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学是永恒的事业(中)—— 有限到无限的旅程
本文是讲述自己探索确证「文学是永恒的」这个信念的思想旅程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漫谈文字递归叙事」主要从人类文化、文学史出发,采撷各个学科的知识,通过鉴赏卡夫卡的作品,引出文学的递归特性。第二部分则通过语言学家乔姆斯的生成语法理论引出语言的唯递归假说,并从生物基因、认知神经科学上进行了对递归生理机能进行了论证。其中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孩子在 4 岁和 8 岁左右才具备一、二级递归能力,而这正是孩子开始撒谎和心智理论发展的年龄。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我相信有某种不变的东西属于人性,让人类与众不同 ——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是当今泰斗级语言学家,是人类有史以来著作被引用前十、也是当今活着最多的一位学者,被誉为语言学界的爱因斯坦。他还以反战和无政府主义主张抨击美国而闻名。据说他的名气大到你在美国可以随便定制他的同款周边。在上世纪 60年代,他发动了语言学上的「乔姆斯基革命」,不仅矛头直指当时盛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还和赫伯特·西蒙、乔治·弥勒等在不同领域一起否定了当时风行一时的行为主义,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认知转向。
彼时的心理学界还被斯金纳倡导的行为主义所占据,认为心理学研究应该针对可直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他们强调客观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心理学研究特定的刺激会引导身体作出何种反应。比如巴甫洛夫那只可怜的狗。行为主义反对研究诸如「心智」、「意识」之类的抽象概念,认为这都是虚幻的黑箱,没有意义。然而,当时年轻的乔姆斯基,仅仅从一个不被注意的常识出发进行思考,就否定了行为主义的主张:
……我们发现,在某一语言中,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经验,但所获得的知识体系彼此却非常一致。如两个说英语的人基于截然不同的经验,却能获得一致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一个说话,另一个绝大多数都能听懂。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我们发现在相当多的语言种类中,实际上在被认真研究过的所有语言中,人们从大不相同的种种经验中所获得的知识体系,其种类非常有限。对这一非同寻常的现象,可能的解释只有一种一我只能大概加以说明一那就是这一假设,即对个体通过象散而有限的经验所最终获得的一般性示意结构……我把这一体系称为天赋知识或本能知识——《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
乔姆斯基所思考的,其实就是语言学中语言输人与语言能力之间存在的演绎鸿沟:极其贫乏的语言环境与极其具体和复杂的语言知识系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在这方面,他继承了德国早期语言学者洪堡特关于语言的洞见:
语言绝不是被动的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乔姆斯基认为,「洪堡特问题」即是语言知识的本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贯穿了乔姆斯基语言的学的核心。
1957,乔姆斯基他出版了语言学里程碑式的著作《句法结构》,提出著名「普遍语法」理论,通过一整套「生成-转换语法」方案,将语言中的语法看成是能生成无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
按照这个语言体系,即「乔姆斯基层级」中,我们所有人类的自然语言都都是 1-型文法,包括被创造出的人工语言世界语,都可以用「上下文相关文法」来进行刻画,而相对的,大多数计算机编程语言都可以用 2-型 文法来刻画。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自发布以来,在语言学、认知科学、计算机乃至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当然,后来反对者亦众多,如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创始人莱考夫——作为乔姆斯基的弟子。不过,乔姆斯基的理论,虽然面临漫天风雨,但根基始终未倒掉,如史蒂夫·平克和杰克道夫继续了乔姆斯基天赋的观点,而将语言作为适应器的演化思路发展。
而乔姆斯基本人当然也没闲着,在几十年过程中一直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在他看来,人类大脑既然已经内置了负责语言学习的机制——所谓「语言机能」,就必然有其生物基础。因此后来他开始倡导一种「生物语言学」研究进路,将语言学视为生物学的一部分,寻找语言本能的基因证据和神经基础。
逻辑的推演是强大的。近些年研究发现,FOXP2(Forkhead box p2)基因在生物语音能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基因与其他哺乳动物以及鸟类类似基因同属于一个家族,然而这一基因排序却是人类特有的。有科学家①证实了人类正常脑回路中语言和言语能力的发展,就是因为受到 FOXP2 基因的突变的影响,因此这个基因又被成为语言基因。迄今为止各种研究表明,非人灵长类可以学会人类语言的手语词汇语义,但无法学会语音和语法,鹦鹉、八哥等鸟类可以学会人类语言的语音,但不能学会词汇语义和语法。
如乔姆斯基所愿,FOXP2 基因的发现使得语言学研究正式步人了生物语言学的时代,FOXP2 基因排序的独特性,使人类的语言器官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的发音器官,从而使人类区别于禽兽,能够发出清晰而复杂的语音来。只是与平克等人意见不同的是,乔姆斯基代表的生物语言学认为,人类这种分节语言的「语言机能」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也正是这些基因层面的生物基础,包括 FOXP2 以及最近发现可能为人类独有的 FOXP1 基因和 FOXP4 基因⑤,使得人类拥有与其他动物与众不同的语言能力,能够演化出如此绚丽多彩的各种人类语言。
可以说,在所有碳基生物中,只有我们这个物种可以借助语言摆脱自我意识,进入,不,是创造一个新世界。而人类语言所能表示出来最独特之处,就在于「递归性」——这个在生成语法中,最后被乔姆斯基老爷子提到至高重要的语法性质。
「唯递归假说」
有限的手段的无限的使用,是语言的核心 —— 洪堡特
2002年,乔姆斯基和其他两位作者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②,将语言机能分为 「广义语言机能」 和 「狭义语言机能」两种:
FLB ,广义语言机能,包括感知-运动系统、概念-意旨系统及递归运算机制,为人类和其他物种所共有;
FLN ,狭义语言机能,只包含递归,是人类语言区別于动物交际的独有特征。
乔姆斯基的「唯递归假说」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针对语言与递归的可能关系的各种争议,2011年3月,比利时蒙斯大学组织了一次语言与递归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包括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解剖学、数学、语言学和动物认知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探讨递归问题。该讨论文集已由 Springer 汇集为《Language and Recursion》一书于 2014 年出版。
讨论结果如何?人类所拥有的——所谓只包含递归的狭义语言冠能,果真是人类语言区別于动物交际的独有特征吗?
