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杭传统桥梁游 | 中部兴盛:桥·通南北

余杭文旅 2020-10-26


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特别推出了“余杭区传统桥梁”游学栏目。今天小余继续带大家进行我们的桥梁之旅,让我们在“桥”的带领下,细细体会来自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二期 | 中部兴盛:桥·通南北

余杭中部片区分布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一是曾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该区域现存传统桥梁73座,约占余杭全区传统桥梁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良渚街道38座,是余杭区现存传统桥梁数量最多的镇(街道)。曾为古时仁和县与钱塘县间主要通道的九省桥、良渚古镇兴衰繁华的实物见证折桂桥是其中的代表。

01

折桂桥

良渚古镇兴衰繁华的实物见证


折桂桥俗称马家桥。位于良渚街道良港村打网自然村与施家湾社区张家弄之间。始建于宋,改建于明,清雍正年间(1723~1735)重建。桥长24.5米,宽2.6米,中孔跨径6.4米。金刚墙用条石错缝叠砌,两侧刻有楹联。桥心石刻卷云纹,桥面设台阶30级。实体栏板、方形望柱,两头用抱鼓石。中央平台用石狮望柱头。是古陆路交通的杭州北郊之咽喉,良渚水网地区贯穿农村集镇的纽带,也是余杭区现存少数三孔石拱桥之一。2009年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2

杜甫桥

因杜甫传说而闻名的古桥


杜甫桥位于良渚街道杜甫村龙舌嘴自然村西,现属良渚文化村。相传因唐代诗圣杜甫到过该村,建议村民在此地建造桥梁而得名。桥长59.5米,宽2.3米,高3.5米,跨径25米。体量庞大、颇有气势,是余杭区现存为数不多的五孔石梁桥之一。2015年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




03

五方兴隆桥

余杭西塘河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桥


五方兴隆桥位于良渚街道西塘河村,丁公村与裘家村交界处,东西向。俗呼丁公长桥,旧时由裘家村、丁公村、吴家桥村等5个村合资建造,故又名“五方兴隆桥”。清代三孔石梁桥,长32.8米,宽1.7米。桥墩上有捐资建桥题刻桥东、西原先分属仁和县、钱塘县,是两县的界桥,为两地往来交流提供了便利。




04

九省桥

募捐九省方才建成的古桥


九省桥位于仁和街道双陈村陈家坝自然村,东西向跨栅庄桥港。相传1861年左右慈禧太后当政时,由上河丁山生募建。因募捐到九个省,故名。桥长55米,宽2.25米,高6.35米。是陈家坝西出的必经之桥,也是古时仁和县与钱塘县之间的主要通道。因桥孔较多,洪水来临时不会被冲垮,给两岸百姓的通行带来了极大方便。是余杭区现存少数几座七孔石梁桥之一。2015年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




05

流翠桥

见证了新四军西南山战役的古桥


流翠桥位于仁和街道云会村西山自然村北,南北向跨东山漾。清代三孔石梁桥,全长41.25米,桥主体长度21.25米,北侧引桥20米,宽1.64米。桥面正中刻有“瓶生三戟”纹样。1945年新四军围歼顽匪的西南山战役就在这里打响,两名新四军侦察员在桥下被捕,英勇就义。故该桥寄托了当地百姓对新四军烈士的追思之情。



看到这里,你心动了吗?

欢迎大家行走余杭中部

探访传统桥梁

感受不一样的古城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小余还将会陆续给大家带来精彩的余杭传统桥梁游学线路敬请期待吧



本文由余杭文旅整理编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个可爱的花花守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