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名师姐谈读书:为什么读?如何读?如何选?

未名师姐 中国大学生在线 2019-05-25



这篇文章主要谈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读书?二、如何读书?三、如何选书?

全文约5000字,内容通俗(作者写不出高深的东西),可以跳着读。


1

   

为什么读书?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丰富精神世界,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打发时间,有的人读书是谓了获取知识,我读书有三个原因:


01

一是习惯使然

我从小爱读书,养成了习惯,每天不读几页书总觉得心里空虚,浪费了时间,有种负罪感,晚上睡不踏实。

我出生在农村,小学一年级班里办图书角,要求每位同学提供两本书,父亲给我买了《故事会》,4元钱一本,这是我阅读生涯的起点。表哥送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我读了不下20遍,至今仍保留着。

中学读三毛、琼瑶、金庸、杰克·伦敦的作品以及各类世界文学名著,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虽身处一隅,却不妨碍我心怀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时时挂在嘴边吟咏。《平凡的世界》读过很多遍,孙少平的奋斗经历深深地激励着青春期的我。也追过《流星花园》《梦里花落知多少》。

当时性格内向,没有勇气主动和老师同学多交流,幸好有大量的书籍陪伴我。上大学后因为专业原因(我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开始读经史子集,进而扩大到人文社科经典、专业学术著作。阅读伴随了我的成长历程。


2

二是工作需要

我大学学的是文学专业,但是毕业后刚开始做咨询顾问,后来改行做编辑,行业跨度大,有大量的知识空白需要补课。对于编辑而言,知识面越宽越好,如果关于新闻传播、新媒体、时政、经济、历史、哲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审稿时容易踩坑。

时代发展快,新的东西不断涌现,如果不及时去了解、吸收和消化,很容易落伍。尤其是身处一个经常与大学生打交道的职业,如果不去了解当下流行的东西,很难真正做到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工作中时时感到本领恐慌,一直督促自己不断学习充电。此外性格中事事追求完美,这种心理也督促着自己去补课。


3

三是求知需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类之所以能以短短数十载的生命创造如此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成果,就是因为求知的渴望镌刻在我们的基因中,吸引着我们去探索未知。阅读让我超越时空的界限,去跟那些身处远方的或者已经作古的人类对话,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中说:“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阅读的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

   

如何读书?


读书分功利性阅读和兴趣性阅读,笔者主要讨论兴趣性阅读。

对大多数人而言,读书不像吃饭睡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只有真正喜欢阅读,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有可能长年累月坚持下去。读书要坚持几个原则:


1

一是读书要持之以恒

要善于做时间规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一个年度读书计划,明确任务书、时间表,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日日坚持,日日用功。

01

步骤一:列出今年要读的书单,各多少章节,多少字。

想一想哪些书比较难读,属于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需要整块时间来思考,哪些书属于轻松娱乐的,可以用碎片时间来阅读。

02步骤二:盘点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

整块时间有哪些,碎片时间有哪些。

03步骤三:分解年度任务。

明确哪几本学期中抽时间读,哪几本寒暑假读。

04步骤四 :严格执行你的任务分解表。

坚持一年,坚持几年,你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你读过的书单已经这么长了!

大学的时候我所学的专业要求读杨伯峻先生编著的《春秋左传注》,繁体竖排,厚厚的四本,内心充满畏惧。老师建议我们每天读10页,将信将疑地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读完了,这时才感觉到原来读书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2

二是读书要有系统性

专题式阅读比泛读效果更好。某一时间段内专门阅读某一主题或类别的书,将不同的观点和数据进行相互补充、验证,有助于加强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比如读先秦史,除了读《春秋左传注》,还需要读《国语》《战国策》,相互印证。读中国历史,除了读《资治通鉴》,还可以读二十四史、钱穆《国史大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等。读世界史,除了读《人类简史》,还可以参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等。

读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迫自己走出熟悉的领域,去涉猎那些没有接触过的书。不同的学科、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各有区别,兼收并蓄,有助于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需要明白的是,如果读了几本书,就以为了解了整个世界,那真的是坐井观天、贻笑大方了。


3

三是读书要专注

读书不可读选本,一定要读原文。我因为策划《青春朗读者》栏目,买了很多习近平写的以及研究习近平思想的书,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习近平讲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等,发现前两本是习近平写的,逻辑性很强,可读性也很强,后两本是研究习近平的,读不进去,因为这些文字大多是碎片化的,从中看不出作者的思考过程,因此很容易走神。

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遇到不懂的字词勤查字典。常用的汉字只有五千多个,但汉字的总数超过五万个,因此读书遇到生字是很常见的事情。书架上常备《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等工具书,随时查阅。要切实弄通一字一词的意义,包括它的源流、内涵及外延。

泛读不如专精,贪多嚼不烂。曾国藩说:“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一本书不读完绝对不看其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走马观花地读十本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

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普通人,做不到过目不忘。有些人觉得读书没用,或者读了记不住,相当于白读,我认为分两种情况:一是你选的书不对,不是你感兴趣的,所以你读不进去;另一种情况是其实你已经吸收了书里的一些内容,只不过理解不深刻,做不到灵活运用。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4

