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城通讯 | 宋韵水城的千年流光——开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纪实之一

常越 中国建设报 2024-01-29

+

《清明上河图》是它的写真,《东京梦华录》是它的传记。这一书一画的结合,带领我们穿越至那个令无数人心向往之的绝世繁华之地——开封。它不仅是“八朝古都”,也是世界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改变的都城,更是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灿烂“宋文化”。


开封宋代铁塔


龙潜之地——见证古今交融


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攻入宋朝都城东京,在城中烧杀掳掠,百姓仓皇南逃,逃亡的人群中有一个叫孟元老的人,望着繁华尽逝,他不禁涕泪纵横。此后避难到南国的他总是回想起自己在东京的那些日子:去大相国寺集市买飞禽走兽,到州桥夜市品珍馐美馔,去勾栏瓦肆看歌舞表演,在虹桥上看船来船往……他用“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来形容那些日子。不知是否因为上了年纪,虽已过去多年,东京曾经的节物风流总是在他脑海浮现,他把这些怅然写进了一部笔记中,既缅怀故土,也慰藉自己,这部笔记就是后来的《东京梦华录》。


如果说孟元老见证了东京繁华的落幕,那繁华的肇始则要从一条街巷说起。公元937年,一个乳名唤作香孩儿的10岁男孩跟随父亲举家搬迁至东京,居住在新曹门里的鸡儿巷内(即今天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两年后,他的弟弟在此出生。可能连香孩儿自己都想不到,多年后他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黄袍加身”,他就是北宋的缔造者宋太祖赵匡胤,他的弟弟则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一条小巷出了两位皇帝,名声大噪,人们遂将“鸡儿巷”更名为“双龙巷”。


双龙巷东西全长500米左右,是开封老城区内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传统居住区。在河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1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中,双龙巷作为开封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成功入选。


双龙巷


为了延续历史文脉,近年来,开封市对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修复提升和活化利用,在保持原有的街巷肌理和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对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进行了整修。现如今,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以主题客栈、名人故居、非遗展示、文创手工、时尚网红产品、特色餐饮等为主要业态,赋予街区文化传承、风貌再现、旅游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开封市将街区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强调公众参与并结合“城市双修”和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工程改善民生。


漫步街巷内,可以看到一些修复完成的明清风格四合院,以及一座座复原的门楼,青石板路面上纵横交织的条纹仿佛历史的褶皱,诉说着过往的沧桑。忽然,一阵嬉笑声打破了街巷的寂静,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现实,原来是静宜中学的学生到了晚上放学时间,学生们三五成群,嬉戏打闹,他们行走在街巷中,也行走在历史中,古今就这样和谐地在双龙巷交融并存。


本报记者在开封市规划展示馆采访 


一渠六河——再现宋城水韵


公元960年,称帝后的赵匡胤遂将都城定于汴梁(今开封),之所以定都于此,正是看到了开封城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优势和“天下之枢”的中心地位,作为著名的北方水城,开封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和“一苏二杭三汴州”的美誉,一段繁华盛世也就此拉开序幕。


历史上的开封,是一座运河城市。北宋时期,东京被称为“四水贯都”。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这四条河或绕城而行,或穿城而过,宛若玉带,辐射四方。特别是汴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之财物皆从汴河而来至东京交汇,使得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极为繁荣。“汴河通,开封兴”,这句在开封广为流传的民谣,说明了大运河与开封的关系,而这种城水相依的规划,更是影响了后世1000多年运河都城布局和城镇形态。可以说,运河不仅形塑了开封的城镇格局,更是开封的灵魂所在。


大相国寺


可由水兴,也由水败,“汴河通,开封兴”的下半句则是“汴河废,开封衰。”没有哪一地的人民对黄河的感情像开封人民这样复杂过,运河的兴盛造就了登峰造极的“赵宋之世”,让开封人民引以为傲,而天灾与人祸相交织的黄河泛滥又让开封人民一次次饱受灭顶之灾,再加上漕运的衰落,开封城渐渐失去了往日光环。


“亭台楼阁、勾栏瓦肆,转眼间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紧接着滔天洪水如猛兽扑面而来……”这一幕是古马道遗址博物馆结合古马道遗址立面和古迹地面,创作的裸眼3D动画,为人们再现了“开封与水”的千年羁绊。


