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港”!那些年青白江人追过的港风……

Piero 10 成都青白江 2022-08-12


25年前的7月1日

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从此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回首过往

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

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

紫荆盛放,风采依然

不仅长期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

香港文化亦影响深远

记录了东方之珠的光辉与繁华

港影港乐港剧乃至"港风"穿搭

在几代国人的青春里留下了深刻烙印



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就让我们一同细数和回味

那些年追过的“港风”记忆……




80年代中期,改革春风吹满地,83版《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大侠霍元甲》等先后引进、播出引得全国万人空巷。每到电视剧播出的时段,川化、成钢等各大厂区的的宿舍里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等待好戏上演!《上海滩》《万里长城永不倒》《铁血丹心》等主题曲也随之成为时代经典,尤其“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浪奔,浪流……”唱出一腔热血和家国豪情,激励着那时的人们在这片热土上为工业建设而耕耘、奋斗。


1984年的春晚,香港歌手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一夜之间风靡神州大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中心重千斤...”唱出人们对祖国的深情眷恋!而张明敏在春晚上西装+围巾的款式也和周润发帅气的“小马哥”风范一样,成为那些年青白江时髦青年的流行穿搭。



《最佳拍档》《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家有喜事》等各类题材经典影片扎堆上映,徐克、吴宇森、王家卫等各类电影从业者不断奋斗,成就了“东方好莱坞”的黄金年代。彼时的香港电影既有时尚酷炫、气场强大的画面,又积极弘扬着传统文化,展示着东方人的细腻、精巧、有趣。

继李小龙的硬派格斗之后,成龙的《醉拳》《A计划》《警察故事》《城市猎人》《我是谁》……将功夫喜剧发扬光大,也通过"玩命"式的拼劲和真功夫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英勇无畏!更通过“成龙电影”这一超级大IP,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另一位功夫巨星李连杰,则成就了《黄飞鸿》系列电影(换用今天的说法,不妨叫做“黄飞鸿电影宇宙”),“下可悬壶济世,上可舍身为国”,黄飞鸿的传奇一生,感染着无数观众!“香江才子”黄霑以古曲《将军令》而作、铁肺“大魔王”林子祥激情演唱的《男儿当自强》BGM一响起,瞬间让人热血沸腾。城厢古城自古有爱国、尚武的情怀,武庙文庙并立,更曾孕育辛亥革命先烈彭家珍等英雄人物,走进城厢,感受千年历史,同样让人心潮澎湃。




当年的青白江电影院门口,常贴着《青蛇》《梁祝》《新龙门客栈》《甜蜜蜜》等电影的海报。而岁月的变迁,不仅体现在港片的流转换新,也体现在从在大街小巷的录像厅里观影,到去租赁店租录像带、VCD、DVD回家看的时代浪潮……

↑当年的青白江,你还记得吗?


90年代,周星驰异军突起,香港影坛迅速形成“二周一成”格局。“无厘头”喜剧代表作《九品芝麻官》至今常在央视“六公主”回放,而宋朝不止“开封有个包青天”,与包拯齐名的一代名臣——“铁面御史”赵卞同样清廉俭朴、刚正不阿。赵卞入蜀赴任时,仅携一琴一鹤,对江水明志“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青白江正因此得名。其一生践行的清廉之风,也在青白江这片土地千年传承,“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是如今青白江人孜孜追求的品格。



剑走偏锋的《大话西游》更是在彼时大学生群体的热捧中,成为一代经典。无论“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还是“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之类的台词,抑或如片尾BGM《一生所爱》的吟唱,都是80、90后青春记忆里念念不忘的情愫。本地最早一批上网冲浪的“老网虫”,在玉带巷或者果市巷的网吧里,常常把剧中人物或者经典台词作为OICQ或者MSN的昵称和签名,并在BBS和E-mail上据此各种造梗、玩梗。



这里的时尚青年也热衷收藏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Beyond、“四大天王”等港星的专辑,追捧属于那个时代的“爱豆”。从磁带到CD到MP3乃至无损、Hi-res音乐,从电视点歌台到QQ音乐、网易云到B站、抖音再到打个“飞的”听演唱会,听歌方式随着时代进步而飞跃,而《沧海一声笑》《千千阙歌》《海阔天空》《潇洒走一回》《吻别》《女人花》等金曲传唱至今……



