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berty, American Dream

TFM 火星人纪事 2020-08-24

可以戳“阅读原文”去穷游网看,谢谢,周末愉快

为什么旅行?

一些人可能会有明确的答案,而有些人则可能没有一丁点儿的想法。

重要吗?可能重要,也可能不重要。一般大家都习惯把出发的一刻作为旅程的开始, 当然我知道有更多人是把预定了行程的第一项任务起便作为旅程的开始了。

当然到了如今,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叫嚣着“辞职旅行”,然而到了周一还是按下闹钟乖乖的趴在办公桌旁,嗯,没办法,旅费要赚啊。

如果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无论是多么无聊多么不开心的旅程,“惊喜”总是会光顾旅行,不论是“好”或是“坏”,到了回过来想想的时候,总是会很有趣。

最近我总是在想这事儿,甚至于某次和某人闹翻的旅行,现在想来还是没有一丝丝后悔了。

譬如在浸会大学闯入了马楚成的讲座,在英国遇上了卷西在伦敦西区的话剧,在芬兰撞上了岩石大教堂的音乐会,在纽约行大运的抱到了某只苏格兰男神。

这些“惊喜”越来越成为我踏上旅程的期待,“攻略”什么的越来越不重要,“即兴”的“遭遇”才是旅行该享受的过程。

启程去美国之前,可以说是半点攻略也没做,“仰仗”着靠谱到不能更靠谱的狮子座狂热迪斯尼粉小公主的“详细行程单”,连飞机是几点飞航班号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我就这么走了。

意外不断

出发前狮子座小公主看了星座运势,指明出行要小心可能有意外状况发生,能有什么大事呢?当时的我不以为然,嗯,下了飞机变见了颜色。唯一的一个移动Wi-Fi连不上,嗯,就是打开搜索可以搜到同款账号十个八个,然而就是搜不到我们那个,客服更搞笑,给出的答案是——靠近设备,然而我们靠近到把手机放在了设备旁还是毫无反应,简直想怒摔Wi-Fi!当然最有趣的是,当你包了中国移动的包天海外流量业务你会发现,嗯 ,你在美国用移动流量,你依然在墙内,在墙内,在墙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的,没错,这就意味着,你如果用中国移动的流量包,你身在美国,你想用谷歌脸书推特,依然需要翻墙,依然需要翻墙,依然需要翻墙。


哈哈哈哈哈哈,简直笑到抽搐有没有!之后,我只好狠心出血买了一张50美元的电话卡,非常不推荐,墙裂建议大家在出国前就买一张……某宝上的价格真心便宜很多,并且用电话卡后,大家都可以分开行动了,这次因为Wi-Fi坏了,我们四人一半时间都是在单独行动的,这也是坏事变好事的意外收获。


当然后来当我们进了纽约租的第一间Airbnb后,Wi-Fi什么的根本不是事儿,为什么呢?因为纽约的那间房子,洗澡没有热水!洗澡没有热水!洗澡没有热水!还是连着两天!必须曝光一下room编号为13417863的这家,一天意外没有热水可以理解,但是连着两天同一个理由就不科学了,电话联系后说是有人会上门修,结果等了几个小时影子都没有出现。最后我们只好22点多开始在Booking上找酒店,幸好有The Pearl Hotel拯救了我们,不仅地理位置靠近Time Square,还让我们在10点前就入住了,并且还提供了一顿早饭,可以说是很贴心了。


