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住这些人,记住这些“真生命”——“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揭晓

2016-01-22 新华网青海频道

丨新华善举公益 出品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平凡书写伟大,用大爱融化冷漠,在繁杂无疆的虚拟世界中用真、善、美感动着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1月18日下午,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5”颁奖典礼将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由网民投票选出的2015年度十位(组)网络感动人物,在颁奖典礼现场正式公布。


这十位(组)草根英雄分别来自北京、山东、内蒙古、江苏、湖北、西藏、广西、贵州、海南、福建等不同的省份,从全国的候选人中经过媒体、专家评审、网民投票等环节脱颖而出。

 颁奖典礼开始前,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秀军、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周树春、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张巍、新华网董事长兼总裁田舒斌等会见感动人物,向他们传递给社会的正能量表示感谢。颁奖典礼现场由壹基金向每位(组)获奖的草根英雄颁发奖金两万元。

 “中国网事·感动人物2015”颁奖典礼由新华社主办,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承办。此次颁奖典礼得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善举基金、“让世界充满爱”栏目组以及北京亿雄文化传媒的支持。颁奖典礼现场的“微信摇一摇合影送祝福”活动得到北京侯斯特技术支持。

“中国网事·感动人物”评选活动2010年经中央外宣办、中央网信办批准,由新华社发起主办,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承办。六年来,“中国网事·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本着“起源于网、放大于网、互动于网、影响于网”的宗旨,积极传播“真善美”的感人事迹,凝聚社会正能量。


向平民英雄致敬!

在繁华与荒凉之间:超越梦想

“捡垃圾博士”王锋

 一个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北大博士,到山区“捡垃圾”,算不算人才浪费?“80后”小伙子王锋用驻村经历作出回答。

从广西南宁到北部山区的苗族村寨大方村,王锋先坐5个半小时火车,再坐1个多小时班车,有时甚至需要冒险坐“黑车”。

走进大山,王锋设计出一整套接地气的垃圾分类、回收、运输、处理机制,改变了“垃圾围村”的局面。走进大山,王锋深挖“穷根”,鼓励村民注册网店把苗寨原生态产品卖到全国。

网友“leifeng501”为王锋点赞:“现今大学生中不少人有高远志向,这是好事,可很多人却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他们都应从王锋那儿得到启发。”

王锋从繁华都市走进穷乡僻壤,带来富裕和美丽的希望。


图为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为“捡垃圾博士”王锋颁奖。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铿锵玫瑰”琼中女足


海南大山里的一群女孩子,则努力从足球梦里挖掘能量,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这群乡村孩子,最小的11岁,最大的13岁。一开始,她们没有一个为了足球运动而来,“吃住不要钱、有鞋穿”是最大的诱惑。

9年来,伴随着汗水和泪水,“铿锵玫瑰”走出了一片天地。第一批孩子以国家一级运动员身份考入师范大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世界级球星梅西和伊涅斯塔也为琼中女足捐献签名球衣。

琼中中学体育教师、“足球老爸”肖山说,因为踢足球,女孩们第一次坐了火车、乘了飞机,第一次到了上海、北京,有了理想追求,有了新生活。


图为中国女足冠军高红(左二)、歌手汪正正为“铿锵玫瑰”琼中女足颁奖。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选择微笑

“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

有人问台湾作家林清玄,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他认为,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样珍贵的东西,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都有。

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却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她教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她做心理辅导,多次成功挽救自杀者,解开了成百上千农村孩子的青春期“心结”;她写书,先后完成两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人们好奇,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如何做到这一切。在散文《我是谁》里,刘芳说,我看不见别人的表情,但是大家看得到我的行动,这就够了。她说,当然,总还有难受的时候,我就会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号啕大哭一场。哭过,问自己:“你还好吧?”然后自答:“还好,走,干活去!”

这就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她坚强、平和、快乐,感动了许多人。一位素不相识的退休职工甚至写信表示:“我愿意捐一只眼睛给你。”作家沈从文说,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但有时,生命在困顿绝望处的坚韧,令人惊叹。


图为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周树春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颁奖。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轮椅上的创业者”谢芳丽


18岁的江苏女孩谢芳丽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当时她觉得,人生、希望、梦想“全毁了”。但在治疗过程中、在与“铁老大”对簿公堂过程中,她渐渐坚强起来。从学会坐,到学会单手打字,到创办文印店、经营水晶淘宝店,她成为“轮椅上的创业玫瑰”,有了疼惜自己的丈夫和漂亮的女儿。

和她交流,很多时候会忘却她身体上的残缺,而为她心灵的充盈感动。经历过那么多苦和痛,谢芳丽只愿记住那些给她鼓励和温暖的人,并且努力把爱心传递给其他人:那些大街上的讨饭老人、那个云南山区的贫困学生、那个从湖南打来电话说要听到她声音的自杀者、那个从安徽赶来的失去一条腿的女孩……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左二)、青年演员赵楚纶(左一)为年度人物“轮椅上的创业者”谢芳丽(右二)颁奖。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在平凡与伟大之间:定格荣耀

“守望生命”长江救援志愿队

如果不是志愿队员陈忠贵为救3名落水青年牺牲,大部分武汉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务守望在长江汉水边,5年多来,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数百条生命。

 由武汉三镇22支民间冬泳队自发组建的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如此平凡,对武汉人来说,每一天,都可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中,有打工者,有私企老板,还有干部、银行职员、教师、公务员、出租车司机……身份迥异、境况不同,却践行着共同的约定:用生命守望生命!