四是读书要多动笔

要勤做读书笔记,试着去写书评,读后感。多动笔,多练,读书与写作相互促进。

我看书习惯于勾画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句子,随时做笔记。碰到生词查词典,将读音和释义标注到书中,同时找个本子写下来,方便复习。每看完一章写上日期,写了几个日期就是读了几遍。特别有感触的书写读书感,发到我的个人订阅号上,写一篇就是一次练笔。

学会写文章,既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让人知道理解,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清理思路、渐进提高的过程,并不是一定要当作家才去为文。工作之后你会明白,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写作能力都是必备能力之一。写策划、写报告,写总结、写演讲稿,都是写作能力的体现。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文章难写?

一是没有思想,不爱动脑。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脑袋空空,没有存货,自然无从下笔。二是不爱读书,词汇贫乏心里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写作将阅读收获进行提炼升华,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5

五是要多参加读书会

尽量参加线下读书会,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虽然也有一颇具影响力的线上读书会,如樊登读书会、新世相读书会,但线上读书会和线下读书会的效果是不具备可比性的。当然如果将来能开发出全息网络,那么线上读书会和线下读书会的界限将完全被打破。

当下知识付费盛行,迎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期待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知识的痛点,很多平台推出了一些线上的付费读书课程,通过一二十分钟的时间讲一本书。这些课程告诉你听完他们的一节课程你可以掌握一本书的精华,没必要再去原著,省钱又省时。

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误导了很多渴望获取知识又没有窥到正确路径的阅读爱好者。了解的内容梗概就能替代阅读原著?会背两句经典名言就算国学大师?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不要妄想读了几本书,突然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具体到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看看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3

   

如何选书?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5万种,超越美国一倍多,但其中“垃圾书”的数量超过85%,我们不仅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还是“垃圾书”的出版大国。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面对如此庞大的出版量,如何选书,如何发现好书呢?


1

一是阅读经典名著

经过时间检验的古今中外名家经典著作凝聚了人类文明的精华,是每个人都需要仔细研读的。如果不知道哪些是文学经典,可以参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主编,这是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课程的参考教材,上四学期)及《外国文学史》(两卷本,郑克鲁、蒋承勇主编),这两套书梳理了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阅读国学经典,一定要注意选择版本。前几年国学热,国学被炒得很厉害,催生了一批伪专家。那些真正搞研究搞得好的学者解读的大家不爱看,能欣赏阳春白雪的毕竟是少数。那些一知半解瞎解读的书卖得特别好,因为大家能读懂,而且有出版社来给他们炒作。

关于中国传统经典,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书是最值得信赖的,其次岳麓书社也出了不少好书。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译注”是比较好的版本,吸收了古今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解读公允,有注释和翻译。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选择这些丛书中的相应版本。

有些书是常读常新的,比如《论语》《孟子》,一辈子读二十遍不为过,最好能背诵。在台湾,《论语》和《孟子》是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

读书是一件和年龄有关的事儿。有些书年轻的时候爱读,老了觉得没什么滋味,比如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网络小说;有的书年轻的时候读不懂,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逐渐发现它的魅力,比如《鲁迅全集》。古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说的就是读书和年龄的关系问题。


2

二是根据出版社来选书

不同出版社有不同定位,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出版国学经典图书著称,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汉译学术经典,三联书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中信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则在经管类、计算机类图书方面占有优势地位。

给大家推荐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丛书。

至于翻译的外文书,几乎没有不被吐槽的。如果无法判断翻译质量的好坏,可以选择直接阅读外文原著,或者选择信得过的出版社,如外研社、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


3

三是关注高质量的读书平台和账号

微信公号如中信书店、十点读书、豆瓣阅读。

读书节目如梁文道《开卷八分钟》,在节目基础上出版了《我读》系列7本书,推荐了很多好书。

报刊如《读书》杂志、《中华读书报》《新京报·书评周刊》,后两者都有微信公号。

也可以关注一些读书网站和图书排行榜,豆瓣阅读有大量的图书资讯,深圳读书月、南方都市报等每年都会评选“年度十大好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每年评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上榜图书都是精品。

还可以看看各电商平台的图书分类销售榜,以及用户购买评论,这些都是很好的参考。

中国大学生在线官方微博和读书频道微博@阅读大学每周都在推荐好书,也可以关注。也可以找那些读书达人给你推荐好书。


4

四是看题材、目录和样章

看题材是为了判断这本书是不是你想看的。

看目录是看书籍大纲及作者的逻辑结构。如果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当然没必要浪费时间去读。

看样章主要是看作者的文字水平及出版社的把关水平。如果错字连篇,生编硬造,啰里啰嗦,直接PASS。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

(完)



往期精彩



中国大学生在线

图文编辑:朱艳艳

责任编辑:盛楠

值班编辑:玄爽 (辽宁科技大学) 毕梦圆(临沂大学)

来源:未名师姐

你的点赞就是对小中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