尬聊技巧GET

从进入美国的第一次过关开始,我就被迫进入了尬聊模式,嗯,如果聊天技巧像我这般特别差的话,建议和我一样做几个明显的纹身。怎么说?这次入关的时候不知道为何人特别多,人当然不仅仅是中国人,入关花了大概2个小时,也是没谁了。据在外帮我们领号行李箱又像探监般等待我们一个多小时的狮子座小公主说,她目睹了N个被关小黑屋的,是的,在我们前面就有一个大叔被关了小黑屋,过关阿Sir一边说Sorry一边关起了玻璃门,然后把大叔“送”进小黑屋再回来,当时我内心那个忐忑啊,万一被“遣”回来,这多尴尬,作为内心戏十分之丰富没有之一的摩羯座,你知道我基本把大片小片喜剧片惊悚片的情节都在内心默默演绎了一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最后竟然和这个黑人小哥进行了长达5分钟的尬聊,堪比雅思口语考试。一开始当然是正常的话题,后来就进入了奇怪的模式,例如纹身是真的吗?哪里做的?贵不贵?从而问起了是干什么的。基于我奇怪的工作岗位,最后通过各种解释,小哥终于get了我是Chinese Netflix的视频新媒体性质。最搞笑的是导致排在我后面的姑娘一上去,小哥就问,你也是Chinese Netflix的吗?你有纹身吗?哈哈哈哈哈哈


之后我的纹身大概又被当成话题至少四次,比如去自由女神像的时候,我的Beats Pill放在包里被称为了Speaker,拿出来看了OK之后,警察指着我的纹身说Tardis,我简直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兴奋,你知道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个Doctor Who粉是多么难么?警察一脸高兴地说,怎么会不知道Doctor他可是开着警察电话亭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感觉以后我要多做几个纹身傍身。Harry Potter的纹身也在大都会博物馆结账时,姑娘也指着说她也有,然后就秀了一把大臂上的纹身。嗯,漫展买啤酒的时候前面的黑人蜘蛛侠小哥也一脸惊讶的问Real?看来亚洲姑娘真的很少做纹身吧,别说Doctor Who粉看到我的Tardis纹身了。但是最蠢的是见到十二叔的时候,忘了给他秀我的手臂……追悔莫及(只顾着抱抱了,Tattoo请看下图)。

A面B面

无论你对美国有着怎样的期待,他可能始终和你期待的不同,比如从未料到纽约的地铁竟然大部分——没有电梯!没有电梯!没有电梯!而我的箱子还死重……(别问了买了什么!因为后面会说……)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是,脏乱差。你几乎很难在纽约找到一个没有尿味的站,尽管伦敦地铁比纽约建的更早,但伦敦地铁完全不是一个样子,每一站都干净整洁,而且纽约地铁的站台上是没有空调的,幸好不是最热的时候去。垃圾随处可见,以至于,地铁站的椅子坐下去很忐忑,因为你不知道之前留下过什么,而那股尿味是新鲜和古老混杂的,嗯……你懂的,可能人和动物都有留下痕迹,之后我们还在中央公园闻到了可与地铁站媲美的尿味,最佩服纽约人的是,居然在这样的气味下,他们还能悠闲的看风景,吃饭,实在叫人佩服。为了Doctor Who曼哈顿那集特意去“伤心地”瞻仰,被熏的如逃难般的拍了几张照片就走。


而列车的时间你就不要太期待了,还可能随时Delay,准点这事儿,不存在的,相比起来上海的地铁真的是良心到不行了。最叫人头痛的是,马路上的地铁标志不明显到你分分钟可以忽略,如果是不熟悉的人,还随时可能走错方向,因为纽约地铁正反方向并不是转个身就可以换的,而是要出站过马路。而纽约由于出站不用刷卡,直接推门推栅栏出,所以一旦地铁卡进站刷过,发现错了方向,出去到对面是不能马上刷的,系统会报错,妈呀,这可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啊,竟然……没有被支付宝覆盖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在纽约学会了一件事——乱穿马路,哈?你一定一脸懵逼。曾经的我以为外国人是到了天朝,才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去了纽约才知道,并!不!是!第一次过马路的时候,看到红灯亮起,你身边80%的人都乎乎声的过去了,而且还是在上东区这样的地方,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陷入了一种错乱,难道这里是红灯行,绿灯停?当然,我们是不敢穿的,乖乖的在那儿等红灯,然后看着身边的美国佬一个个大步流星。后来,我们就学“乖”了,你看习惯养成起来根本不需要22天,我们没几天就学会了“乱穿”马路,因为纽约红绿灯的设置也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智能,车速也基本很慢,纽约堵车也是常态,他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都是一起同行,所以只要一看没有车,纽约人绝对比天朝人穿的还快。


