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广胜:激活创新改革开放总引擎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文旅实践

余杭文旅 2023-02-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Author 浙文旅


2月3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3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刊发讲话全文。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动员令,总结2022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在浙江文旅系统吹响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嘹亮号角。刚才,杭州、温州、嘉兴、丽水4市作了交流发言,相关做法值得各地借鉴。下面,我讲四方面意见。


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

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是浙江文化和旅游战线砥砺奋进,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依靠全系统共同努力、携手担当、接续奋进,终于摘得了旁落多年的桂冠,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出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创新举措,赢得了统筹防疫和发展的高分报表,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文旅篇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提标杆、冲高线,创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强化“走出舒适区,争当先行者”思维,以“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的理念对标“塔尖”,赢得系列重要荣誉和重点突破。

——文化遗产再添明珠。由我省牵头、15个省(区、市)共同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文化和旅游部、省政府在杭州主办“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主会场活动。省文物局与浙江大学共同编纂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历时17年圆满完成并全部出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目前,我省拥有人类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温州朔门古港重大考古入选2022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安吉古城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艺创作问鼎大奖。越剧《枫叶如花》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这是我省时隔15年、越剧时隔28年重获国家专业舞台艺术最高奖;歌剧《红船》荣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这是省属院团时隔8年再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最高奖;群舞《擂鼓声声迎归帆》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我省成为全国少数连续3届赢得国家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的省(区、市)。省政府专门发文对突出贡献集体给予通报表扬。



——纲领性文件密集制定。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易炼红书记作重要批示,王浩省长和国家文物局李群局长作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文物工作 打造文博强省的意见》。省政府制定《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关于加强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重要文件纲举目张,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导和政策支撑。

——重大平台和活动影响深远。世界旅游联盟(WTA)总部正式落户杭州。召开首届亚洲海洋旅游发展大会并永久在宁波举办。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中国(浙江)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第十五届浙江戏剧节等重大文艺节庆活动。在中德、中日、中韩等建交周年庆之际,举办“美丽中国·诗画浙江”系列文旅交流活动。



二是重谋划、强执行,力促系统性变革重塑。

着眼于创新文化和旅游发展模式,坚持以改革探路子、建机制,在守正创新中推进系统重塑,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以党建统领促组织变革。开展“六学六进六争先”学习实践活动,创新实施“双建争先·提效创优”工程,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出全省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赛马”机制,制定省级文旅系统“七张问题清单”,加快学习型、变革型、清亲型组织建设,切实以党建统领促创造力、强战斗力。统筹人才队伍建设,省舞台艺术“1111”“大师回家”“新松人才”等计划扎实推进。

——以数字化改革促事业发展。在文旅系统探索建设“平台+大脑”,迭代开发“品质文化惠享”“旅游通”“浙里文物”等重点应用。“品质文化惠享”被列为“数字文化”跑道中的“引领示范”应用,“旅游通”入选2022年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文化和旅游部改革创新十佳案例。我省“一键借阅”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新模式等3个案例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一。“浙里文化圈”在服务端打造“一站式文化链接”,上线2个月注册用户即超百万。

——以举措创新促文旅融合。谋划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均被写入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决定》。“文艺星火赋美”工程还获评2022年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大创新项目。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开展宋韵文化、阳明文化等“浙江文化标识”项目建设。实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完成昆曲、绍剧、甬剧等剧种曲牌抢救性音视频录制,在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通过文脉传承为文旅融合赋能。浙江被列为“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省。浙江博物馆获评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以双轮驱动促共同富裕。我省承担文化和旅游部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试点工作,率先构建精神富有及文化和旅游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文化和旅游部2次印发《情况通报》总结推广浙江文旅促共富经验。全面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建成828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64个乡村博物馆和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率先开展省域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评估。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入选年度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丽水市乡村春晚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着眼于文旅赋能群众增收,开展文化和旅游富民贡献度调查研究,推进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支持山区海岛县走旅游富民特色发展之路。我省首创的“民宿管家”岗位,被纳入国家新版职业分类大典。

三是稳根基、抓质效,推进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

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增强文化和旅游部门作为经济领域主管机关的意识,大力推动产业稳进提质,确保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文旅投资逆势上扬。将文旅投资作为全省“赛马”指数评价的首个模块,加快“四十百千”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八个一”工作体系。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绍兴阳明故里、台州方特动漫主题园等重大项目建成开放。结合文旅产业带建设,整合推出串珠成链“十大百亿工程”。一大批“微改精提”项目加快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项目完成投资365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

