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遇人生》:返璞后归真,失控得奇遇

喜力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2019-06-21

作者:喜力 | 来源:看电视 (ID:TVwatching)


《奇遇人生》把真实还给了故事的体验者,不摆布故事,不让固有的价值观限制节目的维度。他们要做的是记录,欣然接受与世界奇遇后的宽厚视野,以及世界颁发给那些勇敢参与者的成长勋章。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着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无关一蔬一饭,无关房包车款,而是看似没有意义,甚至很“作”的事情。


比如去非洲看小象,比如开了一整天的车只为追赶龙卷风。在办公室和家之间重复往来,按时关注存款余额,最大的刺激就是到新开的网红店聚个会,日日经历着如此的都市人,谁不想来一次和世界的奇遇呢?


时已入秋,寒风让人不想出门,却被一档叫做《奇遇人生》的,在世界中四处游荡的节目温暖了。一档解开了结扣,把人从套子里释放出来的节目。带着明星们和地球相遇,和人相遇。



这是一档很难被定义的节目,它是综艺节目,却又饱含着纪录片的基因。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一股清流,在浓妆艳抹的时代,像是温泉过脸后,显现出的原始的、却更有故事的美。


返璞后归真:原始镜头与无滤镜的故事

赞比亚行程的开始,深谙综艺之道的小S在机场对着镜头伸出超人发射式同手同脚的出发动作,一切都十分自然。直到她回头问阿雅,“你们节目不需要讲什么客套话,比如let’s go那种,不用吗?”现实和舞台瞬间被割裂。刚才的动作是那个熟悉综艺舞台的小S做出的,而走出聚光灯的小S也会这样吗?



同样在机场等待出发的朴树,站在镜头前的是完全真实的他,真实到有些凌厉。当阿雅说出“很期待和你一起去古巴。”朴树看向一边,摇了摇头,露出苦笑,“我好后悔,因为不想玩,就想待在家里。”


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对话,却在行程伊始就奠定了节目的基调。这并不是一个需要综艺感渲染的节目,而是褪去明星光环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色和世界相遇。



“不干预”已经是慢综艺通行的制作法则。《奇遇人生》尽可能地减少刻意的设计,强化“真人”淡化“秀”。捕捉卸下表演姿态后的明星嘉宾,最真实的状态。那个坐在镁光灯外的明星才是罕见的、新鲜的、自然的普通人,他们会为观众带来更加新鲜、朴实的体验。


在追风的末尾,春夏和导演发生了争执。导演强调真实、强调嘉宾的主观意愿对故事的推动,告诉春夏是否愿意下车看风景都可。春夏却坦言每个人表现兴奋的方式不尽相同,导演这一番话实则是误解了她的意图。镜头里的春夏和镜头外的导演坦率的争执被毫无保留地剪辑进故事。



节目并没有选择隐藏风波,它消除着台前和幕后的界限,把旅途中因为诉求不同、心境不一、语气把控等因素而形成的矛盾,完全地展示。那是春夏的个性,是这一次旅途的个性,也是这个故事的个性。


明星们的天职就是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而在这个节目中,观众看到的,恰恰是普通、叛逆的“人”。


阿雅问春夏你想象过自己的婚礼吗?春夏说,她想象过自己拍十套婚纱照,但是并没有想到过结婚。因为她的家庭里所有的女人都离过婚,她并不知道该如何把幸福放大并延长。



看起来与人相处谦卑礼貌、无可挑剔的朴树,在谈起自己的另一伴时,却抑制不住地说起了愧疚,自己没有给对方想要的生活,甚至直言对方提及分手的经历。可却坦言希望能在节目里把真实的自己表达出来,如果有个混蛋,就让混蛋出来和大家、和自己见一面。


《奇遇人生》就像是从满汉全席回归到粗茶淡饭,秉持着返璞,才能归真的视觉法则。它的画面非常干净,有意降低了反差和饱和。朴实的镜头褪去了明星的光环,代入了一个有脆弱、有纹路、有情绪的人。



《奇遇人生》回归到纪录片的剪辑方法,它并不需要特效完成二次叙事和情节加持,而是扎实地用镜头讲故事。相较于制作者对故事的人为解构,导演更希望观众通过亲眼所见的故事,自我感悟。


相较于综艺节目动辄数十台摄影机共同出动的阵仗,《奇遇人生》可谓是简陋的,现场只有三个机位。这份简陋是刻意而为,目的尽可能削弱镜头的存在感,让明星保持真实,消除对于镜头的警惕和表演痕迹。



《奇遇人生》不是强势的价值观输出者。现在很多的节目,都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始终贯穿在节目中。《奇遇人生》则很佛系,导演并未刻意要传达特定的想法。而是让观众同嘉宾一道,在故事的进行中依据自我的心境感悟。


小S在大众眼里是嬉笑怒骂的综艺咖,却深爱着大象这种重感情的动物。当身为人母的她,了解管理员丢失两只小象后的痛苦,泣不成声。看到被砍下象鼻和半张脸的尸体后,不需要再呼喊保护野生动物的口号,观众就能明白小S此行的意义。



