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ABB盐田分展,展开你与城市的对流!
“对流城市”呼应了本届深双主展场的主题“城市交互”,“对流”即“交互”的形式之一。展览将呈现历史与现代科技在此交汇冲击,保税区的边界将被打开并与城市空间融合。”对流城市“同时期望以“全球经验”与“在地对话”两个思考维度,通过国际视野与实践行动共同打造从地方到世界的维度升级,奏响盐田蜕变的序曲。
建筑策展人
对应展览结构的【多孔而水平:未来的都市】【串流自然,逐水而居】【打开保税区】及【盐田时刻】四个单元,展览整体上从“全球经验”与“在地对话”两个思考维度进行:第一个维度“全球经验”是指展览以世界性的目光,选取来自全球各地与重要城市的研究与实践案例,作为大湾区的城市发展的参考。国内实践案例则通过研究中国水城与滨海城市区域的规划发展,作为盐田未来发展的他山之石。
第二个维度是“在地对话”,参展人研究盐田独特的环境与背景,并利用科技展现城市的多重面貌。八位艺术家深入考察盐田风土,从在地元素提炼创作灵感。工业厂房化身成大型壁画作品,呈现本地独有的阳光与朝气。从海洋生活场景的美学探索,到保税区内珠宝工厂的细致记录,本展览用常民生活故事回应当代城市需要的人文关怀。
“对流城市”期望结合全球经验(Global)与在地对话(Local),创造从地方到国际视野的“盐田策略”(Glocal Yantian),为城市的未来提出崭新的思考方向。
《大巴黎远景规划》
参展人:宝拉·维嘉诺
《中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美丽中国的空间格局》
参展人:土人设计
《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连接着纽约城市的公共空间,激活着城市的动力更新。在高线一期景观工程近十年后,高线公园重新崛起,成为备受大众喜爱和赞誉的城市设计项目。高线公园不仅改变了一个社区,它也影响了大众在全球范围内对城市设计的更深刻理解。
《边界生态学:盐田全景图》
参展人:史蒂芬·格雷/卡洛琳·史密斯/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这组照片讲述了位于香港新界东北到深圳盐田的循环旅程。在这次穿越边界的旅程中,通过将空间和时间压缩于一体,创造出环境上的强烈对比。从后工业化的工厂大厦和海滩,延伸到荒地和豪华住宅。边界的概念因此而扩大,使其并不只是一条往返线路,而是一个生态区域,从而构成深圳与香港交织的立体交流网络。
《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
参展人: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此项目针对民生码头近百年的滨水工业遗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改造、置换与连接的研究。基于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作为景观基础设施激活水岸断点与强化游憩体验,重启了城市环境中的需要保持的平衡及感性,使其为一个日常维度服务人民的城市焦点滨水空间。
《盐田与集装箱》
参展人:NOW(谢怡邦、丁慧中)
在为人熟知的改革开放背景下,盐田港已从一片村落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如何看待日常货品的大量流通?在大规模制造的工业环境中,相比于服务性的过渡空间,人们是否更将这个环境视作潜力和转变的象征?