在酒店里遇到一对香港夫妇,聊起来就问我们来自哪里,知道是上海后,就说了一句:是不是觉得纽约也没比上海好到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要看怎么来定义“好”。如果从一些设施建设、方便程度等等各方面来说,确实,上海已经是一流繁华的城市了,的确现代化方面可以和纽约、伦敦媲美,不愧是曾经的远东第一大。但,作为一个上海人,我依然可以感受到纽约“好”的地方,怎么说?作为“好”的都市,除了硬件之外,其实软件也是关键,尽管上海已经属于较为开放和开明的地方了,但比起纽约,依然还需要不少时日来追赶。纽约有的繁华,不仅仅是几乎不关的灯光,是的,你在0点踏上时代广场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人类文明下的那种日夜颠倒的狂欢感,但同时你也能体会出背后“银翼杀手”和“黑客军团”般的颓废末日的无政府主义感,在其中,人是被淹没的,繁华更像是一种虚拟的场景。当你在无数影视剧和镜头里看过这个四面八方都是电子显示屏的地方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不真实感,你会明白在《黑客军团》第一季的结尾,为什么男主会选择在时代广场拥挤的人群中举起双手,说出那段猛烈抨击消费资本主义和自由假像的宣言,举起双手,却依然无力和可笑。


Taylor Swift的Welcome to New York唱到过“Everybody here wanted something more. Searching for a sound we hadn't Heard before.”是的,这的确就是纽约。Nothing is strange,这就是纽约,譬如你会看到一个“小黄人”在路边餐车旁等待他的热狗,然后“超级马里奥”闷闷不乐的随着人群一起穿过马路,钢铁侠和超人一起为了小费在“站街”,几乎裸体的摇滚大叔满脸兴奋的和中年阿姨合影。地铁里黑人和白人小哥组成的表演团,开着音乐唱着Freestyle,偶尔还能翻个后空翻,无人理睬也高声继续,然后下一站,继续换一个车厢。手牵手从你面前走过的夫夫们,丝毫不需要避讳。流浪汉还会为从商店出来的人开门,无家可归者无论睡在哪里都无人驱赶,公园和广场无时无刻不是坐满了人。

传说

上次去芬兰,带着朋友一直逛教堂,每年春节都会去拜佛的朋友突然说,再看下去我都想入教了,我心说:幸亏没带你去意大利,不然你怕是要冲动去做牧师了。嗯,一心想要做牧师的梵高最终成了画家,举世闻名,只是在死了之后。这次在大都会看到梵高自画像的时候,眼泪怎么也止不住,脑子里不断闪回Doctor Who的梵高那一集。尤其当我走过一屋子的荷兰画派,来到一屋子的伦勃朗之地,然后惊喜的看了一屋子的莫奈,瞅了几眼看似随意搭配的高更,然后一脚踏进梵高的房间时,我对人类本身的绝望有了一点松动,至少在此处人类还是有值得存在的地方的。尽管我们总是嘲笑美国人“没有文化”,但在大都会,你会感慨至少他们崇拜文化,精心的收集、整理、收藏、布置、保存,这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在大都会你如果真的有时间细看的话,建议你多花几天,正是因为美国人的“土豪”和“装逼”天性,才使得我们可以在一个地方跨越时空、地域、文化,这种幸运虽然是用“钱”堆出来的,但确实非同凡响。


当然如果埃及神庙能在原址参观才固然更妙,但博物馆这种东西的存在,他是用一种浓缩和切断时间线的方式,来呈现,而大都会无疑把这种实物剪辑做的很美国,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到每一个被现在覆盖的过去现场。而在厅与厅迷宫般跳跃式的排布之间,你可能从中世纪几层楼高的铁门一脚踏进非洲的生殖崇拜雕像之中,当然也会从澳洲“海洋奇缘”般的巨型船顶进入现代美国绘画,艺术其实和科学、宗教等等并无二致,凡此种种无非是让我们体会到“联系”,这种联系既是物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即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既能指出又在无形,正如《银翼杀手2049》中定义记忆的真实性时说到,不在细节而在感觉,在大都会的展厅中穿梭,大部分人如我所能把握的大体也只有这点了吧,毕竟大部分参观中并没有博学到能讲出每一幅作品的来龙去脉,对画家的生平倒背如流,我们只是希望我们能感受到一些不同。

