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号 qiangguangzhong 功能介绍 强光中,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在《安徽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哲学论文多篇。2011年出版学术著作《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 请点击上方蓝字“文明比较”,敬请关注! 从庄子关于“识道、悟道与得道”的学说与印度瑜伽论最本质的区别就神性与人性的区别上,庄子哲学中的最高境界是至人、真人、神人式的“逍遥”;而瑜伽论者的修行目标乃是人性合于神性的解脱。   古印度人正是借本体论编织的思维触角向印度式经院哲学的各个领域延伸。如果说数论、胜论、吠檀多论等本体论哲学构成了印度经院哲学的大脑,那么正理论相当于印度经院哲学的经脉,而以瑜伽论为代表的实践论哲学就相当于印度经院哲学发达的四肢了。 正理论原意为“正确的推理”,后引申为“逻辑研究”,实际上就是古代印度的逻辑学。该派产生于公元1世纪,创始人为乔达摩,主要经典是《正理经》。正理论将人的认识分为“确切的知识”和“非确切的认识”两种。“确切的知识”分为现量(知觉)、比量(推理)、比喻量(类比)、证言(从可信赖的人的言说中和圣书中所获得的知识)。“非确切的认识”分为疑惑、错误、假设的论证、记忆四种。 正理论对印度哲学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对逻辑学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一个名为“五支论法”的逻辑推理方法。这种推理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宗(命题)、因(理由)、喻(例证,包括正例、反例)、合(应用)、结(结论)。这种推理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可以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式推理方法媲美。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例子是: 命题:此山有火 理由:因为山上有烟 例证:凡是冒烟的地方就有火,如灶(正例)       凡是不冒烟的地方就没有火,如湖(反例) 应用:现在此山在冒烟 结论:所以此山有火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式推理法,上述五支论可化简为: 大前提:凡是冒烟的地方必有火 小前提:现在此山冒烟 结  论:所以此山有火 正理论所包含的逻辑原理为其他的一切哲学派别所接受,而且在中世纪时期直到今天,在印度学校和大学中都把教授正理派哲学当作一种智力锻炼(《印度的发现》,[印度]尼赫鲁著,齐文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226页)。 印度婆罗门哲学除了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之外,还有丰富的实践论哲学。以瑜伽论为代表的这一派别通过诸如禅定等技术性手段达到神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特定目标。瑜伽论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创始人为波颠阇利,主要经典是《瑜伽经》。现在的《瑜伽经》大约定型于公元3—4世纪。该派在发展过程中与数论相结合,形成了姊妹学派。瑜伽派哲学的一个特色是,注重对心(意识和心理机能)的研究。认为心的作用有五种:正知(正确的认识)、似知(错误的认识)、分别知(想象的认识)、睡眠(指心在睡眠中以非存在事物为表象的认识)、记忆(指过去行动留下的种种潜伏的印象)。瑜伽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种种方法,抑制心的这些作用,使人的灵魂与宇宙精神相结合,最终达到解脱。 在瑜伽实践上,该派提出了“八支行法”。这八种修行方法主要有:一是禁制,指必须遵守的戒律,如不杀生、诚实、不盗、不淫、不贪等;二是劝制,指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包括清净、知足、苦行、学习经典、敬神等;三是坐法,指的是保持身体平稳自如,精神放松;四是调息,指调整和控制呼吸;五是制感,指抑制各种感觉器官,将感官的活动完全置于心的控制之下;六是执持,指心专注于一处,如肚脐、鼻尖、舌端等;七是禅定,亦称静虑,是使专注一处的心与所专注的对象相统一,即主客体融合;八是三味,就是真正达到了心与其所专注的对象冥合为一,达到神秘的出神状态。 瑜伽派的学说和实践方法如苦修、禅定、染净法以及关于业的伦理学说等,不仅对婆罗门教各派的修行方法,而且对佛教、耆那教和其他宗教的理论和修行方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瑜伽派)神秘主义和业的理论是大多数印度哲学系统共有的骨干。即令是后来的佛教逻辑家,虽然反感盲目的思想方法,仍不得不为神秘主义留下一个通道,以此支撑他们关于菩萨或佛的宗教理论。这一通道便是某种理性的直观能力(瑜伽现量),据说是一种能直接观见仿佛就在眼前的宇宙本然状态的禀赋,而这种本然状态对哲学家说来作为逻辑结果只能抽象地暧昧地显示出来。在后来的佛教观念论(即唯识宗)中承认对某种理性构造物的直观能力就是这种神秘主义的主要残余,而在早期佛教那里,在通往解脱的道路上,理性的直观是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阶段,注定会取得超自然的成果。