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故事》郭笑专访 | “三位一体”对我是个大难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鼓楼西戏剧 Author Ting
“周末小剧场”系列
鼓楼西《象棋的故事》
一盏灯,一架钢琴,一把白色椅子,
一段《小步舞曲》,
将时间拉回到1942年,
回到大师茨威格
“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
与妻子共同离世的夜晚。
一人,说书,贯口,表演
自由纵横在舞台之上
穿梭往来于
大师绝笔之下的世界和现实之间
演绎64格方寸之地上的刀光剑影
展露棋盘之外的智慧博弈与人性
… …
从小说改编开始
到最终的舞台呈现
“独角”这一概念
贯穿于《象棋的故事》
集小说改编、导演、表演者三位一体
包含“表达者”和“接受者”两大戏剧元素
在融合近十年心血过后
郭笑一人在舞台之上
将《象棋的故事》
独具其特色的呈现给观众
下周末,
演出即将登陆上海保利大剧院的舞台
我们邀请到郭笑老师坐到镜头前
讲讲他和《象棋的故事》
Q1
读完《象棋的故事》
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郭笑:大师茨威格先生写完这个小说后就离世了,这是他的绝笔。这个故事中一定有他说不尽的深意在其中,我们这些后人能做的就是去揣摩大师的想法。
实际上,本身他的这个小说并不适合改编成剧本,因为大家知道茨威格是受到弗洛伊德重大影响的,他擅长研究人的心理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
所以他的小说明显的特点就是一层一层人物的心理描写。可以通过文字让大家阅读和想象,但要演成戏会削弱了这些心理上的描写,就很可能办不成这个事了。
Q2
改编和创作的过程中,
对故事产生了哪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郭笑:因为大师茨威格笔下写的是西方的国际象棋,而我要把我们中国的,尤其是以中国象棋为代表的这些故事和精神融入到茨威格《象棋的故事》这个情境里面去。
从12月18日读剧本那个时候开始,就没有一个观众或者没有一个朋友提出我的这个改编不妥。“大师写的是国际象棋,你不能用中国象棋”这类的声音,完全没有。这一点让我特别受到鼓舞,大家对我的改编一下就接受了。
或许观众不一定懂太多象棋的规则,但多少会听说过一些诸如:马走日、象走田等等……这一点就好办,由此这一点荡开去,我就想到我要把我们中国的元素融进去。
Q3
《象棋的故事》
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郭笑:“三位一体”对我是个大难点。表导不分是在专业理论上、在形而上的,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你必须得分开。导演坐在那边看着演员,每次排练给出一些意见,哪里好哪里不行。导演是演员的镜子。
不能说我一说词,观众还能听出标点符号,还听出现背的痕迹,那就失败了。必须得是就像我说我几岁、在哪上的学、我叫什么……这类问题一样张口就来。就算你让我睡着觉、趴着……就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之下我都能脱口而出,必须是这个状态。
所以“导演”就是我难办的地方。所以你看我每次排练、合成、联排的时候,我都希望坐在那边做一个导演,坐在位置上记录问题,但没有……我还要作为一名演员在台上。我分不开身,也分不开脑子,这是一个难点。
Q4
排练时有哪些让你兴奋的瞬间?
郭笑:就是你想这个事情的时间多了,比方说你想了一个月、两个月、半年,突然有一个点你看到一个东西。哎!这个灵感就一下来了!这个时候你是最兴奋的。
无论你这时候在做什么工作,手头上有什么事情,你都会暂时忘记它们,而是徜徉在这个灵感给你带来了的精神世界当中。
Q5
这次的表演,
会和观众有一些互动吗?
郭笑:我认为独角戏你自己表演你可能演一半,或者顶多演百分之六十。剩下那一半百分之四十,一定要让观众帮你来完成。
所以不可能不去互动。就算是不互动,向观众叙说的这个感觉要贯彻始终的。你不能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把第四堵墙给关上了。关上第四堵墙需要,但是不能长久。
剧情梗概
《象棋的故事》这部独角戏改编自斯蒂芬·茨威格生前发布的最后一部同名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1942)
故事讲述了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一位从小就显示出惊人天才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竟然被人群之中一位神秘的乘客战胜了!而这位神秘乘客的的确确是个普通人,甚至对象棋很陌生,只是由于一段异常经历,才导致能够轻松战胜世界冠军。当然,这位神秘的“普通人”再也回不到一个真正普通人的正常精神世界中去了…
演出信息
“周末小剧场”系列
鼓楼西《象棋的故事》
演出时间:
2023年4月15日(周六) 19:30
2023年4月16日(周日) 15:00
演出时长:
约100分钟
(无中场休息)
演出地点:
上海保利大剧院·小剧场
演出票价:
480/380/280/180/80元
—扫码购票—
—票务政策—
1.剧院钻石卡会员购票享85折、金卡会员购票享9折、普艺卡会员购票享95折。限购6张,80元公益票限购2张。
2.本场演出不参与会员积分兑换。
3.本场演出不限儿童身高,所有观众(含儿童)凭票入场。
-END-
延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