还有什么?譬如,我第一次听说“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一位埃及女王,一位差点被抹去所有痕迹的如埃及“伊丽莎白一世”般的女王。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相和历史,有的只是新发现,新发现带来的是思考,思考可能带来进步,然后我们离哲学三问的答案无限接近。之后几天我们去的MOMA(每周有一天晚上是优衣库赞助的免费夜)和Guggenheim则是现代主义的代表,尤其后者作为建筑本身的意义,作为现代主义的代表行建筑,从外观到内里都十分有趣,现代主义他反对的中产阶级和呈现的未来感,他们企图和人本身的紧密融合,比起大都会,后两者选择的一书主体也会更大胆,当然Guggenheim还是有一些相对传统的绘画藏品。这次在Guggenheim我们碰巧遇到的主展览是来自一些不能说的中国艺术家的,当然展出内容我们不予评价,只能说他们或许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就……至少在我看来一些观点偏狭隘和不公正。真正平等的去展现东方文化而不是从西方人的视角下来呈现,或许是我期望艺术家们做的,呈现好和不好,而不是显得“妖魔化”。你说老美戴“有色眼镜”也好,说老美就是喜欢“反对”也罢,但至少他们是开放的,这一点必然属于更公平的,对艺术来说,正是需要在观看、批评、呈现中完成整个程序的,不是吗?


Guggenheim的建筑本身可以说比展览的价值更大,不多说,上官方图吧。其设计对于参观者非常友好,你可以有两中行走方式,搭乘电梯到最高层然后慢慢绕行到底层,或者慢慢走到顶层做电梯下来。唯一要提醒的是,Guggenheim的洗手间非常的诡异,嗯,马桶和墙壁的距离连我这种小短腿都放不下……你们是只给男性站着使用吗?然而男性也有坐着的需求啊,面对当时的洗手间,还穿着连体裤的我,一脸黑人问号,嗯,你们去过了便知。以及题外话,设计Guggenheim的建筑师是设计了著名的流水别墅的家伙,对于反中产的现代艺术最终为中产阶级树立了梦想花园这点,艺术其实还是挺讽刺的。此外,在纽约这样一个博物馆聚集的地方,你会思考起一个问题,当然在佛罗伦萨等地方也是,你会想在近代之前,艺术家虽然地位似乎不高,但数量似乎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尤其是按照比例来说,而这是不是因为现代经济结构等的变化,让我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的同时,也失去了艺术的本能。

非常推荐911纪念馆,说实话,大部分我们对于911的概念其实十分的模糊和不实在,第一次我真正重新开始审视911是在看《新闻编辑室》的时候,突然开始对于反恐这件事情有了一种质的变化,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是人类本身的问题之一。911分两部分,世贸大厦遗址的设计十分特别,其实是两座静默的大型墓碑,原来的地基部分依然是用方形结构来包裹,只是两个方形高台,往下的地基部分挖空,用人工小瀑布来呈现,因此你走到这两个大型方框旁,在繁华区只听到哗哗的水声时,既突然隔离了喧嚣,用制造了一种模拟声音,让你想起坍塌的瞬间那种轰鸣的悲怆。高台的设计更微妙,所以遇难者的名字被镂空镌刻在台面上,镂空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效果,还是为了让前来悼念的人可以插上一支白玫瑰。紧邻着的911纪念馆是位于地下的,保留了诸多911的遗物和现场的视频照片,这也是第一次完整的看到整个事件过程,地下原本就是相对阴冷,当你看到砸瘫的救护车,还带着灰尘的鞋子,破碎的纸张证件等等已经再也找不到主人的物件时,对于911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展览还以一种《光荣与梦想》式的时间线蒙太奇方式来摆设,例如同一时间线中,把事件发生时各个角落的故事串了起来,一张电影票,一张会议议程表,平时再普通的东西,到了此时变有了不同的意义。看到纽约市长的时间表安排时,我们都还有一个其他的感受,非常紧凑的安排,也可见每一次会面短暂而要保持效率,不像我们这里的会议。呵呵。而世茂大厦坍塌的瞬间一遍遍的在屏幕里滚动,你会对于转瞬即逝有一种新的认识,这和心理上的感觉还不同,这是在实物范畴实实在在演示了,什么叫做转瞬即逝。