(《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商务印书馆,宋立道等译,1997年11月版,26—27页)   神性与心灵之间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沟通?这是任何一种理性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所无法企及的目标,只能借助于神秘的理性直观能力。由神秘的理性直观能力洞察到的“直接观见仿佛就在眼前的宇宙本然状态”就是人所要面对的宇宙本体,就是人所追求的最接近于神性并与之进行沟通的解脱状态。无独有偶,在中国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中也有类似的内省式理性直观的表述。由于没有至上人格神的存在,庄子将虚拟化的“道”当成了人生的精神支柱。庄子哲学的中心是“道”,一切以“道”为根据。人生的苦难与逍遥在于“道”的得与失。道无处不在,得道便是与道合一,就是个体回归人的本质存在,就是融入大道之中。只有以道观物、以道观天下才能解除人生的烦恼与痛苦,最终达到自由逍遥的境界。因而,只有识道、悟道与得道才能真正地走向自由。得道的方法就是“忘”和“虚”。“忘”即忘记外物及物我关系;“虚”即心灵进入虚无的境界。“忘”针对外在之物,“虚”针对内心中的障碍。内虚外忘,实即内外两忘,一旦虚、忘兼备,大道自成。 从庄子关于“识道、悟道与得道”的学说与印度瑜伽论最本质的区别就神性与人性的区别上,庄子哲学中的最高境界是至人、真人、神人式的“逍遥”;而瑜伽论者的修行目标乃是人性合于神性的解脱。 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弥曼差论也是一种注重信仰“技术”性手段研究的理论。该派创始人是弥阇尼,《弥曼差经》是该派的根本经典,约定型于公元1世纪。“弥曼差”有“思维审议”和“审查考究”的意思,意即该派的重点是对吠陀祭祀的方法和意义进行“审查考究”。弥曼差派的学说中没有宗教激情,没有道德的增进,一切都基于一个原则:施舍给婆罗门就会得到报偿。弥曼差论者在对圣言量(证言)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声常住论”,或称“语言不灭论”,认为吠陀圣言(即声音)不是一种单纯的名称或概念,在它们的背后有一种常住不灭的实在或神奇的力量。吠陀是永恒不变的,吠陀的声音或语言也是永恒不变的。将吠陀的声音或语言绝对化,显然有其荒谬之处,这一理论遭受了正统的或非正统的各派的抨击。弥曼差论专注于祭祀的研究与中国儒学有些相近之处,但中国儒学成功地从最初的祭祀之学转入创建全民化礼制社会的“礼学”,并成为中国式儒家文明的灵魂,这一点又是弥曼差论所无法做到的。近现代之后,弥曼差论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神性是人类思维领域通往天国的脚手架,如果没有关于神性的神学概念或近神性的哲学概念,人类仅靠自己智力的增长也许根本不可能长大。所谓人类意志,最初不过是基于神性的意志,其本身代表着人类族群生存欲望的最大公约数。印度人趋神性的意志表达方式,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乃至人生实践论形成了闭合的系统,它们最终共同成为蔚为大观的印度宗教文明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参考书目 《印度文明》,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版 《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商务印书馆,宋立道等译,1997年11月版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         ∣人类文明∣天堂抑或地狱?——古巴比伦文明何以衰亡?在人类文明的比较中,为何说中华文明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和最强的持久抗打击力?汉字的优势在哪里?文字革命何以导致古代文明的衰亡?语言为何是强势民族统治世界的符号?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空间革命是如何发生的?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共同起源是什么?人类文明何以能够薪火相传?人类文明究竟让人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性本能与求生、畏死本能活动是如何催生出人类原始文明逻辑范式的?人类的文明世界为何不能没有神?∣儿童是如何看世界的?∣人类历史上“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信息技术革命”是如何发生的?∣鸡年望福续:中美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鸡年望福:人类文明将往何处去?  ∣印度文明∣“我”与宇宙就像“小瓶子”与“大瓶子”之间的关系吗?你知道印度版的人类原罪说吗?静静地读一点印度的学问,真的能让现代人浮躁的灵魂安定下来吗? 印度之学为何是印度文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的共同交集?印度之梵与中国之道、三大一神教之上帝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印度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印度人为何偏向于神性化生活?印度文明是不思进取、未老先衰的文明吗?