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途 | 论港珠澳大桥的创新支撑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超级工程,作为盘活珠三角西部地区发展的一枚重要棋子,它的建成背后又有哪些技术力量的创新驱动呢?
01
港珠澳大桥的发展历程
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后,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02
港珠澳大桥的累累硕果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参建单位数量庞大,关于大桥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设计及施工咨询、主体工程质量管理顾问、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岛隧工程监理、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设计、桥梁工程钢箱采购与制造、桥梁工程土建工程施工等各方面均有相应的单位参建。
而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前后产出的成果也是硕果累累,共计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逾500篇、出版专著18部、编制标准和指南30项、软件著作权11项;创新项目超过1000个、创建工法40多项,形成63份技术标准、创造600多项专利(国内专利授权53项);先后攻克了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埋沉管结构设计、隧道复合基础等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带动20个基地和生产线的建设,形成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中国跨海通道建设工业化技术体系。
03
港珠澳大桥的知识产权成果
科技成果的产生离不开参建单位的技术攻关及创新,那我们接下来就扒一扒在课题研究方面,关于“海上装配化桥梁建设关键技术”这一课题背后又产出了哪些技术创新成果,该课题的合同主体单位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
对上述企业及高校关于桥梁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专利申请分布于2006-2018年之间,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专利申请最多,为246件,西南交通大学、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40件、76件及55件,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未有相关专利进行申请。
进一步从四个企业及高校的专利申请类型来看,专利申请以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为主,仅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各有4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技术的变革离不开人的创新推动,海上装配化桥梁建设的关键技术究竟又掌握在哪些人的手中呢?针对地方政府的招才引智以及创业企业的人才吸收这一迫在眉睫的需求,对四大创新主体的主要创新人才情况进行了梳理。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张鸿、王敏、游新鹏、彭成明、陈鸣等人拥有的专利技术较多。
西南交通大学的占玉林、赵人达、李福海、廖海黎、贾毅等人拥有的专利技术较多,是创业企业与之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较好的合作对象。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孟凡超、吴伟胜、刘明虎、张喜刚、刘高等人拥有的专利技术较多。
华南理工大学的单成林、颜全胜、陈双锐等人拥有的专利技术较多,是创业企业与之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较好的合作对象。
港珠澳大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完成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经济命脉的相通相连,进一步深化了内地和港澳的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尹明静,一枚在知识产权圈兢兢业业工作的资深吃货。
推荐阅读
海尔&百度专利合作签约 | 加速IoT+AI的智慧家庭体验升级
用知识产权的眼光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