散步

你要说通过一次十几天的旅行真的去了解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可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J.k Rowling说一个好的作家最会做的一件事情叫做——观察,旅行途中大体也是如此吧。所以我们也会被Shake Shark早上排队等开门的人群吓到,原来美国人的网红也是不比我们不夸张。而且老美应该是真的分不清亚洲人的年纪吧,因为身为“酒鬼”的我,无数次在买啤酒是被所要ID,作为一个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你们这样真的让我很受用哎。从布鲁克林喝到萨缪尔,在美国买醉倒的确是一件比上海方便太多的事情,因为他们喜欢半打半打出售,且品种丰富,当然比北欧还是差点。杂货铺价格高于超市,超市高于酒类专卖,是的,那些个酒类专卖简直是天堂,在波士顿小哥还耐心的为我推荐各种品种,因为我想要体验波士顿本地的风味。闲逛遇到的惊喜有时候会比精心做攻略来的更多,导致我越来越多的旅行变得更随意。

当然需要有好的网络,哈哈哈哈,譬如在伙伴们扫货的时候逛遍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甚至在音乐区看了会儿摇滚史,读了点对偶像David Bowie的普知。图书馆比较有趣的是老馆和新馆是无缝链接的,从仿罗马式大型石墙建筑通过走廊直接过渡到玻璃建筑。比较有趣的是图书馆里的青少年和儿童馆,青少年馆都是我们所谓的“网络文学”为主,我去的时候里面几乎全是聒噪的黑人青年,就差开始Rap了,但是一旦走出青少年馆却无比的安静,而儿童馆更像是亲子中心,踏进去就是一股奶味儿。而特意去找了中国部分的我还是被中国资料的少惊到,一个一直在美国人口中具有威胁的国家,却在图书馆都占不到一个书架。

有两天的时间我是这么用的,譬如从第五大道附近一路步行到Soho,要说美国人的路那是真长,一条道走到黑不是没可能的事情,沿途尽管建筑风格未有很大差异,但和上海不同的区之间有不同风味一样,纽约也是如此;又譬如在波士顿查尔斯河旁的富人区一路走一个多小时,只是为了找出一条能去河边的路,因为在波士顿的河边很一块是私人区域,不是每条路都能直通河边。在这样的暴走途中,风景和人变的也会略微有趣,你们可以试试,哦,还不小心收获了味道极佳的米其林炸鸡。

宅人天堂

此次旅行由于第一天就“遭遇”了NYCC,导致整个行程第一天就高潮,也体会了美国这个整体“中二”的国家对宅人是多么友好。和天朝的SHCC充满了一股难以名状,羞于见人的感觉不同,NYCC的场馆面积大概是我们的五六倍,应该和浦东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有些类似,但NYCC的地理位置可比NYCC好多了,譬如离开切尔西市场很紧,离开第五大道也没多少距离。一出地铁站,就要大批的工作人员,指示牌清楚的标明了你属于什么类型票就往哪里走。我们作为外来人员,还是稍微有点迷茫的,因为在注册中心换了门卡之后,是要在网络上激活的。会展是10:30开,然而一大批迷弟迷妹早早在门口排队等待。各式Cosplay纷纷上场,最让我意外的一点是,和国内漫展大部分是标准年轻和低领宅男宅女不同,NYCC的年龄层次覆盖齐全,有好友结伴的,有夫妻同来的,更有一家齐聚的。


