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吐槽大会2》:如何保持19秒一个笑点的神话?

2018-02-07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作者:方雁橙 | 来源:烹小鲜(ID:pengxx01)

导语

网友灵蹊说,“《吐槽大会》乍一听全是成见,实则是最没有成见的。节目把成见摊开来,理解并消化,并试图带着观众一起去包容和接纳。它就像一个嘴巴毒辣的老朋友,看起来厉害的不行,心里全是温柔跟善意。” 

在《吐槽大会》第二季最新一期节目中,王迅吐槽陈志朋的穿衣风格辣眼睛“我是小虎队的忠实粉丝,当年他们解散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的,对他们感情太深了。今天看到陈志朋,我也哭了,辣眼睛啊,辣得我老泪纵横。” 


  

明星被人当众吐槽还能气定神闲,这件在平日里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事情,却在《吐槽大会》中实现了。

 

《吐槽大会》第二季已播出9期,总播放量达到13亿,单期最高播放量超2亿, #吐槽大会#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20.6亿,讨论度达到259.6万。看过《吐槽大会》第二季的观众在被节目中好玩有趣的槽点及明星嘉宾的幽默逗乐的同时,也为这档节目的“不一样”点赞。豆瓣网友说“段子好玩,看着看着总能被逗笑,单从笑点来说,《吐槽大会》在众多综艺中绝对是No.1。”

 

网友灵蹊说,“《吐槽大会》乍一听全是成见,实则是最没有成见的。节目把成见摊开来,理解并消化,并试图带着观众一起去包容和接纳。它就像一个嘴巴毒辣的老朋友,看起来厉害的不行,心里全是温柔跟善意。”

  

“吐槽”手艺愈加娴熟 

 

《吐槽大会》第一季的成功奠定了其头部综艺的地位,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完成了舞美及制作方面的全升级,包括对嘉宾区、发言区、主咖区进行调整后营造出了一种对立感,然而对于这档重内容、轻模式的节目来说,最重要的升级还是嘉宾圈层和内容本身的幽默程度。

 

第二季的嘉宾圈层从影视圈的演员、导演、编剧、经纪人,到音乐圈的歌手、制作人、钢琴家,再到体育圈的运动员、教练、解说、主播,还有魔术圈的刘谦、网红圈的papi酱、脱口秀圈、产品圈产品经理、主持人圈,嘉宾的选择包含了各个圈层。

 

其实《吐槽大会》第二季每一期都是一个打破又重建的过程,就像笑果文化董事长叶烽说的《吐槽大会》本身就是一档强内容的节目,所有出彩的地方都在内容本身。“模式的强是强在隐性,其背后的内容才是关键,所以这个游戏规则是不能被打破的,比如说为什么让被吐槽的明星到最后才有机会开口,前面为什么不说,那样一来一回是不是更热闹,那个不是吐槽了。”

 

作为一档强内容的节目,《吐槽大会》第二季对内容及创作本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制作团队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有一套严谨的创作流程。台本从创意撰写,到最终上台的前半小时都在不停被改写,参与者从编剧团、导演组、经纪人到艺人经理前后几十人。甚至把最资深、或者最大牌的艺人,也变成台本的参与者。更何况,每一个嘉宾都是新的,每一期节目都是团队打破自己、重新创作自己的过程。这是吐槽背后最难的地方,也最难得。

 

《吐槽大会》团队某核心人员表示“按照节目组的编剧的策略,一期一个小时的节目成片基本上平均会有137个左右的包袱,除去走台、入场、花絮等时间,表演净时间大概是44分钟,算下来平均20秒一个包袱。”

 

另外在剧本的创作中,每个嘉宾都有相对应的编剧,共同完成剧本创作,包括“练习现场应该如何表达,怎样甩包袱,手势如何做,表情怎样到位,如何回应其他嘉宾等诸多反应。”

 

观众看到的好玩有趣,其实都是《吐槽大会》整个团队花时间和精力堆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梗,一次无意识的发笑,都要经历反复推翻又重建的过程。

 

哪有什么随随便便的突破,只不过是有一群人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拼命死磕而已。

 

嘉宾的选择是一种智慧 

这档节目要传达的是“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理念,特别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中免不了使用“吐槽”这门手艺作为独特的解压方法。

 

而怎样做到“优雅的吐槽”,如何把吐槽转化为一种别致的交流方式,显得极为重要。在关于吐槽尺度的拿捏上存在多一分则冒犯,少一分会尴尬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一档需要观众去品评的综艺节目,如何做到既不冒犯嘉宾又显得好玩有趣,需要创作团队具体到每一个环节。

