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山本宽”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的软刀子

2017-07-20 言回 海疆在线

曾经被一部分中国漫迷们称呼为“宽叔”的日本动画导演山本宽最近走上了风口浪尖。

 

他在即将来华的前一天,发表了一番赤裸裸的反华言论。声称:“日本是为了创造大东亚共荣圈才发起的战争,在侵略别国的时候,不仅没有把当地人当作奴隶,反而兴建基础设施,提高当地人受教育程度和识字率”。这种言论理所当然的激怒了中国人,中国活动方直接取消了他的行程,此前曾为其动画作品《薄暮》在国内发起众筹的“名作之壁吧”也积极表态,称其缺乏正确的历史认识、没有正确的历史责任担当、不考虑发言后果的一系列表述,贴吧表示坚决反对,对其右翼言论和立场深恶痛绝,并表示正在对此前为山本宽众筹的钱尝试退回,未来也不会再宣传与推广山本宽本人和他参与制作的任何动画。

 


看到“壁吧”的粉丝们能如此理智,笔者作为一个伪漫迷也是感到欣慰的,但在欣慰之余,也有一丝隐忧。

 

首先让我们用一种不同于媒体报道的方式来认识一下山本宽这个日本动画导演。

 

此次“山本宽事件”中,很多媒体把山本宽定义为“日本右翼知名动画导演”,严格的说, 这个称呼是有失偏颇的。首先山本宽算不上出名。

 

尽管他能够和“AIR、Kanon、凉宫春日、幸运星、09版钢炼”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作品扯上关系,但绝大多数时候所做的工作都是分镜、监修、演出等职务。日本的动画制作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分工是非常细化的,而这几个职务某种意义上可以对应为电影制作中剪辑、专业顾问、导演助理,在成熟的产业中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但并非不可替代的。这些职务更大程度上属于“技术人员”,而不是“创作人员”。而由山本宽自己担任导演、监督或剧本原案的作品,其实绝大多数都暴死了,只有一个“神薙”算的上知名度较高,还经常被人讽刺烂尾。如果不是成绩如此惨淡,他也不至于想拍个《薄暮》还要搞众筹了。

 

而“右翼”这个定义也很微妙,想当“右翼”起码要有一点最基本的政治头脑吧,但是很遗憾,山本宽不仅没有政治头脑,他甚至连脑子都不多。

 

 

事实上,他不仅发过那条给日本侵华战争洗地的推文,他还怼过安倍政府。开了个直播,先喷中国,喷完中国喷日本,喷完日本喷全球,最后开喷全人类……

 

而作为一个动画导演,他甚至还喷过粉丝群体,而且是带着脏字的那种,比国内某个冯姓导演激进多了……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长了“龙傲天”脑子的普通人,分分钟想着要与全世界为敌的智障。

 

当然,笔者对这么一个智障着墨如此之多,并不是为了给他洗地,既然敢在公众面前说出极端言论,那是不是智障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今天山本宽的被抵制,笔者认为以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评价,就十分恰当了。

 

笔者真正的隐忧是,我们对于一个表现如此智障,言论如此脑残的人,是知道要抵制的,可日本人并不全是脑残智障,对于那些经过精细包装,难以一眼识破的糖衣炮弹,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文化入侵和软渗透,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有过详尽的论述,笔者就不拾人牙慧了,仅就这些年中外文化战的结果提一点小小的看法。

 

首先要说的是,美国的文化入侵毫无疑问是失败了。文化渗透也好,文化殖民也罢,关键在于隐蔽性和长期性,也就是一个“软”字。可美国的文化战搞到今天,几乎弄成了人尽皆知,街上随便拉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美剧和美国大片里夹带私货。暗战搞成了明战,意义就已经失去了。现在的中国吃瓜群众,虽然爱看美剧,看美国大片,但基本是属于糖衣舔掉,炮弹扔回去的套路。

 

但是相对的,日本的文化入侵却要成功的多。

 

日本的文化产品中也会夹带私货,但远没有美国那么露骨。

 

举个例子,中国早年引进的让-雅克·阿诺导演的《兵临城下》,里面对苏军阵营的种种暗讽就不说了,作为苏联政治委员的丹尼洛夫死前甚至直接说出了:“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会存在社会主义”这种赤裸裸台词,简直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搞文化入侵一般。

 

与美国作品比较,日本也有这一类赤裸裸的意识形态至上的作品,比如正面歌颂战争兵器的《男人的大和号》,又或者直接把美日战争描绘成日本抵御侵略的《吾为君亡》,但这一类明刀明枪的军国主义作品其实是极少数,针对的也往往是日本国内的右翼群体,而更多的隐含军国主义元素,为二战翻案的作品,则以润物无声的姿态,传播到日本之外的文化圈。

 

比如几年前的《永远的零》就曾经在中国的影视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甚至有相当多的人把这部军国主义作品当成反战题材来看。而去年在日本斩获一系列大奖的《在这世界的角落》同样号称是反战主义作品,在中国国内尚未引进的今天就已经在朋友圈刷出了不错的口碑,战争的悲惨也骗取了相当多的眼泪,可很多人却容易忽略该作品把日本放在受害方的立场,以及某些军国主义元素,比如说日方军舰化作灵魂升上天空的画面,又或者战争结束后女主的那一句“我还有一只手和一双腿可以战斗啊!”

 

 

这里顺便提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反战题材作品。

 

一部真正的反战作品,所反对的必然是“战争”这种行为本身,而不是特定的某场战争,更不是特定的某个阵营。所以真正的反战题材作品,把战争的背景替换到其他战争里,他一定还能表现出反战的主题。

 

例如《辛德勒的名单》演员全换成黄种人,背景替换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依旧能表达战争的残酷;《美丽人生》如果把背景换到东北地区的战俘营,你甚至连最后苏联坦克开进集中营的画面都不用换,他表达的主题不会有任何偏差。而某些打着反战题材旗号的军国主义作品是做不到这点的。不信的话,把下图中日本换成中国,天皇换成委员长,看看能不能看出反战味道来?


 

日本并不是没有出色的反战作品,80年代的《萤火虫之墓》就曾打动无数人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类动画史上可以排进前20位的精品,但可惜的是,至少近30年来,日本并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再现这种深度。即便是宫崎骏的《起风了》,虽然并非军国主义作品,但也没有多少反战的味道,从内涵来说,更像是一部励志作品。

 

 

而与此同时,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兴起,试图把自己粉饰成受害者,淡化侵略罪行,扭曲年轻人史观的作品则层出不穷。更可怕的是,这些作品没学到《萤火虫之墓》的反战内核,但却把表现手法学了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当前日本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作品日趋温和、隐蔽,也更加难以令人察觉,它们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当我们见到山本宽这样毫不掩饰的反华言论时,我们会愤怒,会抗议;

当我们见到APA酒店明目张胆的摆放反华作品时,我们会愤怒,会抗议;

当我们见到日本首相一次又一次的走入靖国神社时,我们会愤怒,会抗议;

但当你看到一个经过了重重包装,仿佛画风清新,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披着“反战题材”外衣的作品时,你又能否分辨他是否有军国主义内涵呢?

 

软刀子,才是最难防的。


(资料来源:无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