在等待皮卡叔签名的队伍里,我前面就是一对至少40以上的老夫妻,而在我后面的则是一个40左右的母亲带着儿子和女儿,还热情到不行,一个劲给我介绍纽约有什么吃的玩的。最有趣的一个Cos是一个黑人姑娘Cos成暴风女,然后把自己的Baby放在童车里打扮成X教授,甚至于连童车都做成了X教授轮椅的样子。而展会你则是一天都逛不完,他是官方和同人作品一起展览的,你既可以买到官方的周边,也可以看到同人极佳的画作物品。如果想收T恤衫,在这里你可以买一箱子,其他小物件更不用说,海报要不是价格的关系,都想抱回家。买Funko的地方总是围了满满一圈人,当然你必须货比三家了,价格差异也是非常之大。比较意外的是,还有两个爷爷卖怀旧海报,是那些手绘影院海报,以B级的恐怖片为主,他们家的招牌是一张硕大的Beatles签名海报,价值连城已经不足以形容。我抱回了多少东西就不赘述了,反正之后加上买的CD箱子是超重的,导致再度在飞机场整理行李,Shame on me.此时必须秀一下签名和合影了!皮卡叔是甜到不行,排队的时候我的脑子是懵的,导致连Pork这样的单词都想不起来,简直交流障碍!!!不!!!是智障!!!问皮卡叔可不可以抱一个,他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我都忘了给自己谋什么福利,一个劲的跟他说要来中国。合影的时候,皮卡叔直接说oh the one from China,哈哈哈哈哈,丢脸,然后又抱了!

除了漫展,你会发现在纽约想要买宅人书刊周边也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在我住的中心区域,我有一天靠步行就逛了三家书店,三家动漫店,其中一家甚至还是日漫专卖,店里还播放着日本音乐。一家叫Mid-town comic的店虽然入口不起眼,但是你再马路对面就能看到二层玻璃墙里一人高的蝙蝠侠人像,进去你也是不会失望,果然和TBBT里一样,可惜的是看中一件Wonder WomanT恤却没有Extra Small,要知道老美的Small也是可以达到大号效果的,何况还是男装T恤。

面对十三姨封面的Doctor Who Magazine,明明知道自己根本不会看完!!!但根本停不下来!!!大概在五六本封面里挑来挑去,最后无奈的选了两本,因为想到自己已经买了一本五厘米厚大概又两斤重的David Bowie画册,无数个人偶,三个Funko类制品,还有乱七八糟Wonder Woman钥匙圈,X-files海报,Harry Potter的立体木质模型之流,就觉得最好还是停手,不然可能被海关扔出去。话说,还被Forbidden Planet的黑人小哥狠狠“撩”了一把,乐得我合不拢嘴,缘起朋友要我带一款Flash的特别版Funko,一搜发现纽约也有伦敦著名的Forbidden Planet,二话不说,去!进店遍寻不得,只好求助门口的黑人小哥,小哥大嘴咧得可醉人,一个劲道歉说:我真的很不想告诉你这个消息,何况你还这么辣,我真的没法把这事儿说出口,天呢,我们的DC的Funko都在这儿了,很恐怕结果是没有了,你知道其实我也是一个顾客,我太明白这感受了,真是太不能说出口了。嗯,最后我又买了100多美元的货……进宅人店简直不能更棒。一个妹子在门口看到一对wonder woman的耳环,简直看到了她的星星眼,真实可爱到都想抱抱她,你看宅人就是这么的容易满足。同伴作为一个基努里维斯粉,在漫展差点近到摸到真人,连带买了基努里维斯同款环保袋,同款鞋子,在同款地标处拍照,可以说是很迷妹了。

乐迷和书虫

所有美好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爱乐之城”,伦敦如是,波士顿如是,纽约如是,赫尔辛基如是,(别跟我提广场舞,我跟你急)。还记得伦敦在一天之内遇到的街头表演者可以凑满一个小型管弦乐队,美国当然也不会差,想想现代主流流行音乐就知道了。波士顿的公园里还遇上一个小哥翻唱Nirvana的歌,可惜死命也想不起来那首歌叫什么。如果你喜欢买唱片,在纽约和波士顿你会根本停不下手,独立书店不能说遍地吧,但绝对够你逛几天,尤其是二手书店,还顺电卖二手唱片。唱片店更是,你想像一下,作为一个David Bowie粉,进了唱片店发现一排黑胶的时候,那矛盾的心情,大概和遇见一见钟情对象差不多(说的好像自己遇见过一样)。左脑挥着大旗叫嚣着——买买买,右脑翻着白眼冷冷的说——有钱吗?要知道自己粉的大部分都是老牌歌手,所以在某宝上也是很难买,不信的话,你去某宝搜索——U2,然后看看结果就知道了。所以在纽约和波士顿,基本上是老鼠掉进米缸的状态,买书也是,还有书的周边,比如环保袋,有一家书店的环保袋那个种类多的是……和福佑路小商品市场卖过年招贴画差不多。在另一家书店里,发现一排David Bowie传记类书的时候,你知道我内心只有计算重量来决定买不买,而不是价格的问题。