谈起江中救援,志愿队员们习惯用“拉一把”形容。实际上,每一次下水,都是与死神的一次殊死搏斗。




演员王志飞(左一)为年度人物“守望生命”长江救援志愿队颁奖。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国门卫士”吉隆口岸边防战士

同样经历生死考验的,还有一群血性男儿。尼泊尔“4·25”大地震,让西藏吉隆口岸成为“孤岛”,路不通,没信号,电力中断。面对余震和山上的飞石,人们先后转移,却有21个边防战士写下遗书,主动要求坚守阵地。

21人中,超过一半是90后。1993年生的兰彬说:“我是队里唯一的卫生员,必须留下。”刚入伍的藏族新兵白玛次成说:“我是新兵,国门是最好的课堂,我必须留下。”


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左一)、著名歌唱家李丹阳(右一)为国门卫士们颁奖。 达娃 摄


“最美蓝盔”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

穿上军装和制服,定格每一个荣耀的时刻。在利比里亚,也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被当地民众称为“上天赐予的礼物”,被网民誉为“蓝盔中的蓝盔”“最美蓝盔”。他们是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

277个日夜,140名防暴队队员平均体重下降了近10公斤。队员们说,“面对肆虐的埃博拉疫情,一触即发的部族冲突和随时可能在身边发生的枪战、爆炸,我们没有退缩!”



著名词曲作家、教育家付林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卞小贞为“最美蓝盔”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颁奖。 达娃 摄


在短暂与恒久之间:传递温暖

“幸福傻子”叶德奕


作为叶德奕的独子,叶新亮从不缺“兄弟姐妹”。“打小就没见过我妈用小电饭煲煮过饭,因为人多,直接上大蒸笼、大铁锅,每回吃饭都得用‘抢’。”

从1992年到如今,叶德奕先后为80多个孩子提供免费吃住,他们中有孤儿,有单亲的,有贫寒的,最多时候家里住着11个孩子,最少也有五六个。有些孩子一住就是七八年。

这位福建电网工人,同时还是10多位老人的“儿子”、20多名贫困学子的“大哥”。他的足迹遍布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他的电话号码是小县城15年不变的服务热线。

别人说他是“傻子”,他却忘不了高中生病差点死掉时乡亲们东拼西凑悄悄送来的医药费。他说:“人只要活着有意义,那就傻吧。”

叶德奕固执地把一时的善念变成一生的善举。清华大学则用“接力棒”的方式,实现了爱的传递。



图为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刚(中)、青年演员陶昕然(左一)为“幸福傻子”叶德奕颁奖。 达娃 摄


“17年支教接力者”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想去离太阳最近的天边,天边有格桑花盛放;想去养育我的黄河源,源头有布达拉守望。”17年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向西藏、青海、甘肃、山西等省市的贫困地区输送了259名支教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70万小时,受益人数超过18000人。

小到一张试卷的调整,大到整个教学方式的改变,志愿者们努力成就乡村孩子的学业梦。同时,他们把爱的链条进一步延伸:通过募捐、众筹等方式为西藏农牧区孩子发起“一杯热水的温度”公益项目,在当地学校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团中央志工部党组书记侯宝森(右四)、零点乐队为“17年支教接力者”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颁奖。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百姓贴心人”念以新


爱的传递,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在山东从事检察工作25年的念以新说:“大街上每个人的心里敞亮了、气儿顺了,社会就抱团,就有劲儿了!”

坚守白云热线11年,念以新接听咨询电话36700多个,化解纠纷1290多起,把满腔怒火的劝得平息了,把越级上访的劝得不去了,把投河自杀的劝得想开了,把拿刀子拼命杀人的劝得和好了。

他说:“夜空需要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才能美丽。如果我们国家是天空,希望无数个心灵温暖起来,成为璀璨的星星。”


图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张巍为“百姓贴心人”念以新颁奖。 达娃 摄


猜你喜欢

青海一家5个孩子3个“瓷娃娃” 千里求医将返乡

青海最凶残的大降温来了!能出来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

照片墙丨去年青海的夏天 关于人和车的记忆


有个【好活动】等你来报名!

“西宁农商银行杯”寻找夏都好司机活动火热报名ing 50万大奖等你来拿!


来源:新华善举公益


本期监制/葛文荣 责编/潘彬彬 编辑/卡娅梅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