——纾困政策集成落地。出台文旅助企纾困“9+12”等措施,牵头会同8部门制订应对疫情支持民宿行业解难政策意见,积极组织文旅消费季活动,联合5家财险公司首创“安心游浙江”保险产品。全省累计兑付文旅企业奖补资金15.6亿元,暂退旅行社保证金6.3亿元,联动发放文旅消费券近10亿元。首次举办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大会,推动289家文旅企业获得240亿元贷款融资。

——全域旅游品牌持续打响。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省成为唯一连续4年成功创5A的省份。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绍兴鉴湖旅游度假区入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省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数居全国第一。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成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浙江在年度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占35席,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针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召开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实施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深化“百城千镇万村”工程,倡导“浙江人游浙江”,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率先回暖。



——安全防线进一步夯实。完善常态化精密智控机制,既杜绝“一封了之”,又防止“一放了之”。围绕护航党的二十大,实施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抓细抓实政治安全、生产安全、文物安全等工作。率先制定露营旅游规范管理等指导意见,开展私设“景点”、剧本娱乐场所、网络文化市场等专项整治。开展文物安全整治年行动和“三普点”复查,对重大文物安全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切实防范化解风险。

上述三方面工作,只是梳理了概要内容。2022年,我省12次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获得81项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和荣誉。尤其值得点赞的是,除问鼎文华大奖等3顶桂冠外,浙江文艺军团更展现了百舸争流的蓬勃气象。

——越剧《钱塘里》《绿水青山》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京剧《纳土归宋》等3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年度剧本扶持工程,《大潮之上》等4部作品入选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等2部作品及1个创作团队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浙江戏曲、舞蹈、演唱亮相今年央视春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73人,表演的戏曲节目时长也创本世纪最高纪录,浙江婺剧连续5年登上央视春晚,《碇步桥》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浙音“舞蹈天团”的江南风韵。央视戏曲春晚33年来也首次离京在温州录制,越剧、婺剧精彩演绎文武大戏、新老名段,一展最经典的浙江腔调和浙派功夫。年初我们还在丽水举办别具特色的全国村晚联盟大会,推动“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与“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活动牵手。



此外,浙江音乐学院再获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顺利通过全国“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展现了3所厅属高校良性发展的势头。

2022年的成绩,是全省各级文旅系统齐心协力、共同拼搏出来的,是多年来一茬接一茬的文旅人精心浇灌换来的收获。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可谓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着墨最多、份量最重的一年,这也是大家奋力进取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对同志们一年来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总结成绩,是为了给大家鼓劲。但翻篇归零再出发,是奋进者永恒的姿态。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用“5个前所未有”概括当前的形势和挑战,特别指出“能力之恐慌前所未有”,更是切中包括我们文旅系统在内的宣传思想队伍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按照省委、省政府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的要求,尤其是对标“一骑绝尘”“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定位,我们更深感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务虚会上,我代表厅党组剖析了“9个缺少、9个习惯于”,这些绝非开一两个会议、花几个月力气就能彻底扭转。许多问题是长期延续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三尺冰冻”也绝非不可改变。

事实上,我们的改变已经开始。自去年6月推出“赛马”机制以来,各级文旅系统的弦都进一步绷紧了,提效创优的劲头的精气神不断焕发。在这里,我通报一下11个设区市的综合排名次序:温州、衢州、杭州、丽水、宁波、湖州、绍兴、金华、嘉兴、台州、舟山。县(市、区)前10名为:柯桥、文成、衢江、乐清、平阳、开化、瓯海、泰顺、德清、吴兴。“赛马”只是手段,目的是让大家聚心聚力提效创优,在争先中持续进步,也在恐后中补齐短板,以机制催生改变,催生更多“跳一跳能实现”的改变。我们相信,更大、更可观的改变还在后头!

