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VS专利?诺华用1.78亿美元学废了啥?
关于Tafinlar®
关于创新之争
2000年11月20日起 | GSK提交LE 10余项非选择性野生型BRAF激酶抑制剂的专利申请,但并未公开包含磺酰胺的核心分子结构,其氮与卤代苯基相连 |
2005年9月 | Plexxikon与GSK接洽,披露了Plexxikon选择性激酶抑制剂的基因靶点 |
2005年10月14日 | Plexxikon和GSK进入了签署保密协议 |
2005年11月18日 | Plexxikon会见了GSK生物团队的科学家(包括后来成为诺华公司侵权Tafinlar®产品的开发者Jerry Adams) |
2006年1月17日 | Plexxikon向GSK提供了关于突变的BRAF激酶如何参与肿瘤学以及Plexxikon的发明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的功效的详细信息 |
2006年6月1日 | 双方签署《材料转让协议》(“MTA”),Plexxikon向GSK提供了10mg的2个产品(PLX4032、PLX6098)的样品 |
2006年8月2日 | GSK发布报告,确认了Plexxikon分子的活性;Plexxikon和GSK与Woodcock Washburn律师事务所签订了保密协议;Woodcock Washburn在不向GSK披露PLX4032结构的前提下,开展现有技术搜索 |
2006年9月20日 | Woodcock Washburn向Plexxikon和GSK提交了关于现有技术的(有利的)报告 |
2006年9月 | Plexxikon最终与另一方达成了一项开发的许可协议 |
2007年1月4日 | Plexxikon在WO2007/002433首次公开核心分子结构 |
2008年2月26日 |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公开了Plexxikon的核心分子结构,以及该结构在选择性结合中的重要性 |
2008年5月6日 | GSK提交首个靶向BRAFV600E的选择性激酶抑制剂的临时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磺酰胺,其氮与一个任选卤化的苯基相连 |
2011年6月16日 | GSK发表文章指出“磺胺N-H似乎是该系列中有效体外活性的关键药效团。” |
2013年2月7日 | GSK发表文章指出描述了其对dabrafenib的开发以及Plexxikon开发的核心分子结构的重要性:“已将磺胺确定为有效细胞抑制BRafV600E所需的关键药效团”。 |
笔者小感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Plexxikon主要是通过商业秘密的形式对靶向BRAFV600E的选择性激酶抑制剂进行保护的,这显然有效的延长了未来专利使之获得市场的独占期,这也增加了许可谈判的筹码;
找到对基因靶点起作用的主要官能团,并将其转化成专利,仍然是可能获得最大保护范围的方法;
当你决定公开相关研发成果的信息时,专利是首要的选择,虽然这是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事实,但在实践中,这种因为论文、文章的发表而失去专利申请机会的事情还是总在发生;
这个案件也再一次验证了,市场份额之争仍然是权利人发起专利诉讼的最主要动机,通过诉讼,专利权人不仅能够获得高额的经济赔偿,并且在市场上往往也能够与侵权方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提升未来自有产品的市场份额。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又先进了!搭载电致变色调光玻璃,科技带你近距离徜徉星空
太酷了!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飞行汽车真的能起飞了吗?
可深了丨专利创造性审查三步法:通过“发明路径”帮你理顺思路
有多少人的早晨是由一杯咖啡唤醒的?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
看都看了,点个“在看”再走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