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时评 | 家门口健身要“见缝插针”

刘纯银 中国建设报 2024-01-31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只是很多时候,距离让健身变成了一种“奢侈品”,不少体育场馆距离居民区太远,本来用于健身的时间更多地花在了奔向体育场馆的途中。“15分钟健身圈”解决的正是“远”的问题,让健身能够“触手可及”,让健康生活离人们更近。


“15分钟”不仅是一个具象的时间刻度,它也是城市服务的内涵外延,体现了城市对于健康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只有把健身落实到人们的“家门口”,才算把事情办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如何让“15分钟健身圈”圈出民生的大幸福,“见缝插针”是关键。


首先,可以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城市边角地等“金角银边”空间资源,见缝插针建设市民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拓展群众健身空间。例如把废弃厂房、桥下空间、滨江滩涂等城市空闲场地改造成体育运动场所。


其次,还可以从现有市政设施等方面入手,集约利用区域资源,将健身场地建设与公园绿地、广场小区、步行道路相融合,让群众能在居住地附近找到可供开展慢跑等体育活动的场地及设施,不仅有利于带动全民健身热潮,也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最后,为更精准地打造“15分钟健身圈”,相关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线上和线下采集居民健身的大数据,了解运动者的运动时间以及运动习惯等,为下一步健身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投入提供方向性指导,更有利于盘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另外,还可以将现有及新建健身场地设施纳入智能化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监管、智慧赋能、全民参与,形成体育健身线上线下联动网络,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宜居城市不只包含了硬件设施建设,更包含了人文精神。恢弘大气的体育场馆是城市的地标,小而美的运动场地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15分钟健身圈”圈出的不仅是可丈量的城市空间,还有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期待。



编辑:王晓晖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收藏!2024全年就业攻略来了


政研观察 | 扎实做好住房和房地产工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设时评 | 家门口健身要“见缝插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