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号 qiangguangzhong 功能介绍 强光中,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在《安徽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哲学论文多篇。2011年出版学术著作《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 请点击上方蓝字“文明比较”,敬请关注! 摩奴很像是中国的孔孟,圣经中的上帝很像是中国式宇宙本体论中的“道”。摩奴与孔孟同样都以创造人间秩序为已任,但孔孟是人,并没有任何神性。圣经中的上帝与中国之“道”同样创造了天地万物,但中国之“道”并不具有上帝的神格。   在各民族宗教文明中,神与人总是分居于神人关系数轴的两端,但神与人又是不可分离的对应关系,它们在文明的逻辑范式中最终合为一体,此所谓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在神与人对应的关系中,“天人合一”的状况可称之为宗教文明中最为根本的“法度”。 在某种程度上说,人所生活的世界就是神人关系的法度所造就的精神性空间。 一切形式的宗教文明,都离不开神与人两种视角。人类各民族是从神人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的,任何一个成熟的宗教文明有机体,都必须在具体的宗教理论上解决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问题,这些理论必须在逻辑范式的体系上达成一致,否则就难以成为全民化制度性行为规范。 人一方面是以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这是一个人眼所能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具象世界;另一方面,人又是以超越自身的神性思维来看世界,这是一个由人的肉眼所不能看到的超验世界。两个世界如何统一起来,便成为一切宗教文明的核心要旨,也是造成不同宗教文明产生差异性的根源。 人们不难看到,在天人关系的数轴上,印度的宗教文明将“天人合一”的法度无限地趋近于神性的一端;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文明将“天人合一”的法度建立在神人对立统一的关系上;中国的儒教、道教文明将“天人合一”的法度无限趋近于人的一端。由此造成了印度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根本差异。 本文以印度的宗教文明为核心,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   印度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 世界上的10亿印度人中约有9.8亿多居住在印度本土,其中大约80%是印度教徒。所谓“印度教”,这个名字起初是欧洲人为印度的宗教“造”出来的一个词,印度教实际上是一个集体性质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是数量众多的迥然不同的诸多宗教。印度教徒是除去信仰几种特定宗教的信徒,如穆斯林(11%)、基督徒(2.4%),或犹太教徒(具体数字不详)的印度人。如果严格地讲,还得排除锡克教徒(2%),耆那教徒(0.5%),佛教徒(0.7%)等。通过对这些非印度教徒的确定,印度教教徒还是大约占到了全印度人口的五分之四。   印度人自己称他们的宗教大都为“永恒的秩序”。在印度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典的语言梵文中被称作:Sanatana dharma(永恒之法)——这是圣雄甘地一再使用的词语。这一中心概念法决定一切:它所指的是秩序,是规则,是义务。不过它所指的并不是一种法律的秩序,而是无所不包的宇宙秩序,它决定了一切生命,而众生又应当以它为行事的准则,这是跟种姓、阶级没有关系的,而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 …… 在印度教中居于首位的并不是什么信条、教义以及所谓正统信仰,在印度教中并没有教职。在这里重要的是正确的行为、正确的仪轨、礼节——正是这些构成了持存下来的宗教性的一切。在这里,最重要的所指的也不是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所拥有的一定权利,而是个人的神圣使命,个人应当具有的义务:他在家庭、社会之中,或面对神或众神时所应尽的义务。(《世界宗教寻踪》[德]汉思·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61页)   神人关系的法度决定着人类各民族世界观的形成。《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教的教义汇编。摩奴同时是人和神,虔诚的印度教徒可以从他那里学到为达到完善需要什么,怎样达到“解脱”。摩奴的法律是印度教徒关于两性、家庭成员、种姓的权利与责任的传统观点的基石。《摩奴法典》中摩奴这样描述了“非显现的自存神”创世的过程——   他从思想中既已决定使万物从自体流出,于是首先创造出水来,在水内放入一粒种子。 此种子变作一个光辉如金的鸡卵,像万道光芒的太阳一样耀眼,至高无上的神本身托万有之祖梵天的形相生于其中。 诸水称为那罗,因为它们是那罗神的产物,它们曾经是那罗神的第一个活动场所,因此那罗神又称为“水上活动者”。 从这一存在物,从这一不可见的、永恒的,实际存在而对感官不存在的原因,原人出生了,他以梵天的名字著称于世。 他在这个鸡卵内住满了一个梵天年之后,经过个人思考,将卵一分为二。 他以此二者,造成天地;天地之间布置了大气,八天区,以及永久的水库。 他由最高之灵中抽出本然存在而对感官不存在的意识;并在意识产生以前,产生了作为指导者和最高统治者的自我。 他又在意识和感觉以前产生了慧根,一切具有三德的东西,认识外界对象的五知根,五作根,和五大的微粒。 …… (《摩奴法典》, [法]迭朗善译本,马香雪转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版,7-8页。)   《摩奴法典》中关于神创宇宙论的这段经典描述,体现的是一种发生学意义上的创造宇宙的神学逻辑。“非显现的自存神”本身是不可确定的,神创造宇宙的过程更是不可确定的,然而,印度的文明大师却把不可确定的宇宙及人间秩序的发生过程以确定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必然使神创的宇宙及其秩序归于不可确定的神学逻辑演绎之下。 发生学神创宇宙论对于印度的宗教文明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对比一下几大宗教文明的创世论,就能从中看出它与其他文明体的差异。首先让我们研读一下《旧约全书·创世记》中的上帝创世过程——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是好的。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神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神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祂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在《旧约全书·创世记》关于上帝创世的所有文字中,除了上帝之外,其他的一切均是可见的可确定的具体存在物,上帝将它们一一创造出来,这是一种基于具象思维的宇宙创造论。上帝是神,而宇宙间的具象存在物只是它们本身,并不具备不可确定的神性。 在《摩奴法典》关于神创宇宙的文字中,包涵着可确定的多对具象和不可确定的神性存在物,如水中孕育出种子,水是可确定的具象存在物,而种子却是不可确定的神性存在物;鸡卵中诞生梵天形相的原人,鸡卵是可确定的具象存在物,而梵天形相的原人却是不可确定的神性存在物;由此,鸡卵一分为二,诞生天地、自我、意识、慧根等。这一过程复杂而又神秘,抽象而不可确定,神性存在于一切具象存在物之中,从而使一切具象存在物均被感染了神性,如同原本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被磁化之后而具有了磁性一样。一切具象存在物不再是它们本身,而是与神相连的神性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一切具象存在物由于拥有了神性而失去了其本身的内在确定性与独立存在的地位。基于神性的变化总是变幻莫测的,此所谓印度式幻象宇宙论的神学本体论根源。 中国儒道文明中的宇宙观也许可以称得上印度神本主义宇宙论的相反一极——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宇宙论。 中国人对于宇宙本体论的探究方式是描述性的,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人似乎满足于对“自在之物”是什么的思考,却没有追问“自在之物”如何成为“自在之物”。 老子的“道”,是“天道”,是代表自然规律之“道”,也是“人道”。“道”居高临下,神秘莫测。“道可道,非常道”,其实,“道”是寓于万物存在之内的客观规律性,是独立于人的自为意识之外的自在规律性。从老子大量关于“道” 的文字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道”既近似于康德的“自在之物”,又相近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康德在“自在之物”与“现象界”划开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黑格尔在推演“绝对理念”时,其方法又显得极其笨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这个最高归结所行使的功能与叔本华的“意志”差不多。“意志”不仅作为万物存在的最高本原,又是万事万物的共性存在——规律,并且可以投入“人”的现实存在。 在庄子学说中,关于道的宇宙本体论学说又有了更加深刻的发展,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创建中印两大文明体的大师们在认识世界的方式上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 世界究竟为什么而存在?通俗地说,世界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在我们的眼前存在着广大无边的物质世界?日月星空,山河江海……谁能解释究竟是谁创造了它们?是谁究竟为了什么要创造它们呢?世界究竟是否存在着创造万物的“主宰”者?如果存在着这样的“主宰”者,那么,究竟是谁才是那世界上最高与最后的唯一?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庄子·齐物论》)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的存在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的存在。这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仿佛有个“真宰”的存在,却又寻找不到它的真迹。它的运行效果十分真切,然而却看不见它的任何形象,它真实地存在着而又是无形可见的。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中的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你对它们都同样喜欢吗?还是对其中某一部分格外偏爱呢?这样看来,它们都像是臣妾吗?而臣妾没有办法相互支配吗?还是轮流扮演君臣的角色呢?难道果真有个什么“真君”存在于其间呢?无论我们是否了解它的实际情况,都不会增加或者减少它们存在的真实性。   