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倾诉的力量:《纪实72小时》(中国版)镜头中的平凡与伟大

白杨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2019-06-21

作者:白杨 |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ID:Film-TV_Observer)


《纪实72小时》(中国版)的播出再度让人们对带有小众标签的纪录片刮目相看。这部纪录片撷取了13个影像标本,真实记录了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而在看似随意的生活采访中,突破性地打开了国人在倾诉上的“短板”,以素人自述的方式再现平凡中的伟大,触发大众共情,从而创下超过2亿次的播放量以及广泛的讨论。无论是内容开掘、还是表达形态、叙述策略,《纪实72小时》都为纪录片的创作及商业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13个影像标本


打造国家相册


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腾讯视频出品的《纪实72小时》就是这样一部记录当下生活的温暖相册。它通过与不同的城市、不同人群的对话,为最真实、同时也是最多元化的百姓世界存像,为大众留下群体记忆。


《纪实72小时》的模式看上去比较简单,即在一个地方连续拍摄72小时,对遇到的人进行访问,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内心。整个节目由时间、空间,以及进入到这个时空里的人物故事组成。如何把13亿国人的生活面貌容纳进13集的体量当中,对于主创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从播出效果来看,《纪实72小时》无论在空间选择还是时间安排上,都实现了对社会现实与人物情感的精准洞察。


总导演张学娇曾在采访中表示,“很长一段时间里,办公室的墙上都挂着巨大的中国地图,我每天就站在地图前思考和总结不同城市的特色,哪些特点能突出这座城市的特点”。最终主创团队确定了能覆盖中国一、二、三线城市的13个地点,包括北京、长沙、昆明、青岛、婺源等,以点带面绘制广阔生活图景,用影像的方式重新认识中国。



在具体的操作上,不同于传统纪录片单一主题长线跟拍的记录手法,《纪实72小时》采取72小时无间断记录的方式,通过结构化的内容处理,将72小时素材浓缩成朴素温暖的25分钟,捕捉普通人的高光时刻,制作出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例如首期节目就在2017年的最后三天,把镜头对准了长沙闹市区的一间小吃店。岁末年初的特殊时刻赋予了人们怀念与憧憬的五味杂陈,大四毕业的学生、初入职场的姑娘、抑或是长居此处的老居民,都不禁发出生活的感慨。


三个昼夜,镜头记录下的是不同的面孔与故事,传递的却是一样真实有温度的生命体验。这样微小却又直击心灵的独到视角,也在总局倡导“国家相册”建设的过程中,打开了展现鲜活时代气息的窗口。正如总导演张学娇所说,“怀揣最客观的温柔为你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真正做到沉淀社会场景,用影像为当今的中国温暖存档”。


代表性场景中的素人故事


引发观众强烈共情


这是一个在速度中迷茫焦虑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行色匆匆步履不停,很少有机会倾诉和表达,情感上普遍感到孤独。《纪实72小时》透过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发掘素人故事,以素人自述的方式触发观众强烈共情,实现了内容与观众之间的深度情感链接。


首先,《纪实72小时》精选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交汇点作为拍摄场景,如网吧、户籍大厅、茶餐厅等,通过无间断蹲点拍摄,记录下发生在这里的群像故事,展现出当下中国最为真实、极具活力的社会纵切面。比如,派出所的户籍窗口,负责辖区居民的日常户籍管理,是每个中国人一生中或多或少打交道的地方,在超级都市上海每天都发生着有关离开和到来的故事,纪录片第11集的主题就是“大都市里的户籍窗口”。



上海静安区人口密度最大,江宁路派出所的户籍大厅业务繁忙,有居民因为新买房子办理户口迁入、有居民补办宝宝身份证、也有外籍人士办理临时居住证明……户籍总是与人生密不可分,而不同的人物身份正在与这座城市发生着妙不可言的联系。一位年轻的男士对着镜头说:“我们这种新上海人还不会认同自己是上海人”。一句话便道出了在社会流动中人们在心理上的认同危机。《纪实72小时》正是通过这种“熟悉又特定”的场景,来注视平凡人的人生故事,以非虚构影像带来最生动鲜活的生存实录。


其次,这部纪录片每一集都会呈现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素人故事,他们面对镜头敞开心扉,以真挚动人的讲述,引发观众对于人生的感悟与反思。就像《纪实72小时》制片人李洁所说:“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变当中,每个素人都是生活的哲学家。”


