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快提升现代建筑业绿色低碳智能化融合发展水平

徐松明 中国建设报 2022-11-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具有经济带动作用强、产业周期波动小等突出优势,越来越成为资金密集、知识密集的行业。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圳市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加快提升现代建筑业绿色低碳智能化融合发展水平。

强化清洁低碳转型

加快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


深圳建筑业碳排放约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1/4,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深圳将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加快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

●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持续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对新建民用建筑和新建工业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逐步实施能耗限额管理。

●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


完善建筑碳排放控制标准、技术及产业支撑体系,强化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施工和运维,让绿色成为深圳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用好城市体检成果


建立城市体检成果应用机制,推动城市体检成果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强燃气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里子工程”建设,构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强化产业培育
加快构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深圳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深圳将加速推进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三化赋能”,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协同”,打造现代建筑业的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

●加快建设建筑业生态智谷


聚焦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在龙岗区加快建设“总部集群+研发设计+配套产业”的深圳建筑业生态智谷,打造“智能建造、智慧建筑、建筑节能”产业群。

●推动产业要素互联互通


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围绕部品部件生产采购配送、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建筑劳务用工、装饰装修、工程全过程管理等重点领域,建设行业级建筑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建筑业全要素、全链条互联互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加强建筑市场诚信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大力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完善产业工人培育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工人培育与职业院校教育相衔接;调整企业管理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费用构成,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中单列产业工人职业训练专项经费,作为不可竞争性费用。

强化建造方式创新
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扩大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规模,力争到2025年年底,深圳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不低于5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面积比例达到60%。

●拓展装配式建筑应用


居住建筑以及规定规模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加快向其他房屋建筑和交通、水务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拓展。

●优选装配式建筑技术


重点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建筑工业化建造体系。加快发展模块化建筑,对于标准化程度高、要求快速建造的领域倡导采用模块化建筑。

强化融合发展
加快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借助新技术发展智能建造,是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构建政策法规体系


从税收、产业、科技等方面提出激励措施,将智能建造列为重点科技攻关内容和产业扶持重点方向,支持智能建造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科技专项资金。

●构建试点项目体系


政府投资项目率先开展试点,推行智能建造技术集成应用,与工业化技术、绿色化技术融合应用,拓展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应用场景。

●构建技术产品体系


鼓励各类主体积极申报创新平台,建立智能建造技术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产BIM软件,完善工程全数字化成果交付,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构建管理平台体系


探索BIM报批报建与数字化成果应用,推行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EPC(工程总承包)+监理”建设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

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持续提升建筑业安全发展水平


建筑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深圳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建筑业安全发展。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把推动建筑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坚决纠正“重生产、轻安全”和安全生产检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把责任落实到班组等最小单元上,真正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

●从严监管执法


全面实施“标准化检查、菜单式执法”,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杜绝建筑业的“低水平、老毛病、坏习惯”,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加大对事故责任单位诚信惩戒力度。树立全寿命周期安全理念,推动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处置与养护。建立全过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度、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大力推广智能化监管


加大智能设备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建好用好智能化监管平台,通过先进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弥补传统安全监管方法的不足和低效,提高建筑业安全发展水平。

强化大湾区合作
稳步实施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战略


深圳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对外合作,参与国际竞争,携手港澳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鼓励开拓市场


研究制定“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政策,支持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组成联合体参与国际投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建设。完善国际承包工程信息发布网络平台,为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

●加大开放程度


破除壁垒,推进融合,完善与港澳建筑业企业资质互认、专业人士资格互认机制,规范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企业和专业人士在深圳开业执业试点工作。

●促进标准融合


推动香港先进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在深圳试点应用,加强与香港在工程质量安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标准合作,共同编制深港两地互认的工程建设标准。

●推进产业合作


设置深港合作示范基地,鼓励支持深港企业合作共建现代建筑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建筑业向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系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谷梦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火了!今年冬天,这样供暖有点“热”!700亿元大产业,爆发


城市种植、养护行道树如何避免"绿化浪费"?


读报 |《中国建设报》11月14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