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颜值最高的餐厅,在台北
前几天看到“2015 餐厅与酒吧设计大奖”公布了获奖名单,下面为大家摘取一些这个星球上最好看的馆子们——
全球最佳设计餐厅 & 欧洲最佳设计餐厅:
The Jane · 比利时
美洲最佳设计餐厅:Hueso · 墨西哥
中东及非洲最佳设计餐厅: Geales · 迪拜
澳大利亚和太平洋最佳设计餐厅:ACME · 悉尼
而亚洲最佳设计餐厅大奖,颁给了之前在台北吃过的 RAW,趁着味觉还有记忆,来写个 review 吧。
RAW 不接受预订,需要提前两周在官网上抢座。比如今天是1号,RAW 就在零点放出本月15号的座位,和12306一样,大家比手快。至于为什么这么红,全因为他家主厨是江振诚。
他的经历已经被写成书了,只能说是有天分有背景的人还比谁都努力——15岁在台北开始学厨,然后去欧洲游学,在 Jacques & Laurent Pourcel 兄弟的米其林三星“感官花园”打工,25岁做到行政主厨,之后回到亚洲负责为“感官花园”主理三间分店(包括曼谷、东京,以及开在上海外滩18号的 SENS & BUND )。
2010年自立门户,在新加坡开了自己的餐厅 Restaurant Andre,目前亚洲排名第五,被《纽约时报》列入“世界上最值得搭飞机前去的十大餐厅”。RAW 是江振诚的回台之作,总之这种从海外红回来的“台湾之光”(请问台湾到底有几道光?)都特别受到追捧。
到台北的那天刚好赶上岛上有史以来最强的一场台风,在酒店困了两天,街上的大小店铺也都暂停营业。我们也因此错过了本来订好的就餐日期,全靠台北 W 帮忙和餐厅联系改约。鉴于我们是当日临时增加的客人,所以被排在6点的时段,到餐厅的时候,只有我们一桌,正好可以看看这间亚洲最佳设计餐厅的细节之处。
RAW 由新加坡 WEIJENBERG 建筑公司设计,规避了工业风中国风性冷淡风,把木纹元素玩到极致。一座由南方松制成的悬浮木台是整个餐厅的视觉和功能中心,它构成了酒吧的座位、柜台,同时也是一个巨型的设计装置。原木以外的元素都被弱化了,桌椅餐具也没有出现任何直角,都是圆润的曲线,是个气氛轻松的 Bistronomy 小馆。
一张卡纸上没有菜名,只写应季食材的名字,每行构成一道菜。呼应“RAW”的主题——原生的食材与原创的食物。
首先上来的是热烘烘的法式乡村面包,搭配的是打发过的酸奶油,上面洒满脆脆的荞麦、海盐、可可,非常好吃。被我拉来买单的艾力克君吃着感觉气氛不错,请服务员推荐了一瓶红酒叫我陪他喝。
第一道是用手捏着吃的小食,抹了 47 31920 47 15288 0 0 1863 0 0:00:17 0:00:08 0:00:09 3527鸡肝酱的薄脆小饼,上面撒了炸过的红葱,嚼着嘎嘣脆挺香的。
台湾应季出产的青豆做成了柔滑清爽的冰淇淋,下面垫着一勺微热的新鲜花生奶酱,搭配烤过的芦笋和冰凉甘甜的鱼子酱和海胆。食材之间的咸与甜调和得非常融洽,而且在一个盘子中呈现出不同温度的口感。尤其青豆冰淇淋、鱼子酱、海胆、花生酱同时入口,不需要用到牙齿,只用舌头感知冷与热、咸和甜,再将它们慢慢融合在一起,很成功的开胃菜。
就是台式盐酥鸡的味道,不过鸡肉被换成了更脆更香的猪耳朵,上面盖满微甜的洋葱圈,配烤过的四季豆和一抹酸辣的酱汁,至于菜单里的青蒜,经过干燥处理被磨成了提味的绿色粉末。啊,太好吃了,希望以后在路边摊也吃得到盐酥猪耳朵。
小卷 · 茄子 · 粉圆
江振诚在法国南部生活了5年,所以在他的两间餐厅里都有一道菜向南法料理致敬。这道就是用台湾食材演绎的法式乡村菜肴。
烤过的鱿鱼里面填满馅儿料,下面还藏着一颗颗台湾粉圆,口感很Q弹(陈汉典上身)。好玩但好吃度一般的一道菜,印象不是很深。
摆盘挺美的扇贝刺身和萝卜,扇贝下面还盖着蛤蜊肉(RAW 的摆盘思路就是用一种食材藏住另一种食材就对了)。
然后服务生来浇上一壶热汤。汤头清亮,味道很鲜,又是萝卜又是海鲜的,感觉在吃一碗高级关东煮。
一道用来展现餐厅烟熏手法的技术流菜品,盘中包含三种不同的烟熏工艺——熏烤过的鱼肉一面微焦,另一面还是半生;胡萝卜经过风干被做成 COUS-COUS;中间那一滩酱汁,是用台湾南部的糖熏手法提炼出来的,看着清澈其实是微甜的卤味酱。本来我对烟熏系的菜肴就比较无感,这一整盘味道实在太齁了,还是喜欢清淡系的鱼主菜。
煎得很漂亮的几块牛肉,被盖在谷物薄脆下,配有谷粒、蘑菇和松露。服务员说这道主菜的灵感来自燕麦早餐,但浇上去的不是牛奶而是高汤。
主菜部分结束后,送上了一杯热茶,搭配的茶点很有趣,只有方糖那么大的一口凤梨酥。夹心是凤梨冰淇淋,酥皮也是冰镇过的,完全是凤梨酥的味道,但是因为变成冰品而拥有全新的口感,为什么在此之前没有食品公司尝试过做冰心凤梨酥咧(一个商机)?
桑格利亚甜酒做成的 Sorber,里面还加了跳跳糖模仿气泡酒的口感,下面藏着些去核的荔枝和樱桃。最有趣的是,台北夜市里都喝得到的台湾青草茶,被做成一片透明的茶冻,覆盖着所有食材。非常漂亮的一道甜点,吃起来也很有热带气息,灵感应该是来自于鸡尾酒,且真的有酒味。
Food + Wine + Service 大概是9000多台币,谢谢艾力克总裁买单。
餐厅当晚也是满座,吃完的时候已经有8点的客人到了,我们就被请到 Lounge 继续喝酒。
RAW 意义在于,这样一间餐厅从后厨到前场,都是由台湾本土的年轻团队运营的。在 RAW 之前没有人尝试这样理解台湾本土的食材,在 RAW 之后台北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实践新派料理的厨师和餐厅(W Insider 特别推荐敦化南路附近一间叫做 MUME 的新餐厅,下次去试试吧),有点像 noma 带动了整个北欧的新美食运动一样。而且认真的说,RAW 的服务也是目前遇过最好的,充满台湾特有的亲和力,不高冷也不过分热情,尤其每道菜做介绍的时候,真的会让你感觉到他们为自己的餐厅和食物感到骄傲。
离开的时候看到水泥墙面上的这段关于“Kitchen”的文字,来自江振诚的好友,澳洲名厨 George Calombaris,解释了是什么支撑他们在厨房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乐此不疲。
啊,更想去学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