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药“五味子”琐谈
导读:五味子性温属阳,伍阳药则益气;味酸属阴,伍阴药则滋阴,合其性味,则兼具益气滋阴两方面的功效。
汉地方官贡药之故事
汉制地方官须按规定贡药,太平御览引应邵,邵贡药物表,可证。
表云:“臣邵居郡,旧因计吏献药,缺而不修。惭悖交集,无辞日久。今道少通,谨遣五官孙艾贡茯苓十斤,灵芝六枝,鹿茸五斤,五味一斗。计吏发行,辄复表贡。”
按:茯苓、灵芝、鹿茸、五味作为贡品,足资此类药物之伟效。
茯苓等药于老年病、虚损等证用之颇宜,绮石《理虚元鉴》认为“茯苓为纯精之品,无以过之”。
清·叶天士是著名临床家,在其治虚损一类医案中亦有二分之一以上的病例中用茯苓。
灵芝近日认为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衰老证均有好处,古称仙草,目前可以人工培养。鹿茸为温肾壮阳之品。
五味子为敛肺止咳、涩精止遗、生津止渴之良品,在生脉散中配人参、麦冬,有强心复脉之功。目前亦制成口服液投放药肆。
这些药品除鹿茸、灵芝价昂外,余二味皆为平常用药。医者明此,不致视若平淡。
—— 摘自《潜厂医话》
五味子功兼益气滋阴
五味子一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述它有益气、强阴、补诸不足的功效。我意五味子性温属阳,伍阳药则益气;味酸属阴,伍阴药则滋阴,合其性味,则兼具益气滋阴两方面的功效。
东汉张仲景则用它与干姜、细辛配伍,治疗痰饮、喘咳诸病。
仲景所治对象为慢性虚寒性痰喘,在其“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思想的指导下,主用姜桂麻辛辅五味子之温以温化寒饮。
次用五味子伍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制辛温药之过散,又用了五味子“强阴”这一面的功效。
唐孙思邈用五味子配人参、黄芪、麦冬加少许黄柏煎汤,治疗夏日因汗出过多而致的气津两伤之证。
金李东垣据此而制订出生脉散,至今仍为临床常用之方。生脉散中人参益气,麦冬滋阴,五味子以其性之温,助人参以益气;以其味之酸,助麦冬以养阴。气阴得复,即不假其酸收之力而汗亦可自止。
我在前人配方思路的启示下,对下列病证必用五味子组合成方。
本症主要由于脾胃阴虚或脾胃气虚而致,但与心阳不振,肝气不足(或横强)亦有密切关系。
我在治疗脾胃阴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时,常用生脉散加谷芽、白芍、橘核以调和肝胃之气,少佐石菖蒲以开心气;
在治疗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时,常用四君子汤加五味子、山药、小茴香以温补肝脾之气,加少许远志以宁心气,每获良效。
方中五味子用量为12g左右。
如果病情较轻,煎服又感不便者,脾胃阴虚的可用五味子12g、麦冬30g泡水频饮;脾胃气虚的可用五味子12g、陈皮3g、黄芪30g泡水频饮,也有效果。
现代中医妇科学,多认为本病常为气虚或肝郁而致,前者用补中益气汤,后者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证之临床多有效果。若无效,多由气不摄液或肾不司液而致。
我在临床上,前者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30g,后者用金匮肾气丸改丸为汤加五味子30g,收效颇佳。
这两方用五味子的目的,主要取其益气之功,气旺自能统摄乳汗,是治其本;次取其酸收之性,收缩乳孔,是治其标。
阳痿一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治疗也有多种手段和方药。
但如系肾阳虚所致之阳痿,我常用五味子30g,淫羊藿15g煎汤服,每日一剂。半月为一疗程,不效,再服1~2疗程。
在服药期间必须戒断房事。这样配伍,有阳而不燥的优点,可奏“阴平阳秘”之效。
治疗肺肾虚寒之喘咳,我常用五味子与细辛、附片、党参、小茴香、艾叶、甘草配伍;治疗肺肾虚热之喘咳,我常用五味子与天冬、桔梗、知母、枳壳、地骨皮配伍。
前者取五味子之性,随温热之药以温阳,后者取五味子之味,随寒凉之药以滋阴。
无论虚寒或虚热之喘咳,凡喘甚者,均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顿挫其势;痰多者,寒加制南星、法半夏,热加胆南星、浮海石,收效更佳。
—— 摘自《李孔定论医集》
注: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健康|快乐|自由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