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婴戏新解:都是小孩子,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丨肉庄私房话【第三季】NO.8

竹林 大肉庄 大肉庄 2022-04-27

👆点击视频,收看肉庄私房话
 
婴戏,是宋瓷中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要说自己热爱宋瓷,没一两件婴戏的器物,大概是有点说不过去的!当时的南北各窑口,均有生产创作婴戏纹样的陶瓷。比如我们最最熟悉的影青娃娃碗,就是景德镇非常经典的爆款产品。不过,虽然都叫婴戏,其中有的是“神童”,有的却是“普通孩子”,该如何分辨呢?这一期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南宋景德镇青白釉刻划花婴戏纹碗
四川宋瓷博物馆 

尽管大家对于“婴戏纹”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也不一定知道,自家的“娃娃”,很有可能是“哪吒”。


前方高能,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哪吒闹海》,会证明我没有胡说八道。
话说哪吒,是灵珠子的转世,他的母亲怀孕3年零6个月,才把他生下来,哪知道哪吒刚一出生,就不似寻常孩童,活蹦乱跳,天赋异禀,活脱脱一副神童模样,还被太乙真人收为了爱徒,7岁的时候,哪吒为了伸张正义,解救被献祭于大海的童男童女,大闹东海,与四海的龙王闹翻,也因此牵连到了家人与陈塘关的百姓。哪吒属于典型的英雄主义人物,生性桀骜,不愿意连累家人与无辜群众,于是就慷慨赴死,在海边自刎了。

之后,也就是关键的一幕就出现了,哪吒死后,留下的内丹,被太乙真人施以法术,哪吒就在一朵莲花中重生了。太乙真人虽然是道家仙人身份。但这一名场面,却源自于佛教,被称为莲花化生童子。



像宋瓷中出现的,童子持莲、戏莲、婴戏牡丹,包括一些卧于荷叶之下的孩儿枕等等,具有这些特征的器物,其实就取材于佛教中的化生童子。

婴戏纹饰之“神童”篇



影青三婴戏碗纹饰线描图


在宋代以前的陶瓷中,即使是时间略早一点,像五代、唐代的陶瓷里,除了长沙窑这种个别窑口,其中极个别的产品,这类婴戏的图案,是十分罕见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化生是在宋代才出现的,从其他类型的文物中,我们可以追踪到这种“化生”的源头。在敦煌的魏晋窟,以及南北朝时期一些造像中,我们都能够见到,从莲花中生出半个人形的画面,它们通常围绕于佛的四周,做听闻佛说法的状态,这就是最初的“化生”形象。

莫高窟第290窟 北周


邺城博物馆藏 北齐

图片来自微博:太阳很大


莲花化生瓦当 

汉魏洛阳故城


而“化生”一词,来自于一个重要的佛教概念,《金刚经》里写道,“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简单来讲,化生是4生中最为高级的一类,就像哪吒的重生,不需要爸爸,也不需要妈妈,凭借自己前世的修行、或者借助业力诞生。化生者,可以顿生顿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我凡夫俗子看了,只能继续默默修行。

到了唐宋时期的壁画里,对于化生的描绘就愈发多样,具体了。化生形象,大多是在莲花含苞待放,或是刚开的莲花中,或坐或立的童子,也是我们说的“化生童子”。化生童子的形态、样貌甚至是衣着,多与世俗中的儿童无异。鉴别它们化生童子的身份,只需要看看它们的身边有没有莲花元素即可。这一文化甚至与道教文化相融,《营造法式》中就有道童形象的化生,只不过场景、道具有所不同,可见的影响力之大。

营造法式中的道童化生

我们把各类文物的信息串联起来看,能够发现,魏晋时期,“化生”二字更加偏向于,体现佛教中的抽象概念。但是到了唐宋,特别是宋代,“化生童子”的大量出现,已经呈现世俗化的趋势,融入到了不同材质的文物之中,也走进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金 山西侯马金墓 童子持莲花花纹砖雕

后来,借由一些佛教中经变故事的传播,莲花化生童子在民间也就有了,求子,多子多福的世俗意义。大家可以理解为,这是宋代社会的一种,鼓励生育的宣传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宋瓷上婴戏,都是这种化生童子呢?非也,非也。

有一类描绘小孩玩耍、游戏场景的婴戏纹饰。表现的就是俗世中真真实实的小人儿们,像磁州窑就钟情于这类主题,我们见到的一些磁州窑瓷枕的枕面,常常绘画一个小孩儿,画面中就是小孩儿踢球、或者是钓鱼、竹马戏、放风筝啊等等,非常生活化的游戏场景。

婴戏纹饰之“普通孩子”篇


 
像白鹤美术馆的这方白釉剔刻婴戏纹枕,画面中就是两个小孩,一个呢手提竹笼,准备扑蝶、另一个小孩子手里抱着小宠物,在花园里嬉戏玩耍,这些都是,宋代小孩儿童年的真实写照。

北宋/金 白釉褐地剔花婴戏纹枕 局部
白鹤美术馆

这些场景,在宋画中也能见到不少。比如有一位名叫苏汉臣的画家,就是宋代“婴戏”写真高手,他有许多描绘孩童嬉戏的画作,画中的内容、素材,都与磁州窑绘画的婴戏纹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期的许多文字、文物资料之间都可以相互佐证。这种孩童嬉戏的题材也一直延续到明清陶瓷上,像我们熟知的百子图,说白了,就是古代小孩游戏的小百科绘本。
 
这两种风格的婴戏纹饰之间,从根本上是有一些差异的,这种差异也影响到了表现形式。但是他们之间也相互影响。表达的,都是对于生命初生的美好寄托于祝愿。化生童子在宋代的流行,也算是宗教文化,在向世俗化、与生活化演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符号。这种符号性的文化,今天的我们,也不会陌生,比如逢年过节,被做成海报,贴的到处都是的年画娃娃。就是婴戏形式的一种延续和存在。





大肉庄名家大课

讲座预约

主讲人:韩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时间:11月24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杭州市钱江新城·大肉庄总部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