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当年,为了记录中华民族这一百年盛事,海内外摄影记者云集香港,亲身经历并通过镜头留存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
至今,这些记录者们对香港回归的拍摄记忆犹新,由此,香港也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情牵之地!
今起,人民摄影微信公众号系列推出香港回归20年专题,,让我们用影像来重温和感受“东方明珠”香港20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当年,为了记录中华民族这一百年盛事,海内外摄影记者云集香港,亲身经历并通过镜头留存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
至今,这些记录者们对香港回归的拍摄记忆犹新,由此,香港也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情牵之地!
今起,人民摄影微信公众号系列推出香港回归20年专题,,让我们用影像来重温和感受“东方明珠”香港20年!
以影像的力量记录历史
陈一年
我所在的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十分重视影像记录历史的积极作用,长期以来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纪实摄影活动,留下一系列深具历史意义的影像记忆。
这是一个以“摄影家”为骨干的出版社,正副社长陈复礼、王苗的名字,摄影界朋友怎会见外?招牌上还铭刻着“中国”和“香港”四个大字,三个关键词密不可分,注定了这个出版社的身段。
我作为其中一员,与有荣焉。
难忘香港回归日
我在出版社的30多年间,有不少难以忘怀的事情,尤其是香港回归那不平凡的历史时刻。
1997年夏天,香港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全球都在注视着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回归祖国这一重要事件。此际,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与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香港记者协会、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联合策划组织了“香港回归日摄影活动”。我们积极动员香港和内地的中坚摄影力量,从1997年6月30日零时起至7月1日24时整的48小时内,分别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全国各地同步展开拍摄活动,用影像记录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和举国欢腾的喜庆。
我参与了接待内地摄影师来香港拍摄的工作。当时,数以万计的记者从世界四面八方云集香港,要进入重要仪式的拍摄位置极不容易,我负责向政府争取各项仪式的摄影证,再分发给摄影师。
最重要的是6月30日夜晚至7月1日凌晨的政权交接仪式,我多想在中心会场拍摄国旗升起的瞬间!但是因为责任在身,我没有进入主会场,守在添马舰会场的英军告别仪式上。晚上,大雨滂沱,驻港英军作告别队列操后,降下湿漉漉的军旗,鸣金收兵,主礼人末代港督彭定康黯然神伤。大雨把现场无论是悲是喜的人都淋得狼狈不堪,我的相机被淋坏了一台。但眼前情景却动我心弦,脑海里涌出这句词:“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48小时几乎不眠不休的拍摄,摄影师们收获了大量精彩影像,后来举办了大型展览,并由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摄影画册《香港回归日》,为历史时刻立下存照。
回归十年,组织五批摄影家拍摄香港
2007年,香港迎来了第十个回归之庆。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又举起以影像记录“香港回归十年”的旗帜。
我社与中国摄影家协会、香港摄影学会联手策划,由出版社具体实施组织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摄影家拍摄香港。这次活动计划周全,各地摄影家由3月至10月分五批到来,全方位拍摄香港;我们又在社会上广泛征集记录香港特区十年历程和倾城欢庆回归十周年盛况的摄影图片,于10月举办了大型展览,出版摄影画册《香港回归十年》,随后在世界24个城市巡回展出,广受好评。
最难忘的是组织两岸四地五批摄影家到香港来拍摄的全过程。我们发动香港摄影家一人带一个外来摄影家同行,深入拍摄。两岸四地摄影家在拍摄香港的活动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如果说1997年摄影活动的主要焦点是香港回归的庄严仪式和政要人物,这次活动则把镜头转向了香港普罗大众,记录了“一国两制”下的港式生活和社会百态。
(作者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副总编辑)
1997年6月30日黄昏,英方告别仪式在添马舰东面广场举行。
1997年7月1日,香港维多利亚港烟花表演,庆祝香港回归。
2007年5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500日倒数迎奥运活动仪式。
那一刻,我在现场聚焦香港回归
宋晓刚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会展中心,董建华先生在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任行政长官时致辞:“我们终于站在了先贤梦寐以求的理想高地”。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为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这些在场采访的摄影记者从下午四、五点钟开始等待了八、九个小时,中华民族却等待了150年。
1997年采访香港回归是我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六月初作为新华社百人赴港采访团的第一批先遣队来到香港。记得入境时,还是英国人管治时期,出入境的官员看了我的护照和签证,说:“你的这个签证只能呆两个星期。到了两个星期,你需要出境一次,可以再回来。”
进入香港,空气中似乎迷漫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希望、失落、兴奋、怀疑。月中,我在香港度过了一个值得回忆的特殊生日。我们这些从内地来的摄影记者整天拿着相机,兴奋地在街头巷尾拍下香港处于英殖民地时期的最后光景。
香港回归报道被称为20世纪末最激烈的一场新闻竞争,新华社首次在大型报道中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发稿。摄影采访带队的总社摄影部副主任谢俐告诉我们,一定要发挥我们的能力,在发稿时效和质量上,不能输给其它通讯社。
为了保证最快速地抢发稿,新华社在每一场重要活动都安排摄影记者用当时最为专业的柯达DCS3型数码相机拍照发稿。其中,我负责7月1日凌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大会。在钱其琛总理宣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大会结束15分钟内,我就从设在香港会展中心的新华社临时办公室通过电话线将数码照片传回了香港分社,在分社等待的编辑将图片发给了新华社世界各地的订户。今天看来,这种图片传输、发稿速度不值一提,而在当年的条件下,却快得不可思议。
再次来到香港,已经是2002年,我到香港大学攻读新闻硕士,毕业后在香港工作生活了将近九年时间,直到2011年才返回北京。
1997年香港回归后,不仅有大批的自由行游客去香港观光购物,也有许多大陆学子去香港求学、工作,改变了大陆移民以往在香港生活困顿需要领取救援过日子的总体形象。记得1997年去采访香港回归前,一位香港友人曾告诫我:“去商店买东西,一定要讲英语”。而到了2003年,我在香港中环看到一个巨大横幅:“学好普通话,开创新天下”。
回归20年,香港人在不懈地努力。我也有幸目睹了它的寂寥与繁华、萧条与生机,这些共生共存错综交织的种种,混合成今日维多利亚港独特的风景线。祝福香港,明天会更好。
(作者曾任新华社摄影记者,现为香港《南华早报》图片编辑)
1997年6月30日,一位香港市民在街头阅读当天的报纸。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进入最后一天,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怀抱。
2005年3月10日,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
2006年,香港湾仔街市 。
实习编辑|赵霏
如有任何感想
可在下方留言分享
欢迎转发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