要改变、改观、改进,首先还得知不足。我们的不足,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文艺创作总体上离“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有较大差距;二是文化事业总体上在“贴近度、参与度、满意度”上有突出短板;三是文旅产业总体上离“特色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有明显欠缺;四是项目建设总体上离“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闭环有不少盲点;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体上在“安全链、创新链、价值链”诸环节有较多软肋。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也是对症下药的“标”。而开方煎药是否高明,取决于大家的理念、能力、作风这个“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亟需我们刀刃向内,以钉钉子精神啃硬骨头,充分激活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这个总引擎,在变革重塑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桥”与“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文旅实践,不断拓展浙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境界。


在把握时代大势中

明辨文化和旅游工作方位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对文化和旅游系统的同志们来说,把握时代大势既是极高标准,又是基本要求。我们尤其要以更强政治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更强理论自觉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新论述新要求,从中更好地理解时代潮流、紧贴时代脉搏,在正确举旗定向中准确把握大势,在新时代新征程切实明辨文化和旅游工作所处的方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联系浙江实际,按照省委提出的“六个一”工作思路,进一步把握好时代赋予文旅人的系列重大课题。

首先,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文旅实践的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蓝图,也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文化和旅游事业的思维逻辑,更好地回应时代所需、开启时代征程。一是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思维。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要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以文化和旅游的现代化先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二是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思维。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基”,要以更加完善、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和市场供给,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和旅游体验,实现获得感与幸福感、人文素养与道德追求的全面提升。三是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富思维。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舟”和“桥”,要一手抓产业帮促,壮大文旅赋能共富的实体支撑;另一手抓精神富民,夯实文旅赋能共富的文化底座。四是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合思维。和合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上的“形”和“神”,要发挥文化和旅游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拉近各国人民心灵距离上的独特作用,完善全方位、宽领域的文旅交流合作新格局,以“浙江之窗”充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其次,把握好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新要求。

在今年的省委“新春第一会”上,易炼红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动员全省上下踔厉奋发、鼓足干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要把思想迅速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开放这个必由之路,以感恩奋进的政治自觉增强发展自觉,以勇闯新路赢得发展主动,努力开辟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境界。“新春第一会”部署了3个“一号工程”,即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我们文旅系统务必立足自身职能,主动迈前一步,自加压力作探索、担责任,千方百计将创新、改革、开放这盘“大棋”下好。在准确把握文化和旅游厅局作为政治机关、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属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全系统抓经济促发展、保民生促共富的靠前意识,勇于围绕创新、改革、开放的大场景率先实践。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之间内核相通、机制相连,各级文旅系统亟需因地制宜“一盘棋”统筹,不求四处出击、面面俱到,而是注重找准切口,按步骤点穴式攻关,努力赢得更多货真价实的成效。

第三,把握好文旅深度融合解题破题的新部署。

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的重大决策。在文旅融合中间加上“深度”两字,并非只是“1+1”量的累加,更意味着由“量”到“质”的跃迁。那么如何解题破题呢?一是要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项目是最积极的变量,要紧扣王浩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的关键点,坚持不懈以项目为牵引,踏踏实实抓落地、抓进度、抓实物量、抓高品质,以“当下的大投入”为“未来的大产出”蓄能,努力形成撬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杠杆效应。二是要激活创意促融“驱动轮”。文旅融合的内核是创意,要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努力以一流创意为总体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运营提供导向,促使文化资源为旅游提供深厚持久、极具魅力的元素,通过旅游也更让人们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让“诗和远方”真正水乳交融。三是要打好综合施策“组合拳”。省政府即将印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包含八大行动,这是一个有机组合、有机整体,亟需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更亟需各地同心同向出拳,才能标本兼治,切实解好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道大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求新、求知、求乐的多元化文旅需求。

第四,把握好迎接文旅行业加速复苏的新际遇。

二十大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文旅行业也要从中找准航标。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措施已实现平稳转段,文旅行业迅速迎来回暖景象。1月中旬,在太湖龙之梦举行的“来浙里过大年”新春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上,我曾借“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说,如果将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比作“春江水暖”,那文旅消费应当成为先知的“春江水鸭”;如果将文旅消费复苏比作“春江水暖”,那浙江当仁不让应努力成为率先试水的“春江水鸭”。今年的春节假期,我省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全域游客人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13.2%,创历史新高,也明显高于文旅部数据中心所测算恢复至2019年同期73.1%的全国平均水平。春节的火爆流量,表明文旅工作面临2020年以来加快发展的最有利条件。但请注意,我在这里没有用“机遇”,而特意用了“际遇”两字。“际遇”有时运、遭遇两层意思,既是时机,又同样是挑战。由于疫情的严重冲击,文旅行业发展的“元气”,包括人才队伍、投资意愿等都受到较大损伤,加上政府全面过“紧日子”,以往习惯用的政策工具并非想要就有,想拧开龙头就可放水。抓行业复苏,越来越需要精准滴灌、靶向发力,尤其要善于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撬动基层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唯此才能在行业复苏之年借势而起、造势而进、乘势而上。