《绘制无形:次协调、设计与虚构》
参展人:Form Axioms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费德列克•鲁伯特/伊娃•卡斯特罗
作品通过探讨环境变化和相关的人为因素,来思考流动社区群岛的可能性。通过探讨设计后,实现人类在部分海域共享和定居的全新的生活模式,想象人类在起伏不定、变化无常的全球公共水域上共同生活的形式。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最终重塑地球机理。
《在变暖的地球,与自然的设计》
参展人:阿尔弗雷多·拉米雷斯Alfredo Ramirez/
英国建筑联盟景观城市主义研究所(AALU)
在全球变暖造成的环境问题下,本作品给位于海岸与自然山林之间的盐田提供了一个想像。建筑联盟景观城市主义研究所(AALU)的研究小组介绍完整的方法学,海洋主题的研究成果呈现了南极海域的生态与全球人类生活的关系;自然主题的研究成果则预想了一系列大自然重新回归人类城市的场景。
《岸线与边缘:水生金》
参展人:握手三零二
作品通过探索深圳的文化地理与人文历史,使本地居民进一步了解盐田区内包括沙头角、中英街的历史进程,从而培养本地居民的归属感。通过四张由参展人原创的艺术地图展现出深圳的多元文化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鲸鼓》
参展人:白小刺
作品由户外公共雕塑和室内文献两部分组成,户外部分,以玻璃钢为骨肉,一比一制作抹香鲸原貌,力图恢复其湿漉虬然伟岸沧桑之态。室内文献作品位于展馆三楼。
《对流》
参展人:朗图建筑 (冯志锋、周建杰、张道铭)
在“对流城市”的主题下,朗图建筑尝试将城市中的“流”( Streams) 可视化,形成地面与空中的线条,并取材保税区内常见的材料,成为整个装置的造型元素。“流”的线条引领观众从保税区西门进入,引导视觉延伸至空中,地面的街道家具将激活园区的公共空间。
《盐田城市家具》
参展人:山姆•贾科布工作室
这个作品将目前的道路变成了一个场所,有助于将保税区转变为一个更加注重行人的区域,观众与工人皆可使用,提升了大众思考未来改造后的可能性。在功能上,这个作品既是雕塑又是街道家具, 造型灵感来自沙头角保税区内的的建筑与造型元素。
《关于连结的第V种方式——层/叠》
参展人:毕蓉蓉
毕蓉蓉在公共艺术实践上重视自我感受、地域和现场的“连结”,这件巨幅作品是深圳最大的壁画之一。她在不同旅途中采集所遇见的对象物,把它们转换至绘画之中,以形、色、线之间的递进交叠而不断地创建空间和层次上的关联。在这种关系中,艺术家认为光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连结穿梭在其中的记忆碎片。
《关于连结的第L种方式——收/放》
《关于连结的第C种方式——浮/引》
参展人:毕蓉蓉
毕蓉蓉模仿了当地常用的一种渔网编织方式,用冷光线和编织纹理组合成与展厅等高的渔笼,不同比例的渔笼,使它们的功能关系随之产生了变化。
铁锚从墙壁穿出,在墙壁的另一面,缆绳穿过浮筒被绷直在锚杆和16米远的另一堵墙上,两面墙壁被巨大的抓力拉扯,艺术家模仿这种抓力,在展厅空间中建立一种新的力量。这是艺术家在展厅空间里考察的另一种连结。
毕蓉蓉认为,连结的方式随空间和时间而被无限生发,这四个连续作品中,以罗马数字V、X、L、C(对应阿拉伯数字5、10、50、100)为艺术家实施的几种跳跃而递增的编号方式,暗含其中或存在的无数可能性。
《彩虹》
参展人:李景湖
李景湖用一个美妙的观念支撑起现实中不曾看到的浪漫。作品具有社会性,艺术家在民间征集能代表个人理想颜色的一件生活用品,将重新排列聚集在一起的日常之物,形成一道有序的色彩景观。这既是集体理想的象征,也是城市景观的缩影。
《建筑》
参展人:周钦珊
周钦珊一直参与建筑和改造的实践。艺术家对空间理解有一套独特的数字分解计算法,她把感知当做存在的居所,日常纪录瞬息万变的想象,认为绘画更容易呈现感知到的精神性。
—
-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ALYA)
奇域博物馆(Curiosity Museum Studies Center)
Form Axioms
握手三零二 (Handshake 302)
New Office Works(NOW)
朗图建筑 Rito Urban Associates(RUA)
Rural Urban Framework(RUF)
Sam Jacob Studio
土人设计 (Turenscape)
-
英国建筑联盟 景观都市学院(AALU)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Harvard GSD)
威尼斯建筑学院(IUAV)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城市研究所 (Lab-U,EPFL.)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
定位地点:盐田区海山路沙头角保税区西大门
停车地点:盐田区壹海城一期停车场
主 办 单 位 | SPONSOR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Shenzhen Yantian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承 办 单 位 | ORGANIZER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盐田管理局
Yantian Administrat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 Planning and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协 办 单 位 | CO-SPONSOR
华润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China Resources Culture and Sports Development Co,.Ltd
合 作 媒 体 | MEDIA PARTNERS
合 作 伙 伴 | PARTNER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
本文内容由RITO ART制作
/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 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城市\建筑”为固定主题,以关注城市和城市化为使命的双年展。2019深双盐田分展:「对流城市」已拉开帷幕,敬请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