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胡适反抗逼婚趣闻

2016-02-15 赵雅楠 豆瓣一刻

最近迷上高晓松的《晓说》和《晓松奇谈》,不管做饭、洗衣服、搭地铁都要下个一两集在手机里,随时随地插上耳机听。听《老炮儿》那集的时候我从惠新西街南口去团结湖,高晓松说到他那个时代北京漂亮姑娘都叫“大飒蜜”,唯一的作用就是帮他们茬架蓄板砖,我忍不住在地铁上笑出了声,坐在我对面的老大爷用奇怪的眼神瞥了我一眼。


看俄罗斯文学那几集的时候正在家做海带烧排骨,边熬排骨边听着普希金决斗之夜留眼泪。擦干眼泪之后我若无其事啃光了一锅排骨,然后觉得整个画面就是个深情混杂了神经的故事。


最搞笑的还是高晓松说蒋介石那两集。蒋介石不管大事小事都记日记,喜怒哀乐的感情在日记里表露的巨细无遗,满足了我们后世的强烈好奇心。高晓松说自己在美国的时候,到图书馆里把蒋介石日记全部复印了一遍回去看,笑得不能自已。其中就有蒋介石大骂胡适那一段。


1949年后,胡适没有跟蒋介石到台湾,而是定居美国。1958年,胡适回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蒋介石对胡适回台湾感到特别高兴,亲自出席胡适的就职典礼,还精心准备了祝贺演讲词,借大陆当时批判胡适一事,称赞胡适的能力与品德,没想到胡适根本没领他的情,当场说,“刚才总统对我个人的看法不免有点错误,至少,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的。我被共产党清算,并不是清算个人的所谓道德。”


然后胡适说,“我们学术界不是来搞政治的,是提倡学术的,所做的工作还是在学术上。”


蒋介石回去之后气得彻夜难眠,吃安眠药才能睡着,起来之后仍然咬牙切齿,在日记里大骂胡适,说胡适“狂妄荒谬至此,真是一狂人”,说自己“交友不慎,待人过厚,反为人轻侮”,从中可见蒋介石心眼之小,以及胡适作为一个读书人的不卑不亢。



(蒋介石与胡适)


看完这集我就找了胡适的书来看,把《胡适留学日记》和《胡适书信集》对照着读,越看越觉得胡适真是一个可爱的人。说他可爱,是因为他写起日记来从不掩饰自己的一点小得意、小邪恶、小滑头,说起正经事来也偶尔流露出天真,四五十岁也完全是一个年轻人的状态;给母亲写信的时候还会撒娇卖萌,看得我直乐。不说别的,光是在反抗逼婚这件事上,胡适做的就比现在的年轻人聪明多了。


胡适13岁的时候,由母亲做主,与安徽宣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之后两人未曾见过面。1910年胡适十九岁时留学美国,在美国待了七年,期间和江东秀同样一面都没有见过,母亲频繁催婚。


胡适对待自己的婚姻、对待母亲的逼婚,也是一个字,“忍”。只不过他忍的很聪明,很巧妙,情商很高而已。《致母亲》一封信看的我忍俊不禁。


信的一开始,他先搬出了冠冕堂皇的正当理由:美国大学不准假。一个月里请假一小时就要扣二十分,两月均有请假就要扣二十分。胡适说:母亲大人知道,孩儿我从来不甘居人下,怎么能因为儿女私情让儿子忝列人后呢!(“大人素知儿不甘居人下,奈何欲儿以此儿女之私,抑儿使居人后乎!”)


接着,他陈述客观原因:家里经济拮据,二哥经营困难,若是现在结婚,会给二哥增加极大的负担,表现他极为识大体。胡适最后拍胸脯跟母亲保证,“大人念儿句句可以对上帝,儿断不敢欺母,...男断不敢不娶妻,以慰大人之期望。...而近方以伦理助人,安敢忤逆如是,大人尽可放心也。”一段话拍了三次胸脯,等于现在我们给父母发微信连发三遍。“妈!我绝对不会骗你的;我绝对会娶老婆的;我绝对不会那么混蛋的!妈你放心好了!”


然后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就算是胡适,也再忍不住心中对那个煽风点火的媒人的一腔怒火,下面开始大骂合婚人。这段也是看得我傻眼,作为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骂合婚人是“极可杀、极可烹、鸡狗不如之愚人蠢虫瞎子”以及“瞎畜生”。恨不得“火其庐、牛马其后人而后甘心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恨不得把合婚人的房子给一把火点了、把他后代当牲口骑才能消了心口怒气。说的怒不可遏之时,随即来了句“男手颤欲哭,不能再书矣。”写信写的把自己气着了,手抖想哭,写不下去了。


最后胡适祭出了大杀器——卖萌撒娇。他说,“尤有一事,男不敢不告于大人者,男自得此消息至今消瘦甚矣。昨日拍有一照他日寄归,大人当亦伤心,儿何憔悴至此耶!”(儿子有一件事不敢不告诉母亲大人,儿子自从被逼婚就日渐消瘦,昨天拍了一张照片,母亲大人看了儿子我那么憔悴该有多伤心啊!)看到这里,他母亲还敢催婚吗?再催不是把儿子往死路上逼吗?


