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火了,生态宜居乡村还远吗?!
最近网络上最火的一句话,无疑是“你是什么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其他垃圾?...”虽然纯粹恶搞,但从7月份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网友们一片哀嚎:“我妈做饭用了半个小时,垃圾分类用了一夜”、“珍珠奶茶,还敢喝不完吗?”、“手撕小龙虾,还敢点吗?”诸如此类的段子,还有很多...
虽然上海垃圾细分,让不少网友跌跌吐槽,但非上海人士,也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竟官方明确指出,在2020年到来之前,全国46个重点城市都要开展这项计划↓
你的家乡(所在城市)是不是榜上有名?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将上海垃圾分类与北京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对比,并从不同角度抨击上海垃圾分类标准,引起一片热议,朋友圈各种争论.....
这种带有地域属性的标准争议,真的么有必要,“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其实,万事开头难,只要大家熟记分类标准,按规则执行,毕竟习惯成自然,相信垃圾分类不再会是大家生活的困惑,而是帮助清洁工远离病菌和造福下一代,乃至下下下一代的千秋伟业~~
益
不信,我们来看世界其它国家垃圾分类后的发展:
日本零垃圾-最美小镇:德岛县的上胜町小镇
垃圾分类,上海4种,日本其它地方至少8种,而上胜町小镇20多种垃圾分类标准:
▲上胜町2010年的垃圾分类规则
这个缺少系统化垃圾回收体系、没有先进垃圾处理技术,但凭着居民垃圾分类,他们做到了全镇只设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
惊讶?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专业人士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如下几点:
1.严苛的垃圾分类
除了大的分类标准之外,小类划分为45个:
1)矿泉水瓶盖、贴纸、瓶身分开归类
2)连玻璃也得分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
3)口红膏体属于「可燃物」
4)口红管则是「小金属物」
5)一只袜子算是「可燃物」
6)两只袜子属于「旧衣料」
PS:就连牛奶盒也必须,折平、洗净、晾干
2.鼓励重复多次使用物品
比如上胜町小镇开设了Kuru-kuru店铺,居民们可以免费交换闲置的旧物;工厂雇佣不少工人,利用废弃物制作袋子、衣服和玩具,解决部分就业同时让资源充分利用。
3.成立零废弃学院
这是一个专业培训和宣传垃圾分类的学校,学校会举行很多零浪费、零垃圾的活动,可以说“回收”“再利用”“垃圾分类”已经融入上胜町人民日常生活中。
上胜町《零垃圾宣言》:
1.提高个人的生态意识;
2.通过推进再利用和再循环模式,在2020年之前实现垃圾零焚烧/零填埋;
3.加强与世界各地有共同理念的社会的联系。
就这样开始犯难的垃圾分类标准,坚持16年之后,现在的上胜町小镇不仅空气好、水质高、树木茂盛,甚至树叶都可以采摘下来,卖到各地的料理餐厅,据悉,这里的老人,通过卖树叶,人均每年能挣上千万日元(相当于58万RMB).....
这个曾经隐匿在森林群山之间,名不经传的小镇,通过实施垃圾分类之后,火变世界,甚至成为日本最美小镇,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垃圾分类实施,不仅让上胜町小镇环境发生了变化,更通过垃圾回收再利用,带动了上胜町小镇的第二产业,甚至是后来的第三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瑞士乡村垃圾处理系统
作为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之一,瑞士政府非常注重全民族环保教育,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一般来说,瑞士垃圾分为:
1)纸壳、纸板、报纸、杂志是一类;
2)塑料制品(包括饮料瓶,有的还要按颜色区分)是一类;
3)玻璃制品是一类;
4)厨余垃圾单独处理,要购买可回收垃圾袋;
5)电池等电子产品,一般要去集中的专门地点处理;而大型的金属垃圾是有专人来清理的,一些地区也会设置专门地点,允许居民定期向指定地点仍上述垃圾。
因此,在瑞士,你会看到很多人开车丢垃圾~~
为了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瑞士政府还编制了垃圾收集及基础处理宣传册发给居民,使居民掌握相关知识。
另外,瑞士官方或民间也会有各种类似“垃圾零浪费协会”的机构,宣传善待垃圾、帮助居民正确处理垃圾。如果分错或乱扔,是会被罚款的......
因此,过来人总结道,想在瑞士生活,你要先学会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后,中国生态宜居乡村还有多远?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的总要求,逐步完成现代化农业建设。而这其中,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生态宜居乡村,不仅包含垃圾处理,同时也包括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业务能力逐步提升;
2)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概况的说,就是改善农村基本生活环境和完善农村生活质量精神层面的追求。一个是外在表现“美”,一个是内在感受“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既要全面安排,又要突出重点。也就是说,要坚定落实好“一控、两改、三增、四节、五循环”等工作措施。
“一控”即控制污染物排放;“两改”即改房、改厕;“三增”即增绿、增彩、增湿;“四节”即节肥、节药、节水、节;“五循环”即加速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五个主要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
乡村不同于城市,其最大优势当属生态环境与乡土人情,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宜居乡村。
而这个过程,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做到既“求生存”又“求生态”。我们还在路上!
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犯,请及时联系,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