在美国,要记住的一点是,看到想买的书一定要买,看到想买的唱片更要买,因为每一家书店其实针对的客源都是不同的,所以假使你错过了一张,那下一家很有可能就找不到了。在波士顿哈佛校园里的那家唱片店,甚至于有一墙的卡带,我都找到了U2的Joshua Tree由爱尔兰发行的那盘磁带。此外,每一家店的装修风格也截然不同,连店员都连带着气质也不同,譬如有一家两层的,有一部分是在地下室,卖唱片的同事也附带卖乐器、海报和摇滚明星印花T恤。你知道,刚看完Baby Driver没多久,在地下室遇到一个姑娘店员,打扮复古,长相自然不用说,还哼着Baby Baby,那声线足以出道,我那个束缚啊,挑了两张海报,还过来好心的问:要不要帮你卷起来?以至于——后来我忘了要那两张海报。而波士顿的那家则是一个银色长发,手指上戴满戒指的爷爷,整个一个朋克风,买了一张Nirvana的,结果外面的塑料壳卸不下来,另一个爷爷拿去放地上就砸,嗯,真的是暴力砸。在我选唱片时,两个爷爷还在聊八卦,调侃姆爷Eminem的名字和M&M巧克力一样,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个亲戚家孩子要以这个名字出道的时候,爷爷简直内心卧了个槽了。于是我在美国大概买了30张唱片吧……完了,上飞机前箱子,他就是毫无意外的超重了呀,幸好这次没跑西部,不然我大概是真的跪着回来了吧。

此外,非常推荐你去纽约的乐器行,譬如第五大道附近的Guitar Center,即使你不买乐器,你也可以去随意试一试。和上海的乐器行不同,上海的乐器行几乎等于儿童考级代名词,甚至于有一家琴行他几乎只卖钢琴,其他的乐器几乎找不到,连吉他这种都不卖,而金陵路的小店铺则是杂乱而落寞,像是二手家具店。Guitar Center不仅从白天开到午夜,而当你走进铺着地毯的店铺时,通常大家能叫出名字的西式乐器几乎都能找到,演出相关设备、乐谱、教程、甚至于黑胶唱片都有。更棒的一点是,里面会塞满了表演者,相信我,如果你把他们聚到一起,绝对能整出一个临时乐队来,而且都能给你表演满一个小时。乐声不绝于耳,演奏水平会让一个普通的乐迷感觉简直坠入天堂,因为他们传达出的情绪是真正投入音乐的情绪,和考级的那种压抑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嗯,我是去买Ed Sheeran和Martin合作的那款吉他的,追星也是追出新花样了是吗,没错,这就是我,写了四篇影评才攒到钱够买一把小吉他,容易吗。

去过的书店和唱片店如下:

The Juilliard Store

A1 Record Shop

Generation Records

Strand Bookstore

Kinokuniya New York

Barnes&Nobel

Posman Books

McNally Jackson Bookstore

In Your Ear

吃吃吃

这部分可能比较简短,忠告就是Lady M和Shake Shark可以不去,但是Keen’s Steak House非常推荐,牛排大到四个人点了两份,还打包了。在波士顿一定要挑老牌餐厅吃龙虾,不要吃中式吃法,西式吃法就很棒。纽约的“云南南路”(West 46th Street),请不要被门面所迷惑,看起来普通的外观,可能内里大有洞天。特别新的连锁店,不要尝试,通常既贵又一般,关键是菜量还小。波士顿的剑桥,是的波士顿也有剑桥,美国人真的是懒到要么用数字,要么用水果,要么沿用英国人的叫法,波士顿的剑桥有一家葡萄牙菜,是我们在波士顿的房东推荐的。

