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妇女节,快乐吗?

火星人Triangel 火星人纪事 2020-08-24

虽然在举国欢庆,买买买的日子里,不该泼凉水,但是,既然大雨倾盆,那么我的凉水多泼几盆又算得了什么?

原本是以女性权利为核心的妇女节,竟然衍生出反对"妇女"这个称呼,再有"不要和女生讲理"这样为标题内容浓浓直男癌的祝福短信,还有自以为"包=女人"的歧视符号,也算是社会多样性直男癌的展现了吧,女王,女神叫的再凶也没有本质的改变。何况在这样的日子之前还发生了"高三女生被下药"最后竟然以和解收场这样的事件,大家恐怕跟我一样心里比被凉水泼了还凉,所以你们要倒退到什么时候?


今天恰好和一朋友聊到"家庭"和"温暖"的问题。

先说家庭,可能对于上海来说,对"家庭"的定义和接受度,至少在年轻人中相对还能更宽泛一点,同时在全国"单身"逐渐成为态度的趋势中,谁说一个人一只乌龟,两个男人一只猫,两个女人一只狗,又或者一个人和另一个自己不能是一个家庭呢,人格都能给你分裂出一家子呢,谁说一男一女和两胎才是家庭呢?

什么是"温暖"的内容?其实很难定义清楚,你说"Spotlight"或者"Zootopia"温暖么?温暖,却也会有其相反的黑暗面,儿童虐待、种族歧视。你说"Inside no9"或者是"Black Mirror"冰冷么?但或许有些细节让你流泪暖心呢?

那么"温暖"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呢?应该核心是Care,是的没错,(●—●)很温暖,因为大白是兄弟情的实体化,哥哥对弟弟Care的传达,医疗机器人本来就是在于Care身体本身,而Care本身又是基于交流的理解,当然交流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多。所以"温暖"必须是有互动在内的并且大部分时候是一对一的,正如"Her"里"我"会和"Her"谈恋爱,而因为知道"Her"其实同时和很多人在恋爱而深受伤害。
进入这十年,我们会发现,其实以女性为主体的电影似乎越来越多,从陪衬花瓶到和男性捆绑到女性核心,电影的变化可能是女性在艺术界和社会地位的一种变化,当然更多是来自商业收入的考虑,商业背后是用户群和创作群的共同作用,所以尽管"饥饿游戏""分歧者"系列从电影本身并不算好作品,但单就Katniss Everdeen和Beatrice这两个角色能做成系列作品来说,却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你看就连迪斯尼也放弃了单纯公主故事在Zootopia中塑造了Judy这只女警兔子也在票房失败的Tomorrowland里试图打造一个拯救世界的女孩Casey。当然我的最爱Doctor Who也早就走在了前面,没有女伴的Doctor是不完整的,没有女伴他也无法生存和成为英雄,这在第四季的Turn Left里阐释到了一种极致。

对不起东拉西扯有点多,其实今天是想说说两部"绝不温暖"的女性电影。

"艾米Amy"和"女性参政论者Suffragette"


"AMY"是本届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在看片之前其实我对Amy Winehouse的认识仅限于死去的那条新闻,甚至于歌也没听过几首,早年在审美较为狭隘的时候还觉得她不好看,感谢我审美的变化,不然大概我也不会打开这部电影。

"Amy: The Girl Behind the Name"其实用这个长标题更合适,你说一个歌手一个,一个成名这么早的歌手,因为饮酒过量年仅27岁就死了,如果放我们这里,别说纪录片,这名声,即使你再有才华,都能一巴掌拍死你。况且,人已经走了,从哪个角度切入,对观众来说可能就是永远对Amy的印象了。




那么导演Asif Kapadia在前2分钟就征服了我,一首Jazz味十足的无伴奏Happy Birthday简直暗示了Monroe同样的悲剧效果,一段无心插柳的对白配合上这样无邪的微笑,基本上歌迷就能流着泪说"这就是我的Amy",而我这个非歌迷则已经被满满穿过荧幕的萌点戳到"原来这就是Amy"。

没有夸张的标志性眼线,满脸的青春痘,随意扎起或是放下的头发,偶尔疯狂的小举动,毫不讲究的舞台装束


当然看老外纪录片最让人觉得惊叹的是,你会发现非常丰富的视频资料,包括路途中,小时候,在路途中都会发现记录主角有很多语出惊人甚至蕴含哲理的部分,要知道这些并不是刻意的,即使有成名的愿望也没有人会预知到自己的成名。这部纪录片最大的好处就是,其实导演并没有把Amy的死亡推给任何一方,例如我们最喜欢总结的不健康的家庭、失败的爱情、人渣的丈夫,除了Amy自己倾向性最大的矛头指向恐怕是媒体,因为只有媒体在这部纪录片中是呈现出媒体本该有的Bitch的一面,你在高处时捧你追你,你在低处时踩你骂你。

这是几乎唯一重复的一个纪录片镜头,这个纯洁中带一丝狡黠的少女笑容,在你第二次看到的时候几乎会心碎。


你在做纪录片的时候其实会遇到很多问题,要么素材太多让你无从讲故事,要么素材太少让你根本讲不出故事,我相信如果要我去拍一部爸妈的纪录片,那简直了,做明星的纪录片应该是以上两种皆有的,当你觉得可能有趣的部分,没准根本没视频,而当你看到视频完美的时候,或者那个关键话语或者画面恰好不能用,所以作为导演是要去动用很多手段的。