第五,把握好举办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新契机。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是今年我国举办的国际体育文化盛会和重要主场外交活动,对浙江来说更意义非凡。我们作为东道主的文旅系统,务必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积极作为。一方面,做好保障助力的文章。各级相关单位要主动对接、高位推动,对标任务书持续细化实化各项工作。亚运会是一盘大棋,并非只有体育赛事,文旅系统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让城市更耐看、更好玩,充分彰显“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美好图景。另一方面,做好借势引流的文章。在今年举办亚运会亚残运会,已无需采用诸如“泡泡防疫”的闭环模式,来自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客源,也势必带来文旅消费的巨大商机。我们要积极创设有效载体,面向国内外策划亚运旅游系列推广活动,让杭州等城市更好成为热门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最大限度增益亚运会的红利效应。



把握好新理念、新要求、新部署、新际遇、新契机,实质是胸怀大局、找准方位,真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也更好地做新时代文化和旅游战线想干事、能干事的明白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变局、有力服务大局、有为开创新局,将浙江文化和旅游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推向前进。


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文旅实践

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对全省文化和旅游战线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的部署,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使命任务,紧扣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总引擎,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突出守正创新、变革重塑、项目为王,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充分发挥赋能共同富裕作用,为奋进“两个先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抓好今年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务必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昂扬状态全力推进,争创新时代“第一等”业绩。今天会后,省厅将下发2023年工作要点,请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因时间关系,我就不讲全了,着重谈四方面工作。


(一)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今后5年发展而部署的“十大工程”之一。省政府近期将召开动员大会,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工作专班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和11个设区市政府负责人任成员,将实行“周盘点、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确保稳扎稳打、抓细抓实。

一是突出项目为王,实施文化和旅游投资“双百”计划。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品,现在抓项目就是为将来谋出路。我们文化和旅游部门一定要提高站位抓项目、扑下身子抓项目,不仅要抓得火热,更要抓得专业。要将“双百”计划作为工程的首要扛杆,滚动推进100个在建实施类、100个谋划招引类重大文旅项目。其中,列入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的68个文旅项目更是重中之重,务必逐一建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超150亿元;对其他列入“双百”计划的项目,凡在建实施类的狠抓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凡谋划招引类的积极主动抓前期、抓落地,确保“双百”计划完成年度投资超280亿元。这里我谈一下重大文旅项目进“盘子”的问题。由于各地工作基础不均衡,有的谋划招引类项目可能在县长那儿已成竹在胸,但文旅局长却一无所知。因此,对“双百”计划的后备项目,各地都要全面梳理,确保应归尽归、应纳尽纳。在“抓大引强”的同时,还要狠抓“微改精提”。文旅项目不能粗放建设,高品质项目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务必注重持续迭代。鼓励各地立足现有景区、度假区、场馆等载体,以“微改精提”的绣花功夫促文旅深度融合。“微改精提”项目单体投资不大,性价比却很高,汇聚起来更是巨额投入。希望各地开阔思路、鼓足干劲,确保全省文化和旅游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3000亿元。



