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人惊悚竟是因为太逼真??求求再做假一点!
这篇文章起因是这样的,一日午后,笔者正悠然地漫步于餐后遛食的专用小路上,埋头专注于铺满优质文章的手机显示屏(应该是在看公众号“吹IP”,确信……),正准备在获得充分的物质给养后享受一下精神食粮,突然,地上一个人头没有经过笔者允许的情况下擅自闯入笔者的视野,笔者当时大意了,没有闪,于是这个惊悚的人头沿着笔者的视觉神经直冲心底,造成了笔者心脏长达10s的抖动伤害,由于“十指连心”,险些手机也随着手指的高频振动获得了它不该具备的脱手动能,还好笔者也算是经过“大风大浪”,很快就把心稳住了,于是手机也保住了……
图1(情况还原如此,为避免惊吓读者未放原图,当时笔者是从头所指方向走过来的)
但笔者心有余悸,出于“吃一堑,长一智”、“克服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恐惧”这类健康的“反刍情结”,笔者开始关注起“假人”这种一直以来被笔者所忽视的“旧生事物”。
为什么会有真人造假人?
说起假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笔者首先想到的是看守田间,恫吓偷食鸟的稻草人,笔者看来稻草人就是一种典型的假人,它历史悠久,甚至可能就是最初的假人。但考据稻草人的起源是一个费时而繁琐的工程,不妨让我们先从以下这类流传已久、情节大同小异的童话故事入手[1],试着还原稻草人的起源:
据我听说!稻草人呢!本是农民的主意!根据很久以前,田园里没有人来看管!有喜欢稻谷之类的鸟类经常去田里偷食!农夫们没办法!日子照就过下去!时间久了!田里的收成越来越少!想了想!农夫就想出了秋分时割出的稻梗(稻叶)!如果把稻草做成人样!那岂不是代替了我?结果试了试!稻草人就做成了!农夫把做好稻草人放在田园里!结果被风一吹!稻草人倒了下去!农夫他拿着稻草人失望的走了回家!到晚上!要怎样才能让稻草不被风吹倒呢?想了很久!农夫最终还是想不起来!农夫的妻子来叫他!说:“你拿只锄头去田园里看下!看有没有野兽什么的来捣乱”!农夫选择了沉重的锄头头(柄重于头)!后来农夫灵机一动!就想到了锄头柄!心想!如果把锄头头拔掉!把柄装在稻草人下面!那就不被怕风吹倒了?第二天农夫试着把昨晚装好的稻草人插在田里!人回家去!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早晨!田里经过小雨水的滋润!显得格外新美!农夫来到田里!看到田里没有比以前被破坏的很严重!农夫就觉的这招很有效!就回家告诉妻子!结果他们夫妻俩合伙连夜做出了好几个稻草人!他们都一一的插入田园里!最后!田园里好像获救了的小鸟一样!长的很丰满!那里农夫知道稻草人那招有用!个个都使用了那招!到了秋天!农夫都收到很多的稻谷!脸上慢慢的露出笑容!(摘自网络)
上述流传的故事或许反映了稻草人的起源,稻草人作为一种假人被真人创造并使用,想来原因不外乎三个:
稻草人作为一种仿生农夫的假人,拷贝了农夫的形象,代替农夫一日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担任“护田战斗英雄”,一般胆子不大的偷食鸟类光是看到这样的形象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农夫则从辛苦繁重的护田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从事更有意义的其他劳动(比如虽文中没有提及但结合常识可以推知,他可能去开垦更多的荒地,或是将精力投入到去改善收获的稻谷加工工艺),农夫通过制造稻草人这种充当真人劳动力的假人实现了“农务自由”。
农夫的1.0版稻草人所采用的稻叶,将这些稻叶扎成人形,制成稻草人对农夫来说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农夫的2.0版稻草人加入的锄头,对于农夫来说也是易于获取的原材料,把它用作稻草人的稳定固定支撑似乎也不大困难。
农夫在2.0版稻草人加入锄头柄,是稻草人研发的一次飞越性升级,锄头柄的存在使得稻草人获得了强大的“风抗稳定性”和“雨抗稳定性”,能够令稻草人在飘忽不定的田间天气中获得稳定的支撑,这样稻草人可以经历风雨侵袭多日不倒,除非火灾等非常见自然因素,没有什么能轻易摧毁它,从而具备了“自然长时稳定性”。同时,稻草人的外貌即使不是“和蔼可亲的”,至少也不是“凶神恶煞”或“恐怖怪诞”的,它只要保持着正常人形的样子就能吓鸟了,而不会太过吓人而破坏农夫田园生活的和谐氛围,不然,它以惊悚的姿态屹立田间,农民被吓得不轻还有心情务农吗?被吓到一次的农民甚至“惧中生怒”,早就大起胆来抡起锄头把稻草人拆了,稻草人也就不能留存至今了。它不吓人的长相决定了它具有“人文长时稳定性”,综上,稻草人具有长时稳定性。
