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工大丨我校党委副书记贺立军在《社会科学报》发表署名文章《大学引领区域文化传承创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社会科学报社 Author 贺立军

2023年12月7日,《社会科学报》总第1881期3版发表我校党委副书记贺立军文章《大学引领区域文化传承创新》。文章指出,大学是人类文明智慧结晶之所在,是创造、涵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坚持文化自信,深度赋能区域文化传承创新;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提升文化育人的行动自觉;坚持开放包容,赓续培塑国际化大学的文化品格;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奋力写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校答卷。

原文如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的繁荣兴盛,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大学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学是人类文明智慧结晶之所在,是创造、涵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坚持文化自信,

深度赋能区域文化传承创新



区域文化与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两种亚文化系统,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区域是大学植根和成长的土壤,区域性是大学特色文化得以形成的根基;大学文化承载着区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品格标识,又成为影响并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健康发展的大学文化,必须重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积极从区域文化中汲取养分,进而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比较优势。人杰地灵的燕赵大地历经漫长而跌宕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开放包容和慷慨革命的精神气质,与繁荣活跃的河北经济相伴相生。近代以后,燕赵大地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策源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中心以及西柏坡精神的诞生地,孕育了兼具河北地域特色之崇高美与中华文明转型之雄健风的现代文化精神。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部鸿篇巨制,那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就是巨幅画作中至美的文化一隅,历史地嵌入现代化国家建设全局。作为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河北工业大学从建校之日起就致力推动中国现代工业文化的滥觞与发展;在绵延120年的办学历史上,学校为京津冀区域培养了数以万计爱国奉献的栋梁之才,为中国革命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家魏元光、核工业专家和学部委员姜圣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柯俊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他们的精神活化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形态。



坚持守正创新,

主动提升文化育人的行动自觉



文化育人既是高校重要的职责使命,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抓手。文化育人也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即利用各种文化形式或文化载体,将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相应的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河北工业大学不仅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教育,而且高度重视校史文化的发掘、研究、整理和利用。学校成立文化研究中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新时代创新性原理成果,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史文化的契合逻辑,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观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品格,推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坚持开放包容,

赓续培塑国际化大学的文化品格



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阵地,高校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力量。河北工业大学自创立之日起,就重视国际化办学。在办学初期,学校选派大批学生赴英、美、德、法、日留学深造,开阔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帮助他们学习了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业化人才。当时,学校57%的教师毕业于世界各知名大学,他们相聚相知、引为同调,探索适合国情且实用的中国式工业教育道路。立足新时代,河北工业大学加快国际化布局,提升国际化办学效能,通过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学校面向留学生开设“中国道路”等课程,引导他们“在中国看世界”和“在世界看中国”;在京津冀区域设立交流实践基地,组织留学生亲身感知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中外学子文化交流互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用双语培养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中国之治的美誉者。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奋力写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校答卷



高校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巩固文化主体性贡献力量。燕赵文化自古就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征,这种开放性体现在对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接纳和汲取上,兼容性则体现在容纳的背后,依然保持着本地域或民族文化因素中的主体性特质,这一特质是燕赵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高校要立足办学传统和现实定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文化。在12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从历史、现实和对未来的展望中,审视和梳理河北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百廿变迁”,持续挖掘文化治校基因,出版了约270万字的《河北工业大学史》等系列丛书。这些文献是总结和研究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地域史、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献,还是丰富和涵养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这对于发挥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辐射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价值,全面展现出河北工大的学术自觉和政治担当。


大学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播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写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校答卷。



欢迎点赞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往期精彩

百廿荣光丨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再破百!

科技引航看高校|河北工业大学成果孵化企业研发项目入选“2023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媒体工大|校党委书记韩旭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以高质量高等教育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百廿荣光丨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再创佳绩!

服务河北在行动|河北工大携手“国富”赋能河北智慧农业发展


扫码查看更多内容



材料来源:社会科学报

排版校对:刘佳旭 申雨鑫

责任编辑:付佳欣 刘品瑶 张语坤 

  审核:霍占良 屠琼芳

  融媒体中心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