二是聚力恢复发展,加快文旅产业稳进提质。

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的起步之年,理应是文旅产业强劲恢复的发展之年。不容回避,经过3年来疫情的反复冲击,文旅市场的供给侧、需求侧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市场主体因结构性“失血”导致比较普遍的“体虚”(经营亏损)和“心衰”(信心缺失)。当务之急要做好“健体”“润身”“安心”三篇文章。所谓“健体”,就是做好企业纾困扶强工作。要通过完善行业纾困措施“补血”,支持各地出台吸引外地游客、刺激文旅消费、扶持会展经济等专项奖补政策,创新旅行社旅游服务质保金机制。比如,以保险替代现金或银行保函交纳的方式,减轻现金流压力。支持一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新锐企业加速发展,包括在文旅领域推进“凤凰行动”,培育更多上市(挂牌)企业。所谓“润身”,主要是提升企业素质尤其是文化内涵。强调文化内涵,是因为文旅企业姓“文”。旅游属于典型的生活体验,苏东坡讲“乐哉,游乎”,其根本目的是愉悦身心。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亟需人文服务实现价值。凡真正做出文旅融合精品的主人,骨子里或多或少有股“书卷气”——哪怕有的企业家并没有太高文凭,在精神层面却仍有“儒商”的品味。“富润屋,德润身”是《礼记·大学》的名言,意指有财富的人会使房屋金碧辉煌,有德行的人则使行为更加美好。这里用“润身”借喻企业素质提升。我们要按照文旅深度融合的理念,积极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内涵的骨干企业和代表性产品,大力促进经营模式和业态创新。所谓“安心”,涉及方方面面,这里着重讲投融资保障。省厅去年举办了文旅产业投融资对接大会,可谓首次“试水”,今年要进一步拓展规模、扩大影响,力争取得更大效果。除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外,还要加强与浙江金控、财通证券等机构对接磋商,不断深化政银企协同,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着眼串珠成链,促进产业带和载体能级提升。

带状布局取代传统的点状散发,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以昆大丽旅游带为例,以少数民族风情串联大都市、大雪山、大湖泊和古城、寺庙等,形成极强的引流效应。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作了“五带”(之江文化产业带、四条诗路文化带、红色文化旅游带、蓝色海洋文化旅游带、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带)总体谋划,这需要大量具体节点来承载。去年省厅统筹串珠成链“十大百亿”重大项目,旨在将容易虚泛的产业带转化为更可落地的项目群、载体群。比如,杭州“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就务必布局能串联起来的一组高品质项目。文化和旅游原本有各自的逻辑,并非“砸钱”就能融合,务必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上深度挖掘,着力讲好故事、谋好项目、做好产品。对业已形成的各类文旅载体,在量与质上都需做加法。今年要继续全力争取新增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保质保量打造30个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建立“十大海岛公园”综合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培育文旅融合名城、名镇、名村,更多打造高能级旅游吸引物,构建全国知名文旅融合景观长廊。



四是紧扣吃住游购,全系统创建文旅消费品牌。

在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的基础上,今年要进一步聚焦文旅消费品牌创建,滚动推出系列TOP1000风味美食、精品民宿、文创好礼、文化演艺、文旅市集等。要着力做精“浙江味道·百县千碗”品牌。年初我们举办了全省豆腐、鱼头挑战赛,两个赛道各有几十个县(市、区)踊跃参加。经过“线上+线下”“专家+大众”评选,于1月7日比出结果,临海白水洋豆腐、杭州木郎鱼头分别夺得全省“十佳豆腐”“十佳鱼头”之冠。以白水洋豆腐为例,本次夺魁明显拉升了市场声誉,没过几天就在临海紫阳古街开出了门店,据说一天能卖1万碗豆腐。我省美食品种繁多,后续还将有序组织各类挑战赛,并联动互联网平台,将浙江风味美食的牌子创得更响。要积极打造“浙韵千宿”品牌。省里已推出1051家首批培育名单,这个名单还可以扩容,但最终确定需切实把握标准,鼓励按“一个主题、一个主人、一个故事、一桌佳肴、一组活动、一打伴手礼、一种文化共鸣”的创意,增进诗意栖居的独特韵味。按照成熟一批推一批的思路,要稳步做好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发展特色的文创、演艺、市集等品牌培育工作,通过构建大批文旅消费“微品牌”,以小切口拓展产业链、服务链,在人民群众吃住游购的“烟火气”中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绘就现代宋韵“清明上河图”。




(二)全力打造省域文化标识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具魅力、极具吸引力的核心标识。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3处提到“文化标识”,说明它对我们文旅系统是一个高频词,也充分表明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件大事、要事。党中央赋予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光荣使命,省域文化标识无疑是文旅系统亟需在“重要窗口”展现的重要内容。