比如,在长沙解放西路的一间小餐厅里,每个来往的食客看上去云淡风轻,背后却是沉甸甸的记忆往事。清晨,42岁的本地居民孙兆庆像往常一样来吃早餐,他把自己定义成佛系男子。“我现在住的房子,是整个区域最高的,六层,我站在楼顶可以一望无际地看到湘江边上,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是最矮的房子。”“我的母亲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我的父亲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你懂吗?”他的寥寥数语道尽20年沧桑。



凌晨三点多,一位男士匆匆走进店内,他经营着一家通宵营业的理发店。四年前他和心仪的女生相识相恋,但女方家庭嫌弃他的职业和经济状况,他伤心地离开了这座城市。“我就是为了她再次回到长沙,回到我们认识的地方,因为我觉得遇到自己爱的人不容易,所以我现在在努力啊”。他让我们看到,爱情可以让人受伤,也可以让人向上。



在这间小店里,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望幸福。“两三千块钱一个月,我一样能过好自己的日子”、“每个星期见见老婆孩子,见见老父亲就很好了,幸福就是很简单。”……


《纪实72小时》从平凡的日常中提炼出闪光的人性光芒与正能量,让隔着屏幕的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磨砺之下平凡人的坚韧与伟大,并从中汲取温暖与前行的力量。


充满烟火气的影像


给纪录片创作/开发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纪实72小时》以平民化的视角、充满烟火气的镜头,呈现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中国日常,突破性的创作和开发,对行业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同时,《纪实72小时》也结合自身的内容与模式,为纪录片产业的商业化创新带来灵感。


一方面,在过往的发展中,纪录片往往因其严肃的主题、宏大叙事策略,被定性为“三高”群体(高学历 高阶层 高收入)的小众作品。而《纪实72小时》以散点式取景,勾勒大中国的现状,同时又在细微之处上精雕细琢,一大一小之间呈现当下生活本真,其崭新的视角和影像风格,为纪录片的受众挖掘、题材开拓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不少观众留言表示这部纪录片非常接地气。“拍的很真实很好看”、“看了这部纪录片,你会觉得整个人在某种环境下,停下思考一下,挺好的。”、“看着挺有感触的,纪实有泪点”……



《纪实72小时》也获得了日本同行的肯定。日版《纪实72小时》制片人Aksari Mori看完本片后触动很大,她表示,因为自己以前接触到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大都题材宏大,往往会忽略了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在有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够反映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另一方面,此次《纪实72小时》与麦当劳品牌联手,在商业模式开发上进行创新,通过叙事空间与品牌理念的融合,实现了内容与商业价值的共赢。



从“我就喜欢”到“让我们好在一起”,麦当劳一直都在探寻品牌理念更深层次的表达,与《纪实72小时》的合作正是围绕强化品牌概念开展的系列营销活动的重头戏。


在最后一集当中,纪录片把故事场景直接放在了北京海淀区的一家麦当劳餐厅,让故事与品牌实现了无缝对接:这里,高校林立,在7月考试季和毕业季,无休无眠的故事更加频繁密集地上演着,让我们看到了曾经拥有的青春印记。进驻中国数十年,麦当劳如今早已是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展示台,双方从IP品牌的情感基因出发,特别在空间上进行融合,通过场景上的交叠,在传达普通人故事内容的同时,也温和展现出了麦当劳的情怀与其背后的品牌内涵。



在传统印象中,纪录片因其高冷风格,用户规模小、广告空间少,在商业价值开发上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当下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规模已超100亿,带来的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巨大。另外,腾讯视频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腾讯视频纪录片整体用户中,28岁以下用户占比已经高达70%,可见其大众化、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这些都为纪录片的商业价值开发带来了更多可能。此次《纪实72小时》与麦当劳的合作,在创新方式上提供了一个开拓型范本,打开了纪录片商业开发难的多年困局,有望点亮新的行业方向。


结语


总的来说,《纪实72小时》以崭新的纪实手法,聚焦平凡人的日常,尽管或有瑕疵,但于真挚自然的倾诉之中,描绘广阔而深邃的社会现实,不妨碍与观众的深度对话与情感沟通。同时,这部纪录片在商业价值开发上进行了有参考价值的尝试,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原标题:《倾诉的力量:<纪实72小时>(中国版)镜头中的平凡与伟大》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