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还在午睡?看看《内经》怎么说

2016-07-12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医肖相如(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1睡眠与醒觉的机理


人的睡眠和觉醒与阴阳的运动相关。

阳入于阴则睡,阳出于阴则醒。而人体阴阳的运动是与自然界的阴阳运动相协调的,白天自然界的阳气旺盛,阳气的运动是向上、向外的,人的阳气也随之向上、向外,即所谓的“阳出于阴”,人即处于醒觉状态,以利于工作、学习;黑夜则自然阴气盛,阳气的运动是向下、向内的,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向下、向内,即所谓“阳入于阴”,人即处于睡眠状态,以利于恢复体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灵枢·一日分为四时》也有类似论述,其谓:“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

《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白天是阳出于阴,人应该处于醒觉状态,运动状态,一天之中,日中阳气最盛,日中即午时,所以在一天之中,最应该运动的时间就是午时,午时不应该拿来睡觉夜晚是阳入于阴,人应该处于睡眠状态,一天之中,子时阴最盛,阳入于阴最深,阳气潜藏,是最应该睡眠的时间

现在的研究认为,哺乳动物的睡眠与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有关,而褪黑激素的分泌受昼夜的光照调节,白天的光照使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黑夜的黑暗使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多。所以黑夜才是睡觉的时候。

2睡眠与醒觉的意义


睡眠与醒觉是阴阳的关系,动静的关系。


《内经》认为,昼夜交替源于阴阳,是天地之道。

由于太阳和地球的视运动,自然界呈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随着太阳超过地平线,地球上有了光线,有了阳光,有了温暖,有了生机,所有的生命都从睡眠状态转入清醒状态,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动物开始觅食,人类开始劳动,可以用热火朝天和生机盎然来形容白天。白天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劳动的基本条件,即光线和太阳,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类的身体得到了运动和锻炼,白天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通过能量释放的劳动,人类获得劳动成果,创造生活条件。


随着太阳进入地平线,地球上光线变暗,地表的温度下降,整个环境变得安静,所有的生命都从清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从活动状态转入静止状态,动物和人类都要通过睡眠而得到休息,人们常用夜深人静来形容黑夜。黑夜自然为人类提供了适合休息的环境,没有光照的刺激,没有声音的干扰,通过睡眠补充白天劳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消除白天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为下一个白天的劳动创造条件。


就人体兴奋和抑制的过程来看,二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白天的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夜晚才能转入抑制,才能有正常的睡眠;夜晚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有高质量的睡眠,白天才能有正常的兴奋,才能有旺盛的精力从事劳动生产。白天的兴奋不够,运动的时间和程度不够,晚上也就达不到正常的抑制,就会发生睡眠障碍;晚上睡眠的时间和深度不够,抑制不够,白天就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劳动生产。

白天动够了,晚上就不会醒;晚上睡够了,白天才不会困。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黄帝内经·素问》的“四气调神大论篇”是专门讨论四季生活规律的。强调了人与四时规律的密切关系,认为人必须顺应四时的规律,时间规律的核心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无论是春三月和夏三月的“夜卧早起”,还是秋三月的“早卧早起”和冬三月的“早卧晚起”,基本标准就是天黑睡觉,天亮起床。

一年之中,冬季夜长昼短,睡眠时间长,活动时间短;夏季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短,活动时间长。但四季总起来算,动静的时间是相对平衡的。

一天之中,昼夜的长短也是随季节而变化的,但总起来算,动静的时间也是相对平衡的。


所以,无论冬夏,只要能做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健康就不会有问题。

无论冬夏,都只强调晚上睡觉,没有提出在日中的“午时”要睡觉。而是正好与此相反,“午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是最应该活动的时间,是一天之中活动量应该最大的时间。特别是夏三月的“午时”,应该是一年之中,活动量最大的时间。

4已有“午睡”习惯怎么办?


看了上面的讨论,估计很多人会不爽,因为很多人不睡午觉下午就没法正常工作了。必须睡午觉的原因就是晚上睡的时间或者是质量不够,同时也告诉你,白天的运动量不够。


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农耕时代了有很大的差别。农耕时代是依赖于自然的体力劳动,可以完全遵循自然节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现在的劳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脑力劳动为主,电灯的发明,使晚上工作成为可能,人类摆脱了自然的束缚,生活规律也变得随心所欲。因为体力活动严重不足,兴奋的程度不够,导致抑制的程度也严重不足,睡眠质量下降;加上晚上工作或者没有早睡的习惯,睡眠的时间也不够。现在大部分人的睡眠不足以维持白天的活动,到了中午就泛困,不能支撑到下午,必须要睡午觉。


那怎么办呢?


在没有办法改变之前,那就维持现状吧。但还是应该增加白天的运动量,增加晚上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改变体质状态


总之,千万不要认为“午睡”是正常的哦!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节选


夫四者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肾虚 | 君行千里,莫食枸杞

生物钟:生命的时间节律

饮食养生误区:肾虚并不都能吃腰子、食物的寒热不是指温度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  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中医肖相如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