一是实施文艺创作攀峰计划。

去年,我省在舞台艺术创作方面获得多项荣誉,但这些荣誉在被授予之时,新的比拼就已展开,必须第一时间重整行囊、重新起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之江潮”杯文化大奖为牵引,推行重大文艺创作“揭榜挂帅”,深化省地共建共创,建立全周期文艺精品服务机制,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叫好又叫座的扛鼎之作。文艺创作原本就是一件难事,要攀高峰更是难上加难。我在这里不谈技术层面的话题,因为所有文艺创作者都比我懂得多,但我想谈“攀峰”的心态。文艺创作要真正出精品,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就绝不能浮躁跟风、为写而写、为演而演,否则即使获了奖,仍然禁不起时间的检验,也不可能铸就新时代文化标识。创作应当遵循文艺规律,务必在取向上走进人心,躬下身子去体会基层冷暖、观众心理、市场需求、传播爆点,至少先让自己能感动,才可能真的让人民群众共鸣共情。另一方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愿坐冷板凳”的韧劲。由于评奖机制等综合因素,现在很难按10年的时长排一台戏、磨一部剧,但秉持“长期主义”对文艺创作绝不可缺。传统戏剧是浙江的宝贵财富,我们还有越剧“小百花”、浙江婺剧等闪亮品牌,要坚持剧目新创与经典复排两手抓,努力让浙江戏剧创作走在全国最前列。

二是加强文明探源实证和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5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的指示。在文明探源方面,浙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完全应该也能够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当前,要聚焦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华文明之源、中国海洋文化之源及丝、瓷、茶之源等重点,实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深入推进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考古研究,充分挖掘在全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价值,努力取得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成果,为文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积极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抓好南宋皇城遗址综保项目。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较好基础,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更好统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和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加强国家级非遗项目存续状况调查评估和重点保护。做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后半篇文章”,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



三是推进文化基因解码转化。

文化基因解码是浙江的首创,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进行基因测序”理念的率先探索。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1.0版,下一步要不断深化完善,更充分发挥其赓续文化根脉、活化文化遗产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一方面,继续做好“解”的文章。要结合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进一步健全文化基因库,深入挖掘宋韵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黄帝文化、大禹文化、吴越文化等浙江特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用”的质量。着眼于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推进“文物+旅游”“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文化基因转化示范项目,深化“跟着考古去旅游”等活动,打造文脉传承、文博之旅主题游线。历史文化资源是老祖宗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我们利用它是“零成本”,苏东坡、王阳明在天之灵还会很开心。谋划出好的转化活化项目,就好比请诸多先贤为当代文旅融合站台。要积极抓好“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全国试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进社区、进万家,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强化一个理念,就是推进文化资源下沉激活。只有资源下沉了、激活了,才有利于精准供给和近距离触达。还应看到,资源下沉激活,并非空间的简单转移。随着公共文化资源与基层文化生态相结合、与数字化改革相激荡、与文旅融合发展相协同,将产生强烈的“核聚变”,从而推动供给侧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好享有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把品质提上去,打磨好公共文化空间。

在这里,我着重强调“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此项工作去年首次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对各级公共文化领域的同志是一场硬仗,我知道大家干得很辛苦。今年“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再次入选民生实事,相信经过一年的拉练,大家心里会更有底。民生实事有数量要求,但同时务必讲求质量,真正体现“品质”两字。首先,要提升空间运营质效。光有几个场馆、文化礼堂等硬件设施是不够的,必须载入丰富内容,但光靠体制内的工作者大包大揽也力不从心。要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文化点单”模式,积极培育基层文化空间运营团队,就像城市小区物业公司那样,可以连锁运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其次,要创新公共文化载体形态。各类文博场馆以及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等新型载体,它们的公共空间及设施完全能打通利用。通过创建纵向或横向的公共文化共同体,“一鱼多吃”,既降低成本,又创新功能,将社交、亲子、研学、康养等服务场景多元集成,切实提升文化空间的综合效能。第三,要争取植入文化主题。鼓励文化空间建设与文化基因解码、文化标识打造工作紧密结合,如杭州南宋书房、衢州南孔书屋、台州和合书吧等,都是很好的案例。今年要结合“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选,使更多文化空间凸显主题元素,也更有闪亮个性。第四,要强化线上线下融合。线下文化空间要善于依托“浙里文化圈”应用系统延伸触角,不断拓展“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线上服务+线下增强服务”“线上社交+线下雅集”等形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文化供给与需求间的精准对接和良性互动。