知道一百年前也有逼婚,就连著名的胡适先生也被逼过婚,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心中无疑是一种安慰。胡适写这封信的时候,和康奈尔大学地理学导师的女儿韦莲司相互喜欢。这两个人有同样的兴趣,文学艺术、政治时事、哲学思想无所不谈,但是他依然对母亲写了一封诚惶诚恐、毕恭毕敬的信,表示自己一定会娶江冬秀。



(胡适与儿子在美国)

而他给江冬秀的信里,也不无情意,哪怕这种情意仅仅是感激层面的。在他的日记里,也有好几篇写下了自己对于江东秀照顾自己母亲好多年、一直等着他的愧疚。


他写给江东秀的诗让我尤为感动:


“图左立冬秀,朴素真吾妇。轩车来何迟,劳君相待久。十载远行役。遂令此意负。归来会有期,与君老畦亩。筑室杨林桥,背山开户敞。辟园可十丈,种菜亦种韭。我当授君读,君为我具酒。何须赵女瑟,勿用秦人缶。”


所以我很不喜欢有一些文章把胡适塑造成“怕老婆”的可悲典型,把江冬秀塑造成“母老虎”、阻碍了胡适追求爱情的绊脚石。因为这不是事实。胡适自己也曾经坦诚,自己在做学问上倾向于西式,而在伦理观念上则仍然是东方式的。


胡适与江冬秀婚后生活很美满。江冬秀平时在家里喜欢打扑克,做安徽锅,请客,爱热闹,家里常常高朋满座,厨艺上也是一把好手。胡适的朋友石原皋30岁的时候,家眷都还在家乡,单身在外,江冬秀热情地要为他过生日,在家里请了两桌客,亲自下厨,菜里就有一个我们安徽著名的“一品锅”,就是用一只二尺口径的大铁锅,按照顺序从底往上摆上萝卜、白菜、豆角;点缀油豆腐、蛋皮饺,最上面是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这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有荤有素,酒菜汤都在其中。江东秀的烹饪本领让胡适在朋友面前特别有面子。


(胡适一家四口合影)


我们后代人会去惋惜胡适和韦莲司的爱情,会去惋惜鲁迅和日本少女的爱情,多半是因为它们没有结果,因为没有结果,所以也就有了想象的可能。而落到实处、毫无浪漫可言的旧式婚姻扼杀了所有浪漫想象,所以我们从情感上不愿看到旧式婚姻产生的幸福,因为这就等于间接赞成封建婚姻的合理性。可是认认真真看了胡适的日记和书信,我不能违背良心说他是不幸福的。


中国人的爱情永远都是先恩后爱,承诺本身大过爱情。我们小时候看的《白蛇传》,《西厢记》,薛平贵与王宝钏,说到底也都是有关承诺的故事。所以才有了水漫金山,才有了苦守寒窑,才有了十里长亭相送。被人承诺是人生中最有尊严的一刻,当中究竟有多少所谓爱情的成分,也许反而不用深究。因为承诺本身已经足够有诚意。似乎是胡兰成说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始终是先恩后爱,所以才有从来许仙胜白蛇。


也是因为一点安徽同乡情结,我去过绩溪胡适故居,看过他小时候睡的床,写字的桌子,结婚那天用的英式木制钟,他忍受了这么一段不般配的婚姻,并且努力做到了幸福,彼时彼刻,我觉得胡适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很多和他一起留洋回来的青年,回国第一件事就是撕毁婚约,已经结了婚的也都纷纷离婚,他的同僚都劝他取消和江冬秀的婚约。他也完全有理由取消,但是他并没有。因为他的不忍,更因为他永远站在别人的角度着想。他非常清楚的明白,旧式婚姻里牺牲的是女性,江东秀等了他十年,一直帮他侍奉母亲,如果他取消婚约,就会毁了这个女人。他有一颗“不忍之心”,在后来的四十年里,他一以贯之地做到了。


胡适自己写过一篇文章,叫《吾国女子高于西方女子》,里面说中国式的婚姻要好于西式婚姻,中国女子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所以不需要做交际花,吸引男人的注意,是尊重女子人格的表现;西方的女孩成年之后,父母就要她们学习音乐舞蹈,为的是取悦男人,觅得一门好婚姻。所以这是“西方婚姻自由之罪”。虽然这番言论不一定对,但是能看得出,胡适这么激进、首先提倡白话文运动的人,其实在婚姻上确实传统的很。


我打心底里高兴胡适没有和韦莲司在一起,即使这会是一个极其浪漫的故事,即使胡适的软弱、谨慎、犹豫也丝毫没有冲淡其中的浪漫成分,可胡适终究是中国式的,我愿意相信他对待婚姻、对待江冬秀的诚意,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逃不开这样的俗气故事,逃不开一个有始有终、皆大欢喜的好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