池,必要时再联合车顶太阳能电池,从而为动力系统供电。

可我们不禁要问,立体快巴内置的充电电池真能为运载1200人的庞然大物提供动力吗?在进站到出站的短暂时间内,又能充多少电呢?

从专利中,我们还看到两个问题。

第一,支架能否承受立体快巴?

立体快巴是通过车身两侧的支架来支撑车体的,相关报道中也描述到立体快巴本身占用的路面很少,只有安装车轮的支架部分的宽度面积是与路面接触的,且支架部分甚至还有镂空开口设计。

如此,支架的宽度是多少?将支撑整个车体的重量的支架,会采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呢?宋有洲曾说过“是由很重的钢材构成的”,如此一来,立体快巴的重量也将很大,电动力能支撑起“很重很重”立体快巴的运营吗?在专利中并没有对支架进行表述,这真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担心的问题。

第二,立体快巴的动力系统将安装在车体的哪个部位?

在专利发明内容中对动力系统的描述是“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导电杆、外接电源连接设备、牵引电机装置、控制装置和敷设在所述车辆箱体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电源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箱体内的充电电池与外接电源连接,进站充电,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牵引电机装置工作,控制牵引电机装置在车辆启动时通过所述导电杆以及外接电源连接设备与外接电源相连,车辆驶出站台后转换充电电池输出电能驱动车辆行驶”。

在实施方式中对动力系统的描述是“动力系统是立体快巴的动力源,本实施例中的立体快巴的动力系统包括导电杆、外接电源连接设备、充电电池、牵引电机装置、控制装置和敷设在车辆箱体1顶部的太阳能电池,外接电源连接设备通过导电杆以及外接电源连接设备与外接电源相连,用于立体快巴启动,当启动后,充电电池为牵引电机装置供电,所述控制装置车辆启动时采用外接电源,车辆驶出站台后转换充电电池输出电能驱动车辆行驶。控制装置与电源(包括充电电池和外接电源)电连接,还用于控制电源启闭。”

这两处都没有提到牵引电机的安装问题。但专利CN201410019220.9说,电源设在车体内,电源和牵引电机相连,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牵引电机装置工作,专利CN200910040634.9说牵引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轮子转动,那么我们推测牵引电机是与充电电池一起安装在车体内的,通过长长的传动机构,驱动安装在支架底端的车轮转动,而传动机构则只能安装在车身两侧的支架中。

试问,这么“漫长”的传动结构其传动效率能有多少呢?在本就强度、刚度以及横向稳定性都难以保证的支架中,还要安装传动机构,这科学吗?

动力和车体结构这两个核心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更遑论如车辆转弯问题、轨道铺设问题、路面强度问题、车高限制等等问题。无论是对巴铁的殷切期待,还是对巴铁的质疑诘难,我们都只能对秦皇岛8月份的试运行拭目以待了!

作者简介:韩旭东,专利分析师。伪八卦爱好者,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心有天地宽,身在咫尺间。

注:封面、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说东说西  吹来吹去
你看得懂的知识产权

如果你是IP达人→回复“专业”
如果你是时尚潮人→回复“时尚”
如果你热爱生活→回复“生活”
如果你是科技发烧友→回复“科技”
如果你关注时下热点→回复“热点”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

关注吹IP:
☞搜索微信号“IPtree”或微信名称“吹IP”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
☞点击标题下蓝色字“吹IP”
微信号:IPtre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