 

其中主咖嘉宾的选择就是一件非常慎重且需要智慧的事情。

 

明星嘉宾作为公众人物,时常被鲜花掌声包围,他们习惯了被赞美,却鲜少有人能接受当众被吐槽和品评,把自己不美好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吐槽,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底气。

 

比如《吐槽大会》第二季节目邀请了伊能静、papi酱、郎朗、冯潇霆、潘粤明、金星、刘嘉玲、张雨绮、筷子兄弟等作为主咖。 


  

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受争议的地方,比如张雨绮被吐槽蹭红毯、金星的毒舌也时常被拿来评说、papi酱被撤资。但相同的是他们做事有态度,作为公众人物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正能量,能给观众带来积极的影响。

 

《吐槽大会》主持人张绍刚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没有多少槽点的papi酱做主咖时,张绍刚的回答很有意思“首先态度,所谓槽点更多,指你是不是能用开放的心态面对玩笑。谁的生活没有槽点,看你能不能把这些槽点大而化之地说出去。我经常说说‘说破无毒’,遮着藏着,它就不断地沤着,有一天就沤烂了......”


其实说到底争议只不过是这些嘉宾身上很小的一个点,通过这个点能看到他们身上更多的闪光点。站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接受别人的吐槽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也只有那些能勇敢面对质疑,在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做出了成绩的人,面对生活中的打击比一般人更有毅力,丰富的阅历及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有底气去接受别人的吐槽。

 

他们面对吐槽时的态度也能对观众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便是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明星嘉宾也有被质疑和误解的时候,关键是他们怎么去面对这些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作为回应,这是节目在欢笑之余带给观众的思考。

 

比如在第四期节目中国足队长冯潇霆对国足现状的回应,不仅戳中球迷的泪点,也被很多非球迷圈粉,甚至开始开始关注国足事业的发展;著名钢琴家郎朗,在外界看来似乎是很严肃的一个人,通过节目观众看到了他才华之外有趣的一面;还有张雨绮,坦然面对各种吐槽,不惊不恼,面对她只有美的吐槽,她回应“会一直美下去”,吐槽起别人也是有理有据,洒脱豪爽的性格展露无遗,观众反而被她的这种好性格圈粉。 


 

而这一点也正好符合《吐槽大会》“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节目理念,互联网时代,年轻观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吐槽”这种看起来有一些“酷”的交流方式,也逐渐成为他们表达观点的一种选择。

 

《吐槽大会》的节目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下互联网年轻观众的审美。突破传统的、含蓄的表达方式,尝试现在年轻人能够接受的“吐槽文化”,经营好吐槽这门手艺,在不冒犯别人的同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事实上,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关于美的教育,我们赞美别人也渴望被赞美,却唯独缺少接受批评和吐槽的能力,在以往的节目中我们听到的是嘉宾之间互相赞美的声音。其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消化别人的吐槽反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在笑点里完成槽点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处事方式向来含蓄,与人交往提倡的是彬彬有礼、和气生财,不习惯也不擅长将“吐槽”这种事情拿上台面。

 

《吐槽大会》则把“吐槽文化”渗入到节目中,突破了传统脱口秀节目的常规思路,这在被传统文化浸润的环境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也曾表示做这档节目最大的难关在于摸索合适的吐槽方式,化解嘉宾的尴尬,“中国人不习惯在现场表达不同意见、互相吐槽。化解这个尴尬其实是非常大的难度,这个节目其实我们进行了挺长时间的摸索,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目前节目效果来看《吐槽大会》第二季在经过了第一季的破冰之后,对于吐槽这门手艺的掌握愈加娴熟。

 

几个人坐在一起,互相爆料吐槽让观众看得很过瘾,但这种过瘾的前提是嘉宾不会觉得被冒犯。即便接受吐槽的主咖嘉宾有足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智慧,如何准确拿捏吐槽尺度仍然是节目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不冒犯到明星嘉宾的同时还能保持19秒一个笑点的神话,这是《吐槽大会》的精髓所在,也是创作中最难攻克的难关。

 

邱越曾对这个问题表达过看法“ 冒犯与否这个度的把握有三点很关键,首先是节目顶层价值观的设计;其次要因人而异,每个人能接受的边界是不同,就要找准边界。最核心的一点是,一定在笑点里面完成这个槽点,一些看似会冒犯的槽点巧妙地放在笑点里面,嘉宾自己听着都想笑,就不觉得是冒犯。”


原标题:《<吐槽大会2>:没有随随便便的突破,所有的笑点都是死磕的结果》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