无论是自在之物的“真宰”还是人体之中的“真君”都是不可知的。庄子对世界如何存在及其本质问题的探索,体现了彻底的无神论和自然主义倾向。从庄子学说中,我们看到的是“天”的纯粹性与无神性。庄子对世界存在的怀疑论、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动摇了至上人格神存在于中国文化土壤的可能性。 庄子的学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宇宙本体存在的认识论方面,而且对于宇宙存在本体的变化属性上坚持了无神性的认识,也就是说,印度摩奴法典中神性主导下的万物间的幻变,在中国道家那儿则是“道”主导下的同一性的自然之变。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从事物相异的一面去看,相邻的肝胆之间的差别就像是楚国和越国那样相距遥远;从事物相同的一面去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庄子·秋水》)从道的观点来看,无所谓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称之为反复循环;不必束缚你的心志,而要跟大道相符合。无所谓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互相更替;不要执着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要跟大道相配合。   万物由于自行变化而造成千差万别,但又是完全同一的。从“道”的观点看,事物都有相同的方面,“万物皆一”。所谓“万物皆一”,即万物从本质上皆同一于“道”。 先秦时期的孔孟儒家学说虽然没有在宇宙本体的认识论上有着很深的探索,但却坚持着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宇宙论倾向。在孟子学说中,人本主义宇宙论实现了逻辑范式上的体系化。 孟子的人学体系,其对象可以是个体意义下的“人”,也可以是群体意义下的“人”。孟子将人性上升到一种哲学范畴,将人性视为施行“仁”、“义”、“礼”学说的“实体”,从而使儒学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上踏上了坚实的人学大地。孟子人学体系的本质,正是基于人性的道德自觉。“天”、“人”关系交汇于有血有肉的“人”,儒学从哲学意义上找到了人的存在根基。也就是说,“人”可以从天性赋予的“性”本身内观宇宙,宇宙的本体论内化在孟子式的人学体系中。“人”化的宇宙观,正是儒学的通“天”之路,由此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之一。 孟子认为,人只有竭尽“本心”以“知性”,然后才能“知天”,只有“知天”才能“事天”。人只有发挥自己的“良知”、“良能”,并且通过加强后天的修养,做到“存心”、“养性”、“事天”的统一。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说:“尽可能修养自己的善心,就能体察到自己的本性。能够体察到自己的本性,就能体察到天道了。保持自己的善心,以培养自己的本性,这就是遵循天道的方法。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持之以恒,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孟子通过天命观的论述,建立了一条儒家学说的通“天”大道。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孟子说:“世间万物的自然之理都在我的天性中具备了。反躬自问,自己是诚实的,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到快乐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从“万物皆备于我”的主观发生论出发,孟子很自然地推论出“人皆可为尧舜”的道理了。 摩奴很像是中国的孔孟,圣经中的上帝很像是中国式宇宙本体论中的“道”。摩奴与孔孟同样都以创造人间秩序为已任,但孔孟是人,并没有任何神性。圣经中的上帝与中国之“道”同样创造了天地万物,但中国之“道”并不具有上帝的神格。 至此,我们已经探讨了印度教文明、犹太教与基督教文明同中国儒道文明在宇宙本体论上的根本性差异,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印度教文明是一种神本主义宇宙观;犹太教与基督教文明是一种神人对立与统一关系下的宇宙观;中华儒道文明是一种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相结合的宇宙观。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正待出版。“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         ∣人类文明∣天堂抑或地狱?——古巴比伦文明何以衰亡?在人类文明的比较中,为何说中华文明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和最强的持久抗打击力?汉字的优势在哪里?文字革命何以导致古代文明的衰亡?语言为何是强势民族统治世界的符号?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空间革命是如何发生的?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共同起源是什么?人类文明何以能够薪火相传?人类文明究竟让人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性本能与求生、畏死本能活动是如何催生出人类原始文明逻辑范式的?人类的文明世界为何不能没有神?∣儿童是如何看世界的?∣人类历史上“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信息技术革命”是如何发生的?