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叫醒黎明 擦亮城市——“城市美容师”随访记

杨若男 刘天龙 中国建设报 2022-05-17


作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冬斗严寒、夏战酷暑,肩负着为城市保洁添彩的使命。近日,我们来到北京市西城区的环雅丽都四分公司,深入环卫一线,了解干路保洁、街巷保洁、公厕保洁等多个工种的工作现状。


凌晨4点半,签到登记、领取环卫服和工具后,我们跟随环卫工人谢忠永来到手帕口南街。尽管已采取防寒措施,但站在大街上,仍让人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颤。“干起活儿来就不冷了。”他说。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影响交通,城市道路清扫必须“错峰”完成。“要在7点前完成第一遍清扫,之后1小时至少巡回保洁一次。”谢忠永拿着扫把、背着簸箕,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来回穿梭在人行道上、商户门前、路缘石边,清扫着烟头、纸屑、瓜果皮核、痰迹、砖头、石块等垃圾污渍,确保路面尘土残存量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克。“随意停放的车辆下方最难清扫,随地乱扔的烟头最让我头疼。”他说。


“有油污,来冲一下。”清扫过程中,发现道路上有扫不掉的污渍,谢忠永便用手机拍照,把信息发送至班组微信群内。早晨8点半,机动人员开着高压冲洗车前来处理。一人驾驶冲洗车,一人手持高压清洗枪冲洗污渍,再把污水冲入附近的雨污井里。


比起需要两人协同操作的高压冲洗车,高压洗扫车的保洁效率更高,仅需一名驾驶员便可实现路面清洗、路面清扫、污水回收、喷雾降尘等多种功能,但在推广应用中面临不少阻碍。“驾驶高压洗扫车需要驾照,而有驾照的环卫工人并不多。”综合班组的班长王峻波说。


随着环卫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机械作业转变,新时代对环卫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具备清扫清洁等传统技能,环卫工人还要掌握车辆驾驶、机械化操作等技术。为了解决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针对《保洁员职业技能标准》《机械清扫工职业技能标准》《垃圾处理工职业技能标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鼓励环卫工人通过进修获得使用相关机械的资质,或者通过进修提升文化水平获得更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认定。



除了环卫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环卫工作量大、工资待遇较低也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上午9点,在手帕口南街路西的公厕内,环卫工人李秀全拿着蘸着酒精的毛巾开始当天的第四次消毒。“隔间的门把手要重点消毒。”李秀全说,按照规定,他要在6点到12点、14点到22点,每隔一小时对公厕进行一次消毒,一天消毒十几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环卫行业高负荷运转。除了日常工作外,环卫工人还承担了疫情防控的应急任务,作业量激增、作业时间拉长、安全风险加大,全国180万环卫工人在岗率达到90%以上。在提高机械化清扫率为环卫工人“减负”的同时,亟须提升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水平。


上午10点半,环卫工人韩均华在三义里小区进行街巷的巡回保洁。“最难保洁的是宠物粪便。”他说,按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街巷中的树坑、花池、绿地、公共活动场所应无烟头、无废纸塑料、无瓜果皮核、无宠物粪便、无建筑垃圾、无枯萎树枝等。



“最开心的时候是听到市民叫我‘城市美容师’,心里美滋滋的。”韩均华说。从事环卫工作26年的韩均华,见证了环卫事业的变迁。除了机械化作业方式的转变,让他感受最深的便是环卫工人社会地位的提升。近年来,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很多时候,他们仍然面临着没有休息场所、无处吃饭的问题。谈到工作中最想迎来的改变,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临时休息地点,可以进去喝口水、歇歇脚”。



文字:杨若男

视频:刘天龙 杨若男

编辑:谷梦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3月4日开幕 10日闭幕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完成了!


问小筑 | 2022全国两会,你最关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哪些话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