失控得奇遇:意外的结局与突袭的情感

通常,纪录片有很长的拍摄周期,制作者可以等到一个好故事。综艺节目需要在短期内以高效的方式完成,制作者可以事先设计出一个好故事。


《奇遇人生》夹杂着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双重基因,却要夹缝中求生存。嘉宾的档期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期内完成拍摄,要求真实又注定了故事发生的随缘性。


《奇遇人生》对于制作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故事的放权。制作者不是故事的造物者,他让嘉宾本人成为故事的最大动力。制作者在拍摄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设定情境。将嘉宾抛掷在非凡的情境中,利用情境的陌生和挑战,激发主角的行动力与感悟力。


如果不是《奇遇人生》,有一些故事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比如世界上真的有追龙卷风的人,比如切格瓦拉的后人居然过着如此普通的人生。



毛不易曾经是护士已经不是新闻,而《奇遇人生》就把他带到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里,用音乐给予病痛中的人治疗。


在情境的激发下,毛不易回忆起在自己面前死去的数百个人,令人心疼的是,第一个是他的母亲。氛围感的情境让嘉宾爆发出突袭的情感,引来意外的故事。



《奇遇人生》是一档几乎没有目标感的节目,虽然导演会为嘉宾设定一个大致的行动目的地,可是究竟会发生什么也需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阿雅和窦骁来到巴厘岛,为的就是攀爬查亚峰,虽然选择在旱季,他们依然赶上了连日的云雨。


阿雅从开始时的朝气蓬勃,到数日失望后不能完成故事的焦虑。窦骁却反过来安慰,“今天不行就明天爬。”阿雅问,“那明天也不行呢?”“后天。”“那后天也不行呢?”窦骁给出了回答,“明日何其多。”


到这里为止,观众甚至连查亚峰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于旅程初始设定的目标而言,进展并不顺利。但是意外的故事走向,却让故事获得了并未期盼过的深刻感悟。



毛不易排练了许久想要唱给老人们的歌,却因为一些原因临时叫停,只能改为唱自己的《消愁》。他并不满意,因为他并不希望把宣传和公益混为一谈。



《奇遇人生》虽然将嘉宾放置在充满矛盾的陌生环境中,但它并不是强情节的节目。它没有为故事设定大圆满的结局,甚至并不期盼故事必须有个结局。它重视的,是尊重嘉宾在旅程中的体验,希望获得的是嘉宾的情绪和感悟。


朴树在镜头前坦言节目组选错了嘉宾,自己没有任何的故事性,也不喜欢这一趟行程的规划。于传统的节目故事模式而言,不迎合拍摄的嘉宾会带来失控的灾难。



然而对于《奇遇人生》,朴树绝对是合适的嘉宾。节目并未期待朴树可以给故事带来什么结果,而是希望观察旅途当中遇到的环境和人,会带给朴树怎样的改变。


制作组的原则是尊重故事的真实发展脉络,他们不能操控故事。能做的就是在拍摄前做尽可能丰富的调研、详尽的方案规划、无数的可能性推演。在故事实际发生时,根据故事的走向不断判断、调整、选择。


朴树发出抱怨后,表示自己还会礼貌性的完成这一趟旅程。可是“礼貌”代表着疏离,但节目组就决定拍摄朴树的“疏离”。面对觉得无聊的摩托,他挑了一辆最慢的。



可是真正骑上摩托后,在风和速度里他获得了快乐,不断要求速度可以再快一些,甚至想喝一罐平时不怎么喝的可乐。


阿雅在行程中对朴树说,“如果到最后,你都觉得这趟旅程很无聊,我们也是完全接受的。”就像窦骁说的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


《奇遇人生》没有设定故事发生必须是什么模样,所有的意外对于导演来说,都是已经设想过的可能。


毕竟,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拿起一块酒心的,还是奇葩的辣椒巧克力。


未知的鼓舞:拥抱世界的臂膀与突破后赢得的奖章

《奇遇人生》的片头有两个关键词,地球和人类。它不是简单的窥视明星生活的节目,而是对于多重关系的探索。探索明星如何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


朴树会随时随地来一段瑜伽,与不感兴趣的人交往时,也会保持着外表的礼貌。铁骨柔情的追风者,在看到春夏落泪后,送给她一块粉色的岩石,让她保持坚强,而他自己的女儿是多年的自闭症患者。小S目睹了世界上最残忍的一面,却在管理员、在大象的故事里,找到了超越物种的母性。



腾讯视频很有勇气做这档节目,它没有成功的原型,甚至连导演都没有办法对节目下个定义。


腾讯视频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创新,相信观众是会被真实有力量的内容所打动。


《奇遇人生》把真实还给了故事的体验者,不摆布故事,不让固有的价值观限制节目的维度。他们要做的是记录,欣然接受与世界奇遇后的宽厚视野,以及世界颁发给那些勇敢参与者的成长勋章。



怀着对于真实的敬畏,对于世界的好奇,对于创新的勇气,才会诞生真正影响时代的作品。


原标题:《有失控的人生,才算得上奇遇》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