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和琼瑶言情小说一起,成为当时青白江人最爱的通俗读物。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鹿鼎记》……也成为长盛不衰的国民经典。学校的走廊上、成钢小区游乐园的草地旁,男孩子们常常会学着电视里的招式,进行“降龙十八掌”VS“乾坤大挪移”的PK……



不只金庸剧,TVB、亚视出品的《大时代》《刑事侦缉档案》《寻秦记》《珠光宝气》《巾帼枭雄》……一系列港剧,也曾陪伴着各年龄段的观众。那时候“平平无奇”古天乐还没有晒黑,“乌蝇哥”“非凡哥”“渣渣辉”也还没有成为表情包或网络热梗,但“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始终是至理名言,一如青白江人开放包容、乐观进取的精神。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人们在凌晨守着25寸、29寸乃至32寸的“大彩电”,观看香港回归仪式。《东方之珠》这首金曲,比以往更加真切和深刻地印在华夏儿女的心头。同样在这一年,刘德华的《中国人》亦传唱大江南北。“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的豪迈,以及“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的隽永,无不激荡人心。



新世纪明晃晃地走来,而王家卫朦胧胧的电影越来越受到一众文艺青年的青睐。


“二零零二年七月三号晚上八点二十分四十七秒,我在川化一村的杂货店买了一盒双麻酥,上面的生产日期,是五月三十一号,那一天,我在新广场正中央喷水池的旁边,第一次遇见长发的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方便面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直到遇见你,我才发现,那种感觉,是不会过期的。”二十年前,王家卫式的表达,往往成为彼时文艺青年的表白利器;一如二十年后,王家卫式的画风,日益成为如今视频博主的流量密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至今日,本地旗袍协会的女性,也常常仿照《花样年华》,用旗袍展示她们不负时光的花样年华。



从90年代《卡拉永远OK》到新世纪初《K歌之王》再到后来串烧经典的《劲歌金曲》,陪伴了一代代青白江“麦霸”的诞生之路,而从歌舞厅到家庭影院到KTV再到如今直接用手机APP开唱,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从川化步行街到杨柳街到如今各大商圈、综合体林立的城市更新。



随着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内地的文化产业亦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香港创作者参与到内地题材的摄制,《中国合伙人》《红海行动》《夺冠》等作品叫好又叫座!当年观影的职工俱乐部已成为这座城市珍贵的历史遗存和工业记忆,如今遍布在主城区和城厢古城的各大影院吸引着新时代的影迷和观众!



与此同时,近年来青白江越来越受到电影人的关注和青睐,频繁成为热门影视剧取景地。当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工业记忆厚重而深切,那些时代留下的房屋建筑仍立于城市一隅,在光阴与现实的交叠中,成为这座城市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记。众多影视剧组和明星大咖踏上这片土地,拍戏之余,亦感受到这里时代更迭、城市更新的魅力。当年的青白江人,常常在港片里领略中环、铜锣湾、油尖旺等地的风光,如今的青白江人,时不时就能在《创业时代》《我的姐姐》等热门影视中发现身边最熟悉的风景……



这里的Z世代年轻人也追随潮流,不时在城市的各个场景,来一段潮酷的“港风”自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前些年越来越多的时尚青年通过香港等地海淘、代购。而如今,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路时尚达人、买手,身处青白江即可尽享物美价优的全球商品。




曾经,“港风”刮遍内地,作为较早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四川人,过去常把香港打上时尚潮流的标签,久而久之,“港”成了四川人口中时髦、厉害的代名词之一,诸如:“家门口就阔以逛AAAA级景区凤凰湖,当一个青白江人,有点港哦!” “好港!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突破2万列咯!” “打造‘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推动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青白江太港了嘛!”……


而随着成都国际铁路港不断建设

和中欧班列(成渝)火热开行

如今的青白江已成为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港口

也正因为这片硬核的陆港

这个坐拥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

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机遇的城市

不仅“真香”,更“越来越港”!





推荐阅读











主管: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主办:青白江区委网信办、青白江区委外宣办、青白江区融媒体中心青白江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运营热线028—833068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