以上述三个原因,分别从功能、制造、运维三方面勾勒远古假人(稻草人)的起源图景,有理由相信,假人这个“物种”之所以能被真人创造出来也不外乎在于它是真人的劳动替代,解放真人的劳动,制造工艺简单,原料易于取得,使用起来稳定可靠,并且不令人惊悚,显然,替代真人劳动、解放真人劳动是核心。通常一个产品一般也是先有了功能上的核心需求,才进而将想法付诸实践,才有了制造、运维方面的考量。从该童话中也可见,稻草人的制造、运维方面是滞后于功能的。所以,功能上的原因是核心,是制造、运维方面原因产生的前提,也是真人制造假人的动机,所以我们周围才会充斥着各形各色的假人。
机器人算不算假人?
这还要看我们如何定义假人,基于上文论述,假人起源功能上的原因是核心,机器人(一般通识意义上的)也是一种人类劳动生产的替代物,解放了人类的劳动,所以机器人具备和假人相同的功能内核,基于核心已经可以将机器人认作假人。并且,在过去稻草人被制造的年代,是农业社会,还没有工业化,那个时代工艺水平低,加工及获取稻叶是简单的,在现代工业的背景下,获取加工适于长久使用的硬质金属并组合成各种硬件结构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随着工业水平的提升,机器人的生产制造以及硬件维护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除非外形特意做了“吓人化处理”,很难想象有人看到一般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机器人会感到惊悚,所以机器人不仅算是假人,还是没有违背假人设计初心的模范假人。这不由使我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假人令人惊悚,或换言之到底什么样的假人令人感觉惊悚。我们先前将机器人也算假人的看法也给出了我们解决这个疑问一点启示,即从对机器人外形的研究中可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图2 一个“长相普通”航天作业机器人,你感到惊悚吗?[2]
为什么假人可能令人感觉惊悚?
在上世纪的70年代,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曾提出过一个“恐怖谷理论”,根据森昌弘的说法,随着人形物体的类人程度(逼真性百分比)增加,人类对它的好感度就会改变。通过森昌弘图表可以发现,恐怖谷就是随着人形物体到达“接近人类”程度时候,人类好感度突然下降的范围。并且谷底区域好感度为负,处于这些区域的人形物体 [ 如尸体、僵尸、假体(如假人及假人的假头……)] 显然令人产生惊悚感。其中若是加上人形物体处于动态状态,会加剧这种惊悚,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文章开头讲述的亲身经历,笔者静止在地上瘫倒假人在笔者的动态视野中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冲击力。
图3 恐怖谷理论的森昌弘图表
第一个阵营认为恐怖谷效应是我们长期进化的产物,是对于从视觉上感知到的不正常个体的本能回避反应,以此来保护自己。具体来说,当我们看到人形物体的外观和动作既不像人类也不像典型的机器人时,我们就会觉得不正常,从而本能地产生了厌恶和恐惧的情绪——回避反应的典型情绪反应。
另一个阵营则认为恐怖谷源于我们基本的认知加工过程,是预期和现实之间不匹配所造成的一种认知和情绪的综合反应,类似于认知失调(同一时间持有两种矛盾的观点从而引起不舒服的感觉),即当我们预期人形物体应该像机器人一样但实际上却像人类一样做着各种表情时,我们就矛盾了、混乱了,认知上不能马上解决这种矛盾,进而催生了不安,甚至是恐怖等负性情绪。
对于上述解释,至今学界仍存在着各种争议,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但不管解释如何,借助恐怖谷理论的启发,我们可以用来创造不吓人的假人。
如何创造不吓人的假人?