二是把品牌树起来,以“文艺星火赋美”促文化惠民。

“文艺星火赋美”工程经过去年探索,已经到了从文化活动迈向文化品牌的关键节点。这一步如何迈过去?我们要从三个层面着手。在视野上,要拓展“文艺星火”的边界。结合开展全民艺术节、戏曲大联展、“音乐节+音乐角”等系列活动,建成一批“百姓百艺”工作坊,拓展高品质街头艺演的规模。今天上午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谈到要在乡村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我们要整合“文艺下乡”“美育村”“乡村村晚”等活动,形成多元化、广参与的文化惠民平台,推动“文艺星火”从城市向乡村延伸覆盖,从街头文化风景向全民美育和艺术普及提升,逐步形成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现象级文化品牌。在路径上,要健全“赋美”的机制。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开展“文艺星火赋美”演出3000场次以上,主要是指基于一批展示统一LOGO标识的演出场所开展的常态化、高频次街头展演。这是相对狭义、更强调品牌的“赋美”活动。为此,要不断完善组织协调、点位规划、节目遴选、宣传发动等运作机制,并积极引导民间艺人参与进来,更广泛激活城乡“流动艺术雕塑”的源头之水。在重心上,要继续突出杭州的龙头地位。因为杭州的文艺资源最充裕,整个城市的品味也到了追求“尽善尽美”的时代。加上今年是亚运年,更需趁势彰显城市形象,以“文艺星火”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赋美西子湖畔、钱塘江边。今年还要在嘉兴办好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确保高标准、高质量,以各美其美、海纳百川的“南湖时刻”,充分展现歌剧艺术的中国风格、浙江气质。

三是把生态建起来,以社会化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不能光靠政府“有形之手”,关键需要营造政府与社会良性合作的生态圈,包括有效运用市场“无形之手”。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多作探索,争取创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浙江模式”,形成服务效能提升带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反哺提质公共文化服务的良性循环。这里着重强调一点,就是提升文化场馆的运维能力。过去的西湖文化广场就有深刻教训。重建设、轻运营,事实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今年是之江文化中心建成开馆之年,要快马加鞭抓土建收尾和布展陈列,并周密筹划运营工作。省文投集团正着手开展整体运营的相关工作,几家厅属单位务必全力配合,真正拧成一股绳来协同打造一体化公共服务空间。从全省范围看,在坚持场馆公益属性的前提下,以绩效为导向,支持专业化机构或团队参与运营公共文化设施,应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做法。




(四)激发“创新+改革+开放”强杠杆效应


浙江文化历来具有“创新魂”,更是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也靠走“开放路”富裕起来。过去数十年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沧海桑田,同样缘于创新制胜,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神来之笔。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文旅战线务必满怀十足的豪情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各项工作,厚植优秀创新文化,激活文化创新机制,通过破解深层次制度障碍和扩大国内外合作交流,为浙江文化和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进一步改善文旅营商环境。

省委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全省文旅系统必须提高站位,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眼睛内向找自身的工作短板,以变革重塑的思维和实招,推动文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文化娱乐、上网服务等“证照分离”,深化“减证便民”,推广“浙里有戏”“安心露营”等基层实践,以数字赋能促管理创新。当前优化文旅营商环境,要注重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大力推进产品IP化和治理标准化。文旅产品IP化,不只是简单地重视品牌和知识产权,而是让有价值的文旅知识产权,按照IP模式运作并获得综合收益,政府则在版权保护、授权合作、创意设计、数字文创、粉丝管理及运用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服务保障。文旅治理标准化,也不是一拥而上建标准,而是推进四方面转变——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文旅产业为主向产业事业全领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两项工作是系统工程,今年将试点先行,以知识产权保护、授权、运营的一揽子改革创新构建产业发展新内核,以治理标准化营造公平、高效政务环境。要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手段促进文旅治理现代化。完善“信用+监管”,拓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象范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开展文娱领域治理专项行动,加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二是深化文旅治理数字化改革。

文旅系统的数字化改革,在去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项工作永远是进行时。要不断加强系统集成,在后端整体打造“浙文旅”平台,在前端统筹构建“浙里文旅在线”。以“文旅大脑”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文旅系统监测、预测和战略能级管理水平。持续迭代“品质文化惠享”“旅游通”“浙里文物”等重点应用。继去年10月“浙里文化圈”服务端上线后,“游浙里”也在不久将推出,这两大应用都必须坚持用户至上,不断完善功能、优化体验、加强策划,推动注册数、浏览量加速跃升。要推进浙江“文旅码”与“文化保障卡”深度融合,迭代升级“智慧文化云”。深化省厅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省市县应用集成贯通和共享落地模式,形成“一地先行、全省推广”有效机制。



