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点,恰恰是中国追上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

2016-08-25 陈经 海疆在线
导读:中国内部问题如今虽然很多,但其状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是不同的,可以开始挑战发达国家了。而中国有强有力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带,后续的城市群还在跟上来。无论是在资源的争夺,还是占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又或是在发达国家国内抢占市场份额,中国都做得很好。


前面说到中国是一个经济怪兽,到了发展中国家以前从来没有到达过的阶段,要在经济上挑战发达国家了。


发达国家以前也遇到过挑战,那就是苏联组织的经互会。如果经互会集团发展顺利,会对发展中国家很有吸引力,经济上可能转向苏联模式。前面说到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可以捞到很多好处,所以发达国家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冷战不仅是美苏互相看不顺眼,背后也有冷血的经济利益。美国用军事压力逼得经互会发展得不好,最后苏东还自我爆炸,成功化解了这次挑战。经互会散了,发达国家眼见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许多国家打开了市场,转向美国制式,还有很多资金逃出。



经济互助委员会


现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挑战姿态要低得多。首先中国自己会不会被吃掉还难说,成为发达国家更是非常遥远的事,挑战什么?所以这一段要一些想象,难以做到充分论证。


如果眼光瞄向中国的内部,会发现中国问题非常之多。大量农民与城市贫民的贫困问题尚难以解决,从这一点说,二三十年内中国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但是即使中国有这么多的贫民,其状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是不同的,可以开始挑战发达国家了。历史上没有发展中国家有过中国现在的财政实力,巨量的外汇储备虽然有风险,但的确是实力的象征。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空前强大。鲜有发展中国家办过奥运会,特别是二战后,办奥运会就是实力的体现之一。此外,也没有任何发展中国家有过中国这样的军事实力。




笔者认为意义更大的是,中国有强有力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带,后续的城市群还在跟上来。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靠山都是城市带,美国两个,日本一个,欧洲一个。一个城市带的GDP就堪比一个国家了,面积却不大。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原则之一:搞城市带产业聚集,而不是全国“撒胡椒面”。有希望成为新的世界级城市带的只有中国这三个,珠三角与长三角希望更大一些。现在一个珠三角就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GDP。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内部的地区差距,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挑战发达国家的起点。这就是发达国家的雏形,在任何发展中国家是从来没有的。城市带的发展,与一个大国整体的发展是不同的,速度要快很多,每年10%以上的增长可以持续很多年。从零开始到基本成型,也就是30~40年。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发展势头没有看出停滞的意思,局部还有加速,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不同。


可以断言,以后中国的内部也是类似全球的格局。几个城市带再加上几个次级城市群,就是中国的“发达国家”,生产、生活模式也类似于发达国家。






其余地区就是“发展中国家”,仍然落后。也许人均GDP方面不能算发达国家,但是国家行为与发达国家类似。这个内部格局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接受的。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聚集原则,追赶战略必须如此。发达国家可以做到从地区意义上均贫富,中国相当长时间内没有这个可能。如果没有一些局部地区追上发达国家,以后在国际竞争中更加没有力量。而且国际竞争从来就是以自己的优势地区为依托的。中国能办上奥运会不是因为广大的农村与中小城市,是因为几个亮点。笔者是坚决支持这种地区战略的,对追赶发达国家比对地区均富的兴趣大。如果两大城市带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就算初步成功了。这需要这两个地区达到人均1万美元左右的GDP,以1亿人口计,就是1万亿美元,基本就2003年整个中国的水平。笔者当年的预计是,这两个地区翻一番以上,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就达成了,后来果然实现了。


从国际经济行为模式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很不一样,如果不看商品的层级,与发达国家倒是更相似些。笔者就把这说成是中国的挑战吧。


第一,资源的争夺。以前发展中国家只有自己卖资源的份,谈不上和发达国家争资源。一没有特别大的需求,二没有本钱去争。连中国自己在改革开放以前以及改革开放前期都是以出口资源为主,主要是煤、石油、木材。现在经常见到中国到全球搞石油的消息,和日本抢俄罗斯石油更是新闻焦点。其实早些年中国已经悄悄地在全球买下了一些矿山与森林,数量还不小,1997年就花了60多亿美元。这些年,国际市场的期货价格越来越多地受中国需求的影响,总体来说有往上走的趋势。笔者预计石油价格不可能再回到从前的20美元以下,那中国肯定有多少买多少。其他的资源也是如此,中国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至少发展中国家出售资源多了一个选择。




中国的支付能力不会有问题,外汇储备在那里放着。发达国家肯定不高兴,以前便宜买的现在要多花钱了,但是又不好说中国什么。一些被中国抢了制造业份额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和中国关系还不错,也是因为这个,中国到它们那里买资源的钱比较公道,不会亏待它们。这一项中国目前做得不错,注意和发展中国家搞好关系,悄悄地搞了不少海外资产。


第二,中国要占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中国的技术能力是发展中国家里最高的,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商品非常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力与现实需求。越南、印度尼西亚就有很多中国摩托,比日本的便宜多了,甚至技术层级再高一些,如华为、中兴在发展中国家搞的电信大单。这两个公司的海外生意发展得非常好,这些市场份额本来全是发达国家电信公司的。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过小康生活需要什么东西?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摩托车、轿车等交通工具,用上了这些东西基本上就算小康了。这些东西中国全部能以最低成本生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生意飞速发展不是很自然吗?毕竟它们卖资源赚来的钱没有多少,想要买好的东西没那个实力,也就是中国能提供一些能实质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的商品,怎么做不用太聪明吧?何况中国货的品质一直在提升。




现在看来,发展中国家还是和发达国家做生意多,吃了不少亏。这是因为发达国家进入市场时间早,而中国又没有太多的全球经贸人才,主要的力量放在发达国家了。但是这个趋势是合乎道理的,至少在离中国比较近的那些国家里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发达国家也没什么话好说的。


第三,中国在发达国家国内,也要抢占市场份额。21世纪初,中国占了世界反倾销案的大部分,就是这个趋势的体现。发达国家不可能用正当的经济手段阻止这些份额被占。按说中国卖的这些中低档商品,发达国家基本不生产,怎么也要为难中国?因为发达国家人民干高级产业的也只是一部分,大部分被服务业吸收了,还有一些就业要靠传统产业,就是这部分人和中国产生冲突了。


当然中国这些中低档商品其实不影响发达国家的根本,这些反倾销案纯属发达国家欺人太甚,最后肯定还是会让中国占住的。让这些中国商品进来,总体还是有好处的,能降低它们国家的物价,就算经济不景气,生活水平也不下降。


以上三个挑战,是以中国的城市群为依托的,如果只看中国的落后地区,那中国就是等死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有这些城市群,这就是中国加入WTO的意义。之后好处慢慢在兑现,好几年进出口额都是以30%多的超高速增长。两年就增加了一半还多,这是个什么概念。只要不是对数字太不敏感,就能从这里面看出趋势。但是发展下去卖得再多也动不了发达国家的根本,也许不能叫挑战。真正能让它们急眼的,得靠一些远期展望。


中国内部就算是以发展城市带为追赶战略的核心,具体如何进行,我们还没有谈。如果全是中低级的产业或者血汗工厂,显然是不行。


(资料来源:观察者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