CN210597090U公开一种警示假人装置,包括假人本体,所述假人本体由若干段箱体相互铰接构成,假人本体折叠后形成一个矩形箱体;还包括底部箱体,底部箱体形成一个容纳腔,假人本体铰接连接在底部箱体上,假人本体折叠后形成的矩形箱体旋转后安放在该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呈箱体结构,便于运输与携带;假人非常逼真,尺寸与真人一致,穿着警示服在夜间也清晰可见,能对过往车辆起到非常好的警示作用。
图4 专利CN210597090U中的假人
专利CN210597090U中的假人,下半身为箱体构成,只有上半身是人形,已经消除了一半多的人类特征,在较远处观看的行人,更易于关注到上半身,从而能够起到警示作用,而当较远处的行人走近注意到下半身后能够很容易意识到这不过是个警示道具,不会产生“非正常人形”的认知,难引起惊悚感。
专利CN213992225U公开了一种农业种植用驱鸟假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外侧上方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部设置有防脱头套,所述螺纹杆外侧安装有小型转动发电器,所述小型转动发电器外侧设置有风力扇叶,所述风力扇叶远离小型转动发电器的一侧设置有外部套环,所述外部套环外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驱鸟指示牌,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该农业种植用驱鸟假人,达到了农业种植时驱鸟的目的,装置整体调节方便,可以适应季节风调整,装置采用多脚支撑,更加稳固,伸缩式的支撑脚架可以适应更多的地形,活动式扇叶驱鸟结构无需动力即可活动。
图5 专利CN213992225U中的假人
专利CN213992225U中的假人大幅弱化了人类特征,这种假人看上去就像个更衣架,虽然谈不上会对它产生什么特别的喜爱或好感,但绝不会产生令人惊悚的不适感。
根据恐怖谷理论的森昌弘曲线图,谷底区域曲线为负,即使人产生惊悚的区域,这个区域对应的假人的类人程度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只要将假人做得更加逼真,就能跳出谷底,消除惊悚。但是,将假人做的更加逼真也意味着增加应用成本,并且违背了前文论述假人起源时,假人应默认遵循用料易得的原则。并且,现有的假人之所以这么吓人一个很有可能的因素就是成本问题,假人厂商为了节省成本导致假人做得不够逼真,恰好处于令人惊悚的谷底,那么不如一省到底,省料同时大幅弱化假人的人类特征,同样可以跳出谷底,避免惊悚。上述2篇专利就是通过弱化假人的人类特征跳出谷底的,不易令人惊悚。
结语
假人最可能源于真人的需要,解放真人的劳动,它们最初不该是复杂的,也不该是吓人的。它们的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它们运维方便,经历风吹雨打也不会变得支离破碎。它更合适作为一种融入真人日常生活的日用品,而非艺术品,它很难以豪华用料精细刻画,更不是恐怖的行为艺术品!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何不反璞归真,让假人在外形上更假,功能内核上更真。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机器人和人类都用“度娘”谁会越来越傻?
跨境电商侵权预警02:亚马逊平台的这款【儿童平衡车】
老司机丨被动安全,让轨道交通出行更安心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
看都看了,点个“在看”再走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