近现代印度衰败和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古代亚欧大陆上真正的“流奶与蜜之地”究竟在哪里?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何以衰亡?西方文明的真正开创者竟是非洲黑人吗?为何说古代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比古埃及人高出了一个层级?古埃及人是如何“造神”的?来世文化何以使古埃及丧失了竞争力?人真的会有来世吗?古埃及的来世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西方文明∣∣读懂了古希腊,方能找到开启西方文明的钥匙吗?修昔底德陷阱”的结局究竟有多么悲惨?——伯罗奔尼撒战争启示录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斯巴达奴隶制与雅典民主制启示录历史上原生态的“修昔底德陷阱”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雅典帝国惊世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雅典民主制为何是海洋文明的“副产品”?∣“恶之花”——斯巴达为何是西方文明史上的“邪恶基因”?古希腊斯巴达与雅典两大集团你死我活的对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古希腊城邦为何难以成长为中国式的专制帝国?∣古希腊是一个“正常的儿童”吗?英雄抑或海盗?——古希腊民族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人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为何“抢”不回中国人的iPhone工作岗位?∣近代科技革命为何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近现代西方文明何以后来居上?∣海洋文明为何是孕育资本主义的温床?  ·         ∣中华文明∣在亚欧大陆的文明古国中,中国究竟是靠什么“特殊本领”胜出的?∣古代中国何以能够幸免于遭受外来多种族压迫的命运? ∣历史上真的有河图、洛书吗?——易经为何是中国人思维领域的逻辑学?∣中华文明为何没有沦亡之忧?∣中华文明何以独步于公元1500年前的欧亚大陆?∣古代中国为何更易于发生内乱、大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古代中国为何发展不了资本主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诞生在哪里?∣中华文明的特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大一统之路——中国古代部落文明是如何消亡的?∣稷下学宫是如何“催熟”中华文明的? ·         ∣中国崛起系列∣∣中国崛起背后的基因密码 ∣ ·         ∣学术活动∣]安徽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交流论文:当下的中国应该向世界传播什么样的文明价值观?中国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微信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微信公众号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         ∣历史∣ ∣奴隶社会为何不是人类历史的必经阶段?∣古代中国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吗?∣公元前84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30年与3000年:殷墟启示录∣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历史“周期律” ∣历史悲情意识∣古代中国为何实行不了禅让制?——从燕国的政改悲剧说起  ·         ∣韩非子系列∣∣解读韩非子的悲剧人生  ∣大秦帝国短命的文化根源∣韩非子:一个赤裸而又尖刻的功利主义者 ∣荀子系列∣∣文字狱的由来∣∣等级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         ∣庄子系列∣∣人过四十才识庄? ∣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 ∣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 ·         ∣墨子系列∣∣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         ∣基督教∣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         ∣人生哲学∣∣人类何以能够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 人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是如何失去自由的?∣人生于偶然,为何却无法逃避必然的宿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生而为人,为何不能没有梦想?∣热爱生命为何不需要理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