在古马道遗址博物馆,层层叠压的古马道(古代城墙两侧供车马人上城墙的斜坡)不仅证实了开封“城摞城”的传说,也是那段苦难历史的直接见证。从发掘的深基坑中人们能够清晰看到厚达2米的黄沙淤积层,基坑中间则是一处门楼倒塌遗址,据讲解员介绍,当时城内平均水深2~3米,几乎所有建筑都已经淹没在水下,淤积层还有一些逃难的物品和散落的铜钱,推测是一对母子为了躲避洪水来到门楼之下,但最终还是不幸遇难。


地处黄河之滨的开封,4000多年的发展史与黄河息息相关,与黄河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如何让黄河成为开封人民的“幸福河”,如何再现宋城水韵,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是历史赋予开封的担当。


近年来,宋都古城保护先后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据开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徐炳哲介绍,为了再现宋城水韵,开封市抢抓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城市水系联通工程,突出黄河流域文化主线,展现宋都古城与黄河的历史纽带关系。古城外通过“一渠六河”项目引黄入城,再现城水关系。如今的“一渠六河”,与经过精心修缮后的城墙交相辉映,再现开封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风貌,成为古都最具文化特色的名片和新地标。


一朝入画——梦回千年繁华


轻易不敢触碰,怕一碰,梦就碎了;


却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闯入;


如果能够穿越,就穿越到大宋最繁华的季节。


亭台楼阁、勾栏瓦肆、漕运虹桥……置身清明上河园之中,相信不少人都会产生“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穿越”之感。


一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张择端手捧《清明上河图》的雕像,只见他身着交领长袍,目视前方且神情严肃。可能他也不会想到,历史竟会是这样一个轮回,千年之前,因为有感于东京彻夜不眠的繁华,他以细致的线条将东京的贩夫走卒、车水马龙、青楼画阁等繁华景象定格在一幅5米多长的风俗画卷之中,千年之后,人们又会以他的画卷为蓝本,将其搬到现实。


清明上河园是仿照《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以1:1的比例还原了画卷中的驿栈、民俗风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等特色,无论楼宇布局还是街道纵横都与画中描绘的如出一辙,甚至客栈、茶肆的招牌、字号,也都保持宋朝原样。


沿着园中的路径直向前,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虹桥,只见桥身鲜红,鲜艳动。虹桥始建于1050年,为我国十大古桥之一,也是《清明上河图》的构图中心。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在旅游旺季,园中人熙熙攘攘,不少人在虹桥上拍照打卡,园中的工作人员、小商小贩们也都身穿宋朝服饰,在宋朝的背景下汴梁风情与实景结合,仿佛穿越到东京最繁华的街市,成了一名大宋子民。


清明上河园的虹桥


园中建筑以《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色彩上以灰、白、黄、茶、赭为主,如表现宋代科技文化的拂云阁,代表宋代园林文化的水心榭、丹台宫等,单体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屋顶形式丰富多彩,在原有庑殿顶、悬山顶的基础上,不仅出现了歇山、卷棚顶,而且创造了勾连搭、十字脊、工字脊等屋顶组合。建筑形象清雅柔逸,屋脊、屋角起翘,给人以轻灵、柔美、飘逸的感觉。


“《岳飞枪挑小梁王》很好看,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位上海游客在游园后给出的评价,此次他携一家四口专门来游园。据介绍,园中不光有宋文化的静态展示,还有活态传承。游客口中的“好看”就是指园区开发的具有宋文化特色的实景演出。据介绍,像《岳飞枪挑小梁王》《大宋·东京保卫战》等演出很受欢迎,可以让人们沉浸式感受宋文化魅力,从“名画”到“名园”,清明上河园已成为宋文化活化的标杆。


在开封,“活”起来的不止“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开封府衙包拯的铁面无私、天波杨府杨家将的满门忠烈……特色鲜明、创意十足的宋“潮”文化元素遍布大街小巷,仿佛一幅宋韵流淌的画卷在人们眼前铺开。


摄影:胡春明
编辑:杨鑫悦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携梦想入怀 向春天出发——2024年新年献词


回眸2023,“小筑”记录下这些难忘时刻


2024年天安门广场第一场升国旗仪式!祝福祖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宋城通讯 | 宋韵水城的千年流光——开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纪实之一

常越 中国建设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