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观察 | 社区基金为居民港湾建设造血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探索设立社区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社区,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调配,是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创新举措。目前,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积极支持设立社区基金,用于开展社区营造、社区服务、社区改造等一系列促进社区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公益项目,为办好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更好回应群众关切探索了有益经验。
创新多元供给模式,构建社区更新资金“蓄水池”。社区基金作为社区内生的、以资金为导向的治理主体,有助于改变以往由政府财政单一提供社区公共事务资金的局面,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运营。比如,成都市黉门街社区创新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三位一体的“政企社”合作模式,设立黉门宜邻社区发展治理专项基金,在原始资金积累的基础上吸纳企业捐赠和居民捐赠,并通过探索社区资产的公益化运营,在“种子基金”的基础上持续注入资源;社区将闲置的公共空间进行改造,租借给市场机构开展教育、养老、托育、食堂等社区商业活动,建立透明公正的收益分配机制,将社区资产运营所获得的盈利资金按比例纳入社区基金,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实现多方共赢。
发掘市场服务盲点,充当社区公共服务“催化剂”。社区基金聚焦“当前商业企业不愿做,社会组织不专业,政府提供服务不充分”的服务领域,填补社区服务空缺和盲区,用社区基金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以社区环境小微更新为例,规划科学、绿化得当、干净舒适的社区环境,如今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社区居民对提升院落附属设施、升级公共闲暇空间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社区基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改善社区花坛窄小、车棚垮塌、楼顶漏雨、公共水管破损等问题,让社区的大事小情有人管、有钱办、有章循,有效改善了社区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细微之处着手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发挥资源链接优势,打造社会公益资源“交互台”。社区基金集多重角色于一身,既是支持社区公益事业的“造血者”,也是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动员者”、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推动者”和“协调者”。作为社区支持组织和开放中介平台,社区基金依托其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挖掘新型资源主体、吸纳多元化资源,强化跨界主体间的合作,实现社会资源点、线、面、体的链接与拓展。社区基金与市场化机构一起,在互惠互利和协同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服务链。社区基金能够发挥其扎根于社区的在地优势,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取之社会,用之百姓,建设社区,服务居民”的资源循环。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发挥好社区基金在改善社区民生、整合公益资源、拓宽资金渠道、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强化社区基金“政府引导+社会化发展”路径,将社区基金作为各类政策举措在社区层面落地的有效载体,撬动更多社会资源为社区治理注入“源头活水”,抓好为民谋利的“小事”,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百姓,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早安,新闻早班车来了 | 2024-10-12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三批)
随机抽查!发现燃气泄漏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