觉得还不错的馆子如下,当然大家口味不同,仅供参考:

Keens Steak House

Junior's

Restaurant Casa Portugal

Samba Kitchen & Bar

Le Rivage

East Coast Grill


说起波士顿的房东,真的是必须强烈推荐。三层独栋别墅式的房子,除了没有电梯,其他一切完美,三房一厅一卫,简直让我想住下来。虽然家用电器是老旧了点,但你可以看到那些通常美剧里看的炉子、洗衣机、烘干机,云云,还带一点乡村田园味道,颇有80年代风情。房东还养了三条大狗,其中两条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名,一条叫哈里,一条叫杜鲁门。可惜英文太差,不足以问出为什么这么叫。房东不仅吐槽了自己有个莫名其妙想去韩国教书的待业青年,最后还开车把我们送去了大巴站。啊,坐大巴的经历也简直了,从纽约去波士顿的时候,因为起太早,在颠簸的大巴上吃了早饭,导致我和同伴两个人晕车+呕吐。同伴作为一个“老司机”还在出发前拍着胸脯说不晕车,结果吐到没人样,能用的塑料袋都用了,甚至于把一个装着面包的袋子都来不及取出面包就拿去用了。回程的时候我们不仅屯了塑料袋,还怕的吃了晕车药。


其他

去美国,一定要去看电影好吗,答应我,不仅因为电影院会给你全新的电影院体验,比如我们大概爬了五层电梯才到达我们要去的厅,比如看《小丑回魂IT》几乎包场,然后看了30分钟的好莱坞大片预告片集锦,最棒的是看完出来坐电梯(嗯,电影院也是There is no way going back的),因为《小丑》里有一句台词是YOU'LL FLOAT, TOO! 电梯坐到大概2楼的时候,电梯门打开,墙上用红色写着大字YOU'LL FLOAT, TOO!还刻意做成血字的效果,简直笑劈叉。


由于胆小,不敢去皇后区,但是为了Once Upon A Time的封面去了布鲁克林的白左区,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关系,就好像是浦西和浦东,你说哪里更有味道?必然是浦西,所以在布鲁克林桥附近漫步,虽然略微那种旧工业痕迹让你有种不安感(想想《教父》和《美国往事》的帮派),但却有一种人情味。布鲁克林大桥的神奇在于,木质的桥面看着马上就要塌了,但竟然还能承受满满的游客,而步行者、骑行者、跑步者,都共享一条道路,其实略微是有些危险的,因为纽约是一个对自行车很友好的城市(不和丹麦比的话),所以骑行者的速度是很快的,且并不会为了你减速。在布鲁克林路过的一家书店里买Call Me By Your Name的时候,店员小哥软萌到不行,绝对是我的款,满满书生气。


如果要给纽约总结个气质的话,我恐怕会说——恋爱之城,这种感觉在逛Highline Park的时候尤其强烈,Highline Park是在废弃的高架轨道上建立起来的,纽约人设计的匠心独具无愧是纽约城啊,不过两边的房子由于都是大片的剥离外墙设计,导致屋里和高架公园上的人互为风景,身后的小哥还对着一个屋子里的哥们说,Hi Buddy,让在一旁的我们都笑了起来。纽约夹杂着一种工业颓废和新兴时尚混搭的风情,真的很叫人想要牵手看曼哈顿悬日,背靠背看天际线,听着爵士,嚼着热狗。说到热狗,切尔西市场虽然比想象中的商业和拥挤,但谁又能说不值得一去呢,毕竟都是网红食肆,但味道,建议不要太期待,所以美国人别嘲笑英国人的食物了,你们远远不如他们好吗。

最后,如果找到另一半,一定和他再去一次纽约,以及西蓝花披萨其实蛮好吃的(看过Inside Out的人懂吧),去高线公园途中,看到一次难以形容美哭的夕阳,本来以为上了高架公园可以拍到更广的视角,结果发现,上去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了,十分遗憾,然而,遗憾才是最美,是不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