虽然结论并非最终确定,但目前来看,这个假说已经得到了认知和神经层面的初步证实:
语言学习能力方面:参会的语言学家 Gervain 通过实验表明新生儿具有从随机结构中辨识相邻重复结构声音的能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 Hauser 曾经对比过恒河猴的叫声与新生婴儿之间的差别,发现恒河猴的叫声的频谱非常简单,类似于正弦波,不能产生复杂的谐振,而新生婴儿的叫声则很复杂,其频谱与成人语言的已非常类似。研究表明,新生儿有能力运用自动机制发现相邻重复,并建立复杂结构的抽象符号表征。
目前研究还发现,相对一些非人灵长类,鸟类的语言能力更强。有学者通过对八哥等动物进行训练,观察研究后认为动物也能习得递归。不过能说出句子和自己能产出句子毕竟是两回事,并且学术界本身对语言中递归的观念就比较混乱,所以一直争议不下。
2014年,两位认知心理学家经过详细分析,区分了语言中的循环、迭代和嵌套,并指出只有一种特殊的递归 ——「内递归」③。才是乔姆斯基在 FLN 中所认为人类独有的特征。亦有中国学者由此对3-10岁的儿童进行了实验④。论文中实验数据显示,虽然儿童4岁时就已具备一级内递归结构的理解和产出能力,但7岁时才具备二级内递归结构的理解能力,8岁时才具备二级内递归结构的产出能力。而相应的,通过对人类大量口语文献的分析,发现日常语言中极少出现二级递归以上的句子,这就说明孩子几乎不可能是通过日常语言学会二级以上的递归的,也再一次证实了乔姆斯基关于最初语言本质问题的洞见。
神经基础方面:神经学家 Friederici 回顾了神经解剖学关于语言与递归的大脑控制结构的研究,对比了猕猴大脑与人脑之间的与语言处理相关的区域,发现语言处理存在系统发生的不同,这种差异与人类语言机制的相关,研究证明,与递归相关的语言处理须经由人脑布洛卡区,尤其是 BA44 部位。
进一步研究又发现,使人类语言与众不同的 FOXP2 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相当一个开关调控许多基因的开关,通过人类口腔和认知皮层通路与布罗卡区协作进行语言处理。
这些研究,都将人类对语言能力的认知推进到了最底层的生物基础,并且跨越诸多系统层次联系了起来。从最底层 FOXP2 所代表的基因,收敛到最顶层则的还是那项人类神奇的能力——「递归」。
递归,递归,再一次听到,再一次不禁问起,递归,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如此神奇?
注释
①:Lai,2001,《A forkhead-domain gene is mutated in a severe speech and language disorder》
②:Hauser,Chomsky,Fitch,2002,《The Faculty of Language: What Is It, Who Has It, and How Did It Evolve?》
③:Martins & Fitch,2014: 16-18
④:杨彩梅,《「唯递归假说」及其证据——一项基于儿童内递归能力发展规律的实验研究》
⑤:董粤章、张韧,2009,《语言生物机制研究的新视野:FOXP2与人类语言能力》
⑥:2018 年一项新研究表明,FOXP2 基因并没有在智人最近历史中发生变化,该研究并没有否认该基因对语言的重要性,但说明 FOXP2 基因在智人身上没有针对如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经历特殊的选择作用。10.1016/j.cell.2018.06.048
⑦: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学家丹尼尔·埃弗里特发现皮拉罕语中没有嵌套递归。但这不影响关于语言机能的论证。《别睡,这里有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