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不是你想放就能放的“主儿”,“保护”它还是可以的!
补上脑洞,重新理解规定“五环路外,由各区根据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划定的禁放区域为全面禁放区”,说的通俗易懂点,就是这烟花在五环外仍旧不是你想放就能放的“主儿”,举个栗子:
昌平区禁放区域和时间:
昌平城区:东至内环西路—南营路,南至京密引水渠南岸,西至京新高速公路,北至京通线铁路以北200米;
昌平南部地区:北京六环高速公路昌平段以南,至海淀、朝阳、顺义交界。
目前,鉴于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就地过大年的各项建议与相关规定接连出台,而北京最近也是将有关措施进行了通报,包括自1月28日至3月15日期间,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京须持抵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京后实行14天健康监测,满7天、满14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而这一相关措施的落地,也暂缓了北漂大军的春节回家之路。
中国人一年到头最期盼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因为那是一年到头不常见的家人朋友的相聚时刻,留京过年也许少了烟花爆竹,但不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史与技术渊源,来慰藉一下离家过年的些许落寞。
礼花源于焰火,焰火源于火药,隋唐之际,火药发展成为供娱乐用的焰火,焰火,也叫烟火、烟花,隋炀帝曾有诗云:"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以代表喜庆、热闹、祥和与对新一年的祝福,而在古代,鞭炮则是来驱退鬼神保平安的,这一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花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的浏阳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广东的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的温州等地也是著名的烟花生产地,其生产的烟花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了解了烟花爆竹的历史发展,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技术渊源,即其背后的专利技术。
经过初步检索,发现自2000年之后,相关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年均申请量达650件,2018年专利申请数量高达1272件,可见,创新主体对于在烟花爆竹领域的创新热情可谓是一路高涨。
中国作为逢年过节里烟花爆竹的忠实粉丝,在专利领域也是可见一斑,专利申请量遥遥领先于他国,表现出了中国对于传统节日中通过烟花爆竹的燃放表达吉祥、热闹的心情。
前文在讲述烟花爆竹的历史中曾提到湖南的浏阳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从专利角度可以印证湖南作为“花炮之乡”可谓是名副其实,其专利申请量高达4411件,排名中国省市第一,是位于第二位的江苏的专利申请量的4.4倍。
在检索浏览专利数据时作者还发现了1件有意思的专利CN87214664U(塑料摔炮),想必摔炮儿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玩过(可能不包括10后哈~),它真的是熊孩子们过节、搞怪必备之物,“啪”的一响总能让我们因为吓到身边的小伙伴儿,而笑的直不起腰。
没想到在本人还没出生的1987年,就有“民家发明家”方展崇申请过摔炮专利,虽然仅维持到1993年专利就因停止缴费而失效,但也不得不佩服发明人在专利法正式生效的2年后,就能够有意识去保护自己的智慧成果。专利的权利要求和附图情况如下:
1、一种塑料摔炮,其特征是掺入敏感度很高的炸药的沙子用塑料薄膜或用塑料薄膜和纸封装做成可以剪开成粒的一节节或一格格的形状。
最后,回归一本正经的叨叨叨,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够进一步烘托节日气氛,表达欣喜与对新一年的祝愿,但其仍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危害,请记得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坚决杜绝违规燃放与非法运输、销售、储存烟花爆竹。
图片来源丨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尹明静,一枚在知识产权圈兢兢业业工作的资深吃货。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新年礼物 | 不爱喝水星人的终极福音
关于常见专利价值评价方法的这几个简评很到位!一定要看!
可深了丨专利侵权?抓你坐牢!不开玩笑。
原来波司登这么要面子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
看都看了,点个“在看”再走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