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站在大的行业背景下讲故事 这才是《创造101》最大的不同

作者:冷眼君 | 来源:冷眼看电视(ID:lengyankandianshi)


相信最近一周以来,大家看了不少对腾讯视频《创造101》节目各种角度的评论。虽然才刚刚上线两期,网友们早已就行业、选手、后援会、点赞,以及导师等内容展开了热议,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按照一档女团养成类真人秀应有的节奏在进行。


女团,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熟悉,是因为邻国的女团产业早已为我们勾勒出了女团应该具备的基本轮廓;陌生,则是因为国内迄今为止,真正成功的流行女团几乎没有。

 

这是一个何等拧巴的状态。

 

而这一次,随着《创造101》的播出,我们将迎来对女团的新一轮思考,希望这一次能从中找到答案,为国内女团破局。


 

毫无疑问,《创造101》又是一档根植于互联网的女团养成类真人秀。前两期共四个半小时的节目,就像节目开播前一直传递的“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口号一样,节目整体呈现出的高品质和对赛制的再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相比之下,《创造101》最大的不同,其实是在于讲故事的角度。故事的讲述不再局限于节目内容本身,还会抽离到节目之外,站在大的行业背景下去探寻整个女团产业,让节目呈现出了一种大格局的状态。


在行业背景之下讲好节目本身的故事

《创造101》就是在讲中国女团的故事,是带着行业的视角去思考女团,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一档叫做《女团》的纪录片提前开播。《创造101》是4月21日正式上线,而在这之前,从4月12日开始,连续三天播出了三集纪录片,由主持人张绍刚去探寻有关女团的诸多问题。

 


这是对正片内容的一个预热,也是真正让网友提前进入到一个大格局的故事背景里去,让网友明白为什么会有《创造101》这样一档节目的出现,节目最终为什么会这样去表达,最终选出来的女团对于行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女团目前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邻国相比又有哪些明显的问题。以上种种,其实都是网友在正式观看《创造101》之前需要提前了解的背景信息。

 

在这部《女团》纪录片里,张绍刚走访了日本,实地了解了AKB48在日本的市场情况,同时也对国内的女团市场进行实地采访。纪录片其实一直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女团的养成,不仅仅是女团本身,还有粉丝和市场,只有这些都配套到位了,女团才有可能真正成长。

 

其次,除了纪录片的背景提前交代,让网友知道了这些信息之外,在《创造101》正片节目的第一期开头,又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个体的故事。所谓的“逆风翻盘”,不仅在于国内的整个女团市场,还包括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女团成员,她们每一个人的故事才是撑起整个国内女团市场的重要元素。

 

她们参加《创造101》,有的是把参加女团当作从小以来的梦想、有的是海外出道愿意回国从零开始、有的视这次为最后一次机会而背水一战……无论动机如何,让网友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个体故事。

 


尤其结合《女团》纪录片,在我们知道了里面杨超越的故事,知道了1931女团的现状之后,当我们带着这些故事进入《创造101》的正片节目时,网友们看到的就不再是单纯的一档节目,而是一个有关女团的行业故事,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让粉丝与女团成员建立起命运关系的。

 

所以说,讲故事的角度一旦发生变化,伴随着的就是整个节目的格局也会发生变化,这才是《创造101》与同类女团养成类节目不同的地方。

 

赛制创新,让节目的悬念更加密集


从已上线的前两期节目来看,节目在赛制上还是做了不少创新,改变了这个模式固有的叙事节奏,让悬念更加密集。

 

1、对A班人数进行限制

 

说实话,这一处的改变是一开始不太能接受的地方,因为将A班的人数限定在11个,也就是最终出道的人数,这是对第一次评级的巨大约束。因为101个人,能够进入A班的一定不止11个人,为什么一定要限制在11个呢?

 


随着后续内容的进行,这一设定逐渐明白了。我们都知道,无论是《Produce 101》还是《偶像练习生》,前两期的主体内容就是个人能力的考核和分班。说实话,这部分整体是冗长的,除了靠后期剪辑放大重要选手或者压缩大量无亮点的选手之外,似乎没有一个大悬念点不断进行刺激。


 

而在《创造101》里,通过限定A班人数,让后面表现好的选手不断替换A班成员的做法,的确让整个分班过程变得紧张了很多,也是在不断刷新A班的标准。其实这一改变,也让人想到了另一档同类型节目《MIXNINE》的逻辑,即在第一次分班时,营造出一种出道组与非出道组的感觉。

 

2、空降抢位,对F班进行再淘汰

 

如果说限定A班人数,是告诉女团选手们,不是进入A班就代表你的实力就一直是A班的水准的话,那么对F班的再淘汰,则是告诉选手们,如果表现不好,可能F班都不是最安全的地方。



坦白讲,这一赛制调整确实是非常大胆的,因为按照我们过往的经验,只要进入F班,虽然等级最低,但你肯定是安全的,至少不会在第一次分班时就遭到淘汰。而《创造101》,居然选择对F班进行再淘汰,用踢馆选手的空降抢位,再次增加悬念。

 


不过有一个细节,发起人黄子韬在介绍时说,接下来的几组选手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女团训练,也没有丰富的乐坛经验。但是从表现来看,大部分的实力都不在先前101位选手之下,尤其是选手热依娜还通过Battle将李紫婷挤出了A班。所以,这一赛制创新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空降抢位就干脆叫踢馆选手,完全没必要强调她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女团训练这样的多余背景信息。

 

3、二次分班的考核与转移方式

 

在第二期节目中,女团将完成对主题曲的学习任务,最终通过考核,对101位女团成员进行二次分班。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处不一样的规则创新。

 

首先是考核的方式。在《Produce 101》中,这一部分的处理都是选手单人单机的表演,无论你是A班还是F班,都将完成一段完整的个人表演,之后评委导师们会根据每一个人的视频进行二次评级分班。

 


但是在《创造101》中,将五个班的成员放在一起进行考核,每个班出一个人,同时进行主题曲的考察。这不仅增加了选手的难度,而且会因为所有选手同时在场,增加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表现差的选手就会影响到身边的其他选手的表现。

 

这是考核,在之后的二次分班的成员转移上,《创造101》也有一些调整和创新,简单说,就是让悬念一直在,不断给你新的悬念与惊喜。


 

大概的逻辑就是,从B班开始,把有变化的选手选出,然后挨个往下转移,之后,再从F班开始,把有变化的选手选出,挨个往上转移,每进入一个班都会有新的惊喜,这一点还是非常聪明的。另外,把分班转移和考核的部分进行交叉剪辑,加快整体推进的节奏,也是下了功夫的地方。

 

所以这么看下来,就前两期的节目,《创造101》确实在制作层面给出了不少创新的地方,让一个我们已经很熟悉的模式,又看到了很多新的亮点。

 

总的来说,前两期《创造101》呈现出来的品相还是不错的,后续内容必将持续关注。


原标题:《站在大的行业背景下讲故事,这才是<创造101>最大的不同》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