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这点,再逼孩子认错也没用
文 | 暖暖棉花糖
小区有个名符其实的“小霸王”。和小朋友玩耍,不是推倒邻家弟弟,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每次闯祸,只有父母为孩子赔礼道歉,孩子连句“对不起”不说就跑。有一次,孩子的父母终于被逼到爆发的地步,责令孩子一定要当面跟对方道歉,殊不知,孩子却一屁股坐到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这样的景象不少见,当你看到孩子做错事,却并不为自己的行为而认错时,你有没有逼过他说“对不起”呢?
如果孩子不主动,
道歉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久前在超市发生的一幕:一个妈妈抱着两三岁的孩子排队付钱,孩子朝前面的奶奶头上就是一巴掌,妈妈呵斥了他。不多时,孩子又伸手去抓奶奶的头发,妈妈又呵斥了他,这时的声音已提高八度。当同样的行为再次发生,妈妈打了孩子的手掌。孩子拉过妈妈的手,狠狠地咬了一口,恼羞成怒的妈妈在孩子屁股上打了几下,并勒令他跟奶奶道歉。孩子没命地哭喊起来,就是始终不肯开口。最后,几乎是以当妈的暴力来结束这场战斗——孩子终于妥协,道歉。可年幼的孩子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吗?我甚至怀疑,孩子根本都不懂发生了什么。
让孩子认错,给人的感觉比较有教养,另外,能有效缓解紧张的人际矛盾……这两点,或许是很多家长热衷于逼孩子道歉的最直接原因。可美国心理治疗师Jenise Harmon——一个女孩的妈妈坚决奉劝家长戒掉这个习惯,为什么?她说:“若孩子不是主动,这样的认错就没意义。”事实的确如此,如果孩子只是迫于父母的“淫威”认错,而非真正认识到错误所在,多数情况下,同样的错误又会再次发生。
在Jenise Harmon看来,让孩子学会说“对不起”,并不是因为那只是句礼貌用语,她更想的是让孩子知道怎样与人相处,更想教会她每当犯了错,她自己能及时识别出来。Jenise Harmon说:“我想永远让良知指引我女儿。如果我能帮助她培养识别正确及错误的意识,以后,不管我在不在她身边,那都会是一个永恒的礼物。”
与其逼孩子认错,
不如培养其自省的心理能力
想起多年前认识的一位朋友。一次我到她家吃饭,她两岁多的女儿不知为何把妈妈盛好的饭都推到地上,我本以为孩子会被训斥一通,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朋友把孩子抱到房间,跟她沟通了很久,直到孩子似懂非懂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事情才告一段落。
后来我问:“孩子这么小你跟她讲这些有用吗?”她告诉我:“孩子虽小,却并非没任何理解能力。我跟她讲道理,启发她思考自己行为的过错,为的是培养她自省的能力。以后等她大了,遇事会多一些小心。即便错了,也能及时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从那时起,我便常常思考人的自省力是如何形成的。我想起小时候,在父母和老师一些童话故事的引导下,去思考一些问题的对错。虽然一开始,是他们逼着我去做的,可正是这种被要求的思考,才使得我后来的主动反省成为可能。
其实,引导孩子学会反省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孩子错误的行为与普遍公认的正确的行为进行比对,以此来教他们认识错误,树立是非观。
认错不需要逼,
只要父母言传身教
很多时候,我们做错事,理应以坦诚的态度对受到影响的人道歉,可很多人,在童年从未受过这方面的教导(因为我们的父母也不懂),当我们成为孩子的父母后,有时碍于面子,犯了错,即便心里深感歉意,那一句“对不起”还是无法说出口。
朋友的儿子成绩很好,就是不太听话,犯了错总给自己找理由,不肯认错,朋友对此非常头疼。可殊不知,这或许是家长自己“培养”出来的结果。我记得朋友早些年对我说起过一件事,她发现自己放在桌面的100块钱不翼而飞,想起儿子爱玩游戏的毛病,于是认定多半是儿子所为。她向儿子问罪,儿子死不承认,朋友气极,把儿子打了一顿。几天后,出差回来的爸爸告知朋友说这钱是自己拿了,她才知是自己错怪了孩子。可一想到要跟孩子道歉,觉得丢家长身份,便不了了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长犯错了,觉得跟孩子道歉丢身份,然而,父母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很重要。在我看来,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从自己的感官及情绪的直接体验中学习。在认错这件事上,孩子更多会从自己被父母对待的行为中学习。父母犯了错,不承认,不道歉,不知不觉,会使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同样运用这些错误的手段。
我小时候总是因为各种小事与我妈吵架,但是,有一天却因为我妈的一个小举动发生了改变。
我还记得,我妈第一次把一封道歉信放到我书桌上是在一个星期天,也就是因为这一封信,我开始了每次争吵后给妈妈写道歉信的行为。起初,我还真是个小女孩,每封信有大半的篇幅都在强调自己的委屈,然后才是表达歉意。但就是这一来二去,渐渐地,反省这种思维方式就这么一点点形成了,我和妈妈的争吵也越来越少。现在,那整整一袋子的信还在妈妈那里,它是我成长痕迹的见证,也是母爱的见证。
有句话说:“心灵的步履能走多远,人的歉意就能走多远。”要知道,最有分量的道歉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是一份正视自己过错的勇气。可以这么说,错误之所以能被认识,人的反省功不可没。常有家长抱怨说自己孩子在考试时越是简单的题越容易出错,他们归咎于孩子粗心马虎的缘故,殊不知,粗心的根源是缺乏反省力。
李嘉诚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剖析,把自己行为的对错得失告诉家人,这也是他家教的方法之一。李嘉诚这样描述“反省”一词,他说:“一个人的反省力,将决定他事业的高度和宽度。”他曾给未满十岁的李泽楷写信,反省自己的不足。李泽楷回想童年与父亲通信的日子,提到:“这些信就像是一颗颗种子,使得反省这种思维很早就在我的大脑里形成了。”李嘉诚将“反省”二字放进孩子成长的教育史,足见,反省力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程度。
俄罗斯有句俗语说:生命中,除了我们犯的错误,没有任何事情会重复出现。教会孩子识别错误,敢于承担,学会反省,再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才能帮他们用睿智的思想来装填一份份满分的考卷,成为各项竞技和人生的大赢家。
来源: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