∣鸡年望福续:中美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鸡年望福:人类文明将往何处去?  ·         ∣印度文明∣印度人为何偏向于神性化生活?印度文明是不思进取、未老先衰的文明吗?近现代印度衰败和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古代亚欧大陆上真正的“流奶与蜜之地”究竟在哪里?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何以衰亡?西方文明的真正开创者竟是非洲黑人吗?为何说古代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比古埃及人高出了一个层级?古埃及人是如何“造神”的?来世文化何以使古埃及丧失了竞争力?人真的会有来世吗?古埃及的来世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西方文明∣∣读懂了古希腊,方能找到开启西方文明的钥匙吗?修昔底德陷阱”的结局究竟有多么悲惨?——伯罗奔尼撒战争启示录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斯巴达奴隶制与雅典民主制启示录历史上原生态的“修昔底德陷阱”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雅典帝国惊世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雅典民主制为何是海洋文明的“副产品”?∣“恶之花”——斯巴达为何是西方文明史上的“邪恶基因”?古希腊斯巴达与雅典两大集团你死我活的对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古希腊城邦为何难以成长为中国式的专制帝国?∣古希腊是一个“正常的儿童”吗?英雄抑或海盗?——古希腊民族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人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为何“抢”不回中国人的iPhone工作岗位?∣近代科技革命为何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近现代西方文明何以后来居上?∣海洋文明为何是孕育资本主义的温床?  ·         ∣中华文明∣在亚欧大陆的文明古国中,中国究竟是靠什么“特殊本领”胜出的?∣古代中国何以能够幸免于遭受外来多种族压迫的命运? ∣历史上真的有河图、洛书吗?——易经为何是中国人思维领域的逻辑学?∣中华文明为何没有沦亡之忧?∣中华文明何以独步于公元1500年前的欧亚大陆?∣古代中国为何更易于发生内乱、大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古代中国为何发展不了资本主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诞生在哪里?∣中华文明的特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大一统之路——中国古代部落文明是如何消亡的?∣稷下学宫是如何“催熟”中华文明的? ·         ∣中国崛起系列∣∣中国崛起背后的基因密码 ∣ ·         ∣学术活动∣]安徽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交流论文:当下的中国应该向世界传播什么样的文明价值观?中国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微信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微信公众号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         ∣历史∣ ∣奴隶社会为何不是人类历史的必经阶段?∣古代中国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吗?∣公元前84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30年与3000年:殷墟启示录∣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历史“周期律” ∣历史悲情意识∣古代中国为何实行不了禅让制?——从燕国的政改悲剧说起  ·         ∣韩非子系列∣∣解读韩非子的悲剧人生  ∣大秦帝国短命的文化根源∣韩非子:一个赤裸而又尖刻的功利主义者 ∣荀子系列∣∣文字狱的由来∣∣等级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         ∣庄子系列∣∣人过四十才识庄? ∣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 ∣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 ·         ∣墨子系列∣∣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         ∣基督教∣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         ∣人生哲学∣∣人类何以能够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 人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是如何失去自由的?∣人生于偶然,为何却无法逃避必然的宿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生而为人,为何不能没有梦想?∣热爱生命为何不需要理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