三是推进文旅领域集成创新。

继续探索文化和旅游赋能共同富裕改革路径,文化和旅游部在我省将召开全国现场会,我们要实施持续缩小“三大差距”集成改革,努力提升“扩中提低”文旅贡献率,并在公共文化分人群精准供给方面再破题。要深化文艺院团改革,确保省属“一团一策”落地见效,更好激发院团活力。推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研究制定政策意见,在全国发挥试点探路作用。创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场馆体制机制,完善总分馆模式,探索跨界融合文化惠民新途径。继续培育和推广文旅领域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让科技“第一生产力”不断为“诗和远方”赋能。

四是以开放提升拓展文旅合作交流。

开放发展不仅是浙江经济的鲜明标识,也是浙江文化的天然气质。围绕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强化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文旅产业链供应链提能升级。二十大报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浙江不乏生动的文旅故事,关键要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世界旅游联盟落户杭州的契机,支持联盟开展“湘湖对话”等活动,在主场环境下扩大“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影响力。积极举办“文旅赋能亚运”活动,围绕亚运会亚残运会开展全球推广。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筹备组织好“亚洲之光”文化艺术节,办好“茶和天下·雅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良渚文化论坛、“丝绸之路周”等活动。大力推进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加强跨省域协作,共建杭黄世界级生态廊道、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等。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持续夯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根基

韩非子说:“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统领、组织创新和安全屏障,也离不开各领域、各层面的人才队伍建设。这些可谓发展的根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文旅实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的底盘。我们得像盖房子打地基那样,将全系统的发展底盘夯得更实、筑得更稳。

一是强化党建统领。

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眼里紧盯大局,常态长效开展对党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全系统干部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广泛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清单式闭环落实机制。以“双建争先·提效创优”工程为抓手,在厅系统健全“四优四强”班子队伍,抓深抓实“七张问题清单”,联动开展“破百难、助共富”活动,着力构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五张责任清单”,接续开展厅属单位政治巡察和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创新组织体系。

任何组织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同生物机体一样,应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变革。要大力推进学习型、变革型、勤廉型组织建设。学习型是不间断修炼以突破能力瓶颈的基础,变革型是适应环境和条件变化而把握主动的关键;勤廉型则导向勤勉做事、廉洁守身,勤奋尽责、廉明守正,是将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又稳稳当当的根本保证。按照这样的组织功能定位,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供给。要完善全省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赛马机制,迭代优化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加强重点工作清单化、指数化、标准化管理,并健全督查激励和惩戒措施。组织行为必然与资金使用相配套,要按照“零基预算”理念,探索省级经费年度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地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筑牢安全屏障。

管控好风险变量,是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要坚持守牢文旅系统意识形态阵地,高质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实抓细安全生产,深入推进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开展第三方体检式暗访督查,及时发现、曝光、晾晒突出问题,规范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建立健全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实化、表单化,确保临战照单管用,避免纸上写得丰满、画饼无法充饥。要发挥好旅游安全专委会办公室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建立旅游休闲运动新业态安全监管协同机制。实施文物“除险保安”工程,紧扣“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全面反思管理上的缺陷,统筹人防、物防、技防,强化“智防+制防”,真正将文物安保全方位纳入闭环管理。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

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一支能谋事、能成事、能扛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推进文旅系统干部队伍变革重塑,贯彻选贤任能“四个坚持、八个不”精神,强化“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拼劲、韧劲,着力营造有效机制和良性生态。在省厅机关和直属系统进一步发挥好“头雁效应”,加强梯队建设和岗位交流,推动提升干部整体素质,夯实敢打硬仗、善作善成的团队支撑和能力储备。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文旅实践的核心要素。要启动第二批艺术领军人才“1111”培养计划,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聚。开展“诗画江南、活力浙江”讲解员大赛,持续壮大“三团三社”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高校尤其是厅属院校培养文旅人才的基地作用,有针对性开展紧缺人才、后备人才“订单式”办班,以源源不断的人才接力为事业进步提供硬核支撑。

同志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文旅实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勇扛使命、实干争先,努力完成全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目标任务,以富有浙江辨识度的业绩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在“两个先行”进程中奋力书写绚丽的文旅篇章!



本文由余杭文旅整理编辑

来源: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