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家金融工作会议释放重要信号:终于意识到这一风险

2017-07-17 尹国明 海疆在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关注这次会议的群体,当然是金融领域的从业者。但是,当会议的公报发表之后,好像对这次会议的不满意最多的也是这个群体。


让金融从业人士不满意,恰恰是这次会议成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继续让金融从业人员感觉满意下去,那真的距离系统性金融风险变成现实性金融危机不远了。


过去这几年,是金融从业人员比较满意的几年。7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中国财富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金融业高增长:逻辑与风险》,指出,近10年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4%迅速攀升至2015年的8.44%——该数值不仅高于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高于美国、英国等传统经济发达国家。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仅仅2016年,我国GDP增量5万亿,银行体系却创造了30万亿资产。但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金融正在从服务业变成一个主导性产业,中国也一度出现了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大量的资本,脱离了实体经济,在金融体系内进行增殖游戏。金融从业人员赚的盆满钵满了,问题是由此积累了很多风险,很多还是很要命的风险,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直接威胁


金融业如此快速的膨胀,背后是各种金融的创新,把杠杆不断的加大。当高层已经在反复密集的强调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足以说明杠杆已经加大到危险的边缘。按照黄奇帆对金融创新的经典解读,“一切金融的创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比放(太)大”。“过分的杠杆比是一切坏账、一切风险、一切金融危机的来源”。


金融不是不可以创新,但如果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是为了金融业自己的利润如何快速增长,金融就会成为一个凌驾于社会经济整体之上,吞噬其他行业生存空间的“怪兽”。金融自身不能创造物质财富,金融业如果脱离实体经济的基本面,自我增值,快速膨胀,不管用什么理念和包装,实质都是通过不断的加杠杆,不断的吸收更多的资金,这就会让整个金融业,包括券商、信托、基金、保险、银行,都参与到“庞氏骗局”中,让中国金融坐在了高杠杆的火山口上。


金融不但是中国经济的核心,而且,目前还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短板。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开始有了实现民族复兴底气的基础。那么,杠杆率过大的中国金融,就最可能是导致民族复兴功亏一篑的那个因素。如果,美国能够找到打断中国崛起进程的办法,最好的,也可能是唯一的手段,就是引爆中国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健全的工业体系,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能力,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能够摧毁这个物质基础的,只有通过金融的力量。能够让中国去工业化的,只有引导中国,不断积累金融风险,制造一场震级强烈的金融地震,谋划一场内外勾结的金融绞杀。


这次会议的主题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次金融会议的最大成果,就是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到金融的永恒主题这个高度。


这就是说,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不只是当前一段时间的要求。而是覆盖整个金融监管和改革的过程。


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虽然服务实体经济排在任务的第一位,但这是一直强调的金融定位问题,这次属于继续强调。把防范金融性系统风险放在金融改革前面,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高于改革,把金融安全和金融创新的关系理顺,等于给金融改革画下一道红线,把利用改革试错等理由,制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给锁死了。就在前几年,金融改革还在排在金融风险防范前面。2013年,央行行长谈金融改革的时候,基调还是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结果几年下来,果然是创新全面开花,而金融风险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这次会议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中国的金融风险从哪里来?主要是从不考虑风险的金融创新改革中来。我们之前写的金融系列,就有过这方面的分析,有兴趣的可以回头去看。


发生金融危机的各个国家,包括美国自己,出现金融危机的基本条件,都是金融的日益自由化。通过改革,把金融的各种对外防范风险的防火墙和内部的隔离墙,一一拆除。给金融主体增加杠杆提供政策空间。然后,金融系统内杠杆增加,金融风险快速集聚。发生金融危机的条件,差不多都是这么来的。


那些打着各种创新名义的改革,如果把金融风险抛诸脑后,是很容易出问题的。金融领域一出问题,就涉及全局;一旦出现大问题,就可能地动山摇。


这次会议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要位置,意味着未来金融创新的空间和力度都要减小。创新的空间减小,金融主体为拓展业务增长空间而推出金融衍生品的自由空间也减小,增加杠杆的空间被封死。而且,中国经济还要继续压杠杆、去杠杆,会压缩金融业的业务规模和利润空间,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防范金融风险,从来没有被提到这么高的地位。之所以这么看重风险,一是因为风险已经确实积累到威胁中国经济和政治安全的程度,二是高层也意识到,国家之间金融业的竞争实力,不是比创新速度,而是比谁更稳健。防范金融风险,本来就是中国金融长期坚持的传统。为了防范风险,金融改革一直慎之又慎,这也是中国金融一直没有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不同于一般经济领域的改革,金融涉及全局,金融一旦出现不可控风险,影响也是全局的。所以,金融改革不能允许用试错的思维搞大胆创新。金融改革,应该比其他任何改革,都要坚持审慎的原则。这次正式把金融安全提的重要性到金融改革前面,这就是这次会议最大的利好。




确立了保证金融安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金融风险。


加强对金融市场主题的监管,当然是必需的,这些也在进行中。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监管监管者。金融创新的源头是来自监管部门,金融创新的空间是来自监管部门的改革,金融风险的创造,也有监管部门的作用。甚至监管部门还出现了里应外合的情况。4月9日,前任保监会主席被查。当晚,中国政府网发布李总*理3月21日上的讲话,严厉批评“个别监管人员监守自盗、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


解决这个问题,当然需要加强金融系统的反腐败工作,挖出内鬼。但更需要解决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


这次会议,强调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是监管监管者的关键。


有那么一段时间,主张金融工作部门的独立性,成为一种不大不小的声音。所谓的独立性,就是要让金融管理部门即便不能成为美联储那样的独立部门,也要实现相对的独立。金融长期被认为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领域,通过金融知识的专业性,金融业实际上已经获得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高层带头集体学习金融,就是一个要结束金融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领导的重大信号。这次会议,把这些信号进一步强化为党的决议。


看看美联储,金融监管部门的独立,只是独立于行政,但也因此更加不能独立于资本。


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样。如果金融权力独立于党的领导,金融管理权力就无法独立于强大的内外金融资本。制定政策和实施监管时,就无法消除资本的影响。


最坏的情形,就是监管权力和资本的利益勾连在了一起,金融资本,有足够多的糖衣炮弹。只有用党的领导,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屏蔽和抵消资本对监管权力的渗透。


中国现在的金融风险积累这么多,还没有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没有跟阿根廷、日本、东南亚那样出现金融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危急的时候,党加强了对金融的领导,具体的说,是加强了对金融监管权力的领导和监督。中国强大的政治控制力,是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最重要的手段。


为更好的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次会议还有几个措施,需要提一下。


这次会议提到了金融管理部门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主体责任问题。“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这段内容非常重要,这是给监管部门设立的防范金融风险的硬性要求,也是出现金融风险之后的追责依据,实现责权利相统一,这是监管监管者的需要。


会议决定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协调“一行三会”,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组织措施。“一行三会”的设置是对应于金融分业经营的分业监管体系,但是经过这几年的金融改革创新,银行、保险、证券已经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混合经营,分业监管已经无法满足混合经营的监管要求。所以,在“一行三会”之上,设置一个总的协调部门,是非常有必要性的。这个新设立的委员会,也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监管“一行三会”的组织措施。


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关键是监管部门要管住金融主体,关键中的关键是党要管住监管者,监管监管者,才能不让金融市场化变成金融自由化。这是堵上金融漏洞,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条件。管住了监管者,控制住金融风险,中华民族复兴最大的一个短板,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漏洞,就给补上了。


(资料来源:“明人明察”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