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住建 | 吊车司机“兔先生”

张璞 中国建设报 2023-03-27

悦读

住建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里的暖心事、风趣事,温柔美好的人和流连忘返的景,又或许是洋洋洒洒的诗歌、朴实无华的手记。我们在这里阅读住建人眼中的故事,也阅读住建人经历的人生,欢迎来到这档新开的栏目,和我们一起感受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和有滋有味。



“虽然我30多岁了,但自认为还很年轻,这种心态任何时候都不能少。”这句话从“兔先生”的嘴里说出来,我一点也不意外。

如果不是亲身接触交流,我可能永远不会想到“兔先生”会是塔吊司机小杨的微信名。起初我以为是女儿为他起的,但他的回答却出乎意料。
“因为我生肖属兔,又比较直率,所以才叫这个名字。”这样的回答质朴而有趣,惹得周围工友一阵大笑。
小杨是公司项目部106位机械设备操作司机中的普通一员。在我的印象中,常年与机械设备打交道的人,不说是膀大腰圆,也应当是身材魁梧,否则如何能够“压得住”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吨的庞然大物。
小杨却全然不同,身高大约1.7米,标准身材。可能因为工作太繁忙的缘故,脸上的胡茬早已冒了尖,几乎与鬓角连成一片,汗水将他前端的头发打湿,垂下来一绺贴在额头上,与微信头像上白净的脸庞全然不同,多了几分成熟和沧桑,更像是一位常年奔波在施工一线的中年男人。
“我从20岁就到公司工作了,塔吊开了十几年,后来转型做了履带吊车司机。”他说。
由于工作跟着项目转,需要时常变换工地,小杨在工作中多了几分烦恼。
“工人的素质有高低,与安全意识、技术能力强的工人配合比较默契,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但难免有个别‘刺头’,合作起来不顺畅。”
“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你该怎么办?”我问。
“就像项目部培训我们的一样,做任何事都要先讲安全。工作前我会按照安全规范跟他们沟通,有风险的操作,我都拒绝执行。如果沟通后还存在分歧,现场值守的技术员也会来帮助调解嘛。总之,害人害己害项目的事情坚决不干。”小杨说。
“兔先生”此时表现出强硬的一面。
我接着问:“在项目上,你也应该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了吧?”
“没有没有,项目这边天气情况不稳定,大风天气不少,很多突发情况的处理我还需要学习。”他憨笑着摆了摆手。
几番交谈后,我们熟悉起来,他便向我展示起专业技能。
吊车发动机启动的一刹那,他额头上挂着的汗珠顺着脸颊滴到了驾驶室的地面上。他来不及擦拭,眼睛始终牢牢盯着吊臂的方向。
“75吨的履带吊车最多能吊起16吨的东西。”他边说边操作手柄。
“这块显示屏能够精准显示当前吊臂的角度和最适合吊起的重量。角度越大,起吊的重量也就越大,极限能到78度,最重能吊16吨左右。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一般不会吊那么重的建材。”
看着他缓缓推动手柄,屏幕上的数字也在不断跳动,我这个“门外汉”看得饶有兴味。
除了交流工作,我还对他的工地生活很感兴趣。
“平时在工地生活比较枯燥,下班了我就爱随手拍点东西。”说着他便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七八张晚霞的照片,霞光中三五成群的建设者的身影是那样高大、那样健美。
“这是我坐在驾驶室里拍的,在里面不仅能看到钢筋混凝土,也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听到这句话,我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不一会儿,工友喊小杨吊装作业,我便出了他的吊车驾驶室。
“以后请多在朋友圈里为我的照片点赞呀。”他喊道,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好,一定点赞。”我挥了挥手,坐上了返程的车。
一路上我不断回味着小杨说的话,在工作中不仅能看到钢筋混凝土,也能细心发现美景,那是一位建设者的“诗和远方”。




编辑:姜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关键时刻,环卫洒水车硬核出击!


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博智林助力智能建造发展系列报道(四)


古衢州展新魅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