比如"Amy"中的这段电台采访,不仅说出了Amy对音乐零瑕疵的态度,也说出了她丝毫没有任何技巧和遮掩的为人,配合着夕阳下的伦敦,就已经把人和城市本身去做了暗示和对应。


电台节目、访谈、父母的回应、经纪人的陈述、合作者对于她所说的梦想的陈述、朋友的反应、她自己领奖和表演的片段,她极强的个性、她对音乐的纯粹、她家庭的伤痛,组合成了一个立体的姑娘,既主见又脆弱的矛盾体,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体,所以,我们绝对会喜欢上Amy。


理想和单纯到正如片中所说的She is a sweet heart

虽然纪录片本身基本是按照时间线来走的,Amy和她前夫的爱情简直是又疯狂又莫名的浪漫,不管她是否滥交,是否插足,他们两共同的童年阴影使得两人具有了一定的共鸣,而这也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正如Amy自己所说的"We were in love and We were together and That's like a real DRUG, isn't it?"


导演在Amy自毁的路上巧妙的加入了插叙,包括经纪人对两人关系破裂的回顾,母亲对儿时就存在的心理疾病上的回想,都让人除了感叹Amy自己"毁"了自己的同时,也在问"为什么我们没有早点关心她?"

是的,太独立太有自我见解的人,常常被和有能力照顾自己所混淆,我有独立生活能力其实不代表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尤其当媒体的闪光灯放大了一切之后,包括好和坏。


当然Amy最可怕的压力是来自于最亲近的两个男人,从小抛弃他的父亲,和让自己沦陷到毒品和酒精里的前夫,而无论她状态多么差,这两个人始终顾忌的只有自己。

而即使到了最差劲的程度,媒体追着嘲笑,永远没有清醒的时候,无法在台上完成表演,她依然有着尊重音乐的态度。

或许Amy只是缺了一个像Tony Bennett这样耐心尊重爱护她的人

真实固然重要,一个人的虚伪固然也值得撕下,但是媒体和公众的态度、位置、出发点的确值得反思,公众人物自然需要付出代价,但这样的代价如果简单归结为她自己脑子有病,是否也不太妥当呢?

把这个笑容从她脸上扯走的,仅仅是她自己吗?比起男明星,我们对女明星的刻薄难道不是一种普遍现象?默认的女明星职业生涯短,默认的女明星固定角色,默认的女明星收入低,太多的默认都让女性变得更符号化和单薄,看完Amy你心疼的不仅仅是她,如果你是女性,或许你还会想到自己。


"Suffragette妇女参政论者"原本我对这部电影期待很大,但从电影本身来说,拍的确实比较一般。所有演员的演技都相当精彩令人动容,但整体故事的组织,以及从一个纺织女工觉醒的角度切入,对于历史本身来说反而略微单薄,像是仅仅把教科书翻译成了一个故事,反而是我在看《女权主义简史》的时候没有故事包装的历史反而更让我后怕和心碎。


不过依然非常值得一看,为什么?因为他还是还原出了很大一部分历史真实状况,基本上去普及了女权运动历史的一部分。

Suffragette是一个专有名词,专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为妇女投票权做出不懈努力的妇女组织,是的,没错,当时是底下非法组织。出生在80年代,站在21世纪,甚至还带点"崇洋媚外"的我,其实从来没想过妇女运动其实离开我们这么近。

你不会想到连剑桥、牛津这样看似先进的大学也是到了20世纪后叶才开始开放给女性的。更不会想到堕胎不合法在没有任何避孕措施的社会里,对于女性从身体到精神上有多么大的伤害。更会被母亲一开始就没有孩子的抚养权这件事情深深的震惊到,没有理由,所以一旦离婚就是彻底没有抚养权甚至探视权,你只负责生,其余和你无关,你就是生于机器,仅此而已,甚至乎在片中女主的丈夫当自己一个人无力抚养时就把儿子送走了。

老公也会为你参加妇女投票游行而感到羞耻,甚至其他妇女也唾弃你,还会不理解你要这没有用的投票权为了什么?你除了做纺织厂女工和天生的家庭背景,你没有任何其他职业的选择。你可能十几岁就被工厂老板强奸却还要继续为他卖苦力。这一切都是真的,比起Downton Abbey里和谐的一家人,这里的才是真正的英国社会,有血有肉不加粉饰的真实社会。一个把你抓进监狱在你以绝世抵抗时,妇女同胞抓着你,让男性给你强行从鼻子里灌入流质的社会。甚至在片中妇女冲进马场试图拉开标语,却活活给踩死也是真实发生的。在妇女从无声到抗议到暴力到牺牲,这些过程中,社会给予冰冷的反馈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现在所得到的一切女性权利,真的都是他们用生命所争取来的。但周而复始的生活,当权者近乎白痴的问题,我们可不能让这些重现。

当高高在上的委员会,和善却又虚伪地听取妇女对于投票权的意见时,受到的震撼虽然打开了他们新世界的大门,但却只是听故事同情而已,There's another way of living this life. 震撼到的是妇女们自己,而不是男性当权者。我们不试着反抗和改变,我们怎么知道生活就只有一种而已?

妇女节看"Suffragette"再适合不过了,女性的节日究竟是怎么来的,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是一部血淋淋的弱者受难史,有多少不公就有多少节日。过节的意义可不止庆祝,所谓庆祝之前都是牺牲、斗争、武力、暴力、呐喊等等其他残酷,那些让我们可以庆祝的人可能根本就没看到这欢乐的一刻,为什么这些斗争的故事他们不说?为什么一些腐朽倒退的思想先在又重新涌现出来?此中深意,不便多讲,你们自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晚安,祝愿每一位女性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都能为自己发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