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30

*本文首发于文案匠(ID:sun-work),转载请联系


时隔四年

这部吃货最爱的纪录片终于回来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定档春节

奔走相告



先期海报,年味儿十足






预告片,看着都饿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1331tqg4l8&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美食中尝百味人生

在影像里品味道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让你久等了



纪录片最后的一句“让你久等了”,击中了无数颗期盼已久的心。

与前两季不同,据说这一季将在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这样说很官方,但是看一看以往两季留下的精彩,对于第三季的期待更甚。

很多匠友表示,写美食文案抓耳挠腮的时候,看看《舌尖》系列就来电了,舌尖那些诱人流口水的文案,也成了不少文案的灵感库。







舌尖系列 · 资料库

1、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2、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


3、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


4、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

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5、中国的厨房里,藏匿着什么样的秘密?是食材,佐料,调料的配比?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是厨师们千变万化的烹制手法?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6、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


7、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8、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


9、从深山到闹市,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


10、沿袭祖先的生活智慧,并以此安排自己的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这是关于时间的故事,是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秘密。 


11、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


12、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 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13、甜食是人类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作为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蜂蜜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这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


14、古老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15、食材的获得,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


16、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延伸阅读>>



<如果文案匠让你受益,与人分享是对它最大的奖赏>




与其抓耳挠腮·不如现在积累

长按识别

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