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蛇口戏剧节·孵蛋计划 | 特别企划:举手!评委请回答
大家好,我是正在暗搓搓“搞件大事”的蛋宝 !
今年6月的创作营里,短短五天的时间,评委老师对各位选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然而,蛋宝决定进行一波大胆操作,如果让他们身份互换,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在今天的特别企划里,团队成员不再是选手的身份,行业大咖也不再是评委老师。究竟神奇“生物”会用什么问题来刁难“孵蛋人”?现在,我们各就各位,进入到今天的主题:举手!评委老师请回答——
选手1:您作为评委团队中,唯一一位女性评委,会不会特别关注女性议题?
我觉得还好。实际上,我们今天关注女性的问题,根本上是在关注人的问题。我认为,只要这个作品是对人有关怀的,那么不管它关注的是谁,男人、女人或是跨性别者,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尊重。
选手2:水晶老师!我想问,您毅然决然地放弃掉了金融相关的工作,投身于艺术行业。您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傻”的决定?有后悔过吗?
为什么要后悔?当我作为一名观众的时候,我被一些作品和一些有才华的艺术家征服了,我想要为他们服务。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我从来不会觉得这个选择很“傻”。恰恰相反,在艺术行业里得到的成就感,和我完成一个很大的金融case的成就感完全不一样。我在艺术这个领域里获得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我所付出的了。我觉得很幸福。
选手3:水晶老师,虽然我在第二阶段落选了。但还是想问,在未来,您会持续关注非剧场空间的演出吗?我们还会有机会再见吗?
当然,这是我未来5-10年的工作目标。我希望让不同类型或形态的作品,都有机会去完成他们自己的创作。所以我相信即使在这一次,有的团队遗憾止步了,但只要你真的热爱这件事,我们当然可能会在未来再次相遇。加油!
选手1:古老师能不能分享一下,在新空间和传统剧场空间中,观演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作为创作者怎样能够提升观众的参与感?
变化肯定是有变化的啦,不然主办方直接让你们在剧场里演出就好啦。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在剧场里才需要去思考观演关系,在公共空间里,你基本上不用去思考这件事。我给你打个比方好了,今天我们走在路上,突然间有个疯子冲出来,这个时候你就会被他吸引。疯子肯定不会是因为你想看才发疯的啊,我们之所以会被他吸引,是因为他跟我们不同嘛。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创作者其实要更放松一点,让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就好了。
选手2:我对社区创作一直都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呢?
我做社区创作的时候其实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地理方面的社区,另一个是关于群体方面的社区。无论选择哪一种,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田野调查。首先,就是你要跟社区里的人混熟。就好比澳门有很多茶餐厅,我就每天去吃,跟老板聊天,跟熟客聊天,然后你就会获得很多有趣的故事了。其次,在田野调查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寻找素材和其他议题的连接。最后,我认为艺术是有能力营造整个社区氛围的。所以在做社区创作的最终,我会回到我自己身上,我对这件事或者这片土地,有什么观察和思考?去表达的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
选手1:邝叔,为什么您会一直在关注青年创作者呀?
因为大咖的艺术家我关心不了啊!(开玩笑~)看青年的戏,我在看我们的将来。假如年轻人还在抄袭和重复前辈那就很糟糕了。现代艺术是很强调创意的,我觉得,年轻人有非常多的好东西。
选手2:如果我想在家乡举办一个戏剧节,我能不能邀请您来当我的艺委会?
你要先告诉我去那里要干嘛,我不想去那里吵架(开玩笑again~)。实际上我会比较想知道这个平台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到底是看年轻人的创意,还是强调技术实现的,因为有的时候这两样的标准会不一样。
选手3:邝叔,我现在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做「后现代」,但是往往越去了解越觉得迷茫,我想听听看您对这个词的定义。
「后现代」到现在已经是50年前的事情了,它不时尚了,现在我们说的是「当代」了。认真来说,我们这个国家整个文化体制里,某种程度上是古典主义的,在追求一个绝对的美。但是在「后现代」里,颠覆是一种很重要的态度。我不需要传统舞台了,我也不需要演员来演戏,这些都是颠覆。所以,后现代怎么定义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作品是好的作品,是真的作品。
选手1:这次蛇口戏剧节的主题是「新空间演艺」,这是未来招商蛇口演艺互联侧重的方向吗?
剧场演出和新空间演艺是并重发展的。我们要尊重有的内容是需要剧场那样的生产环境和舞台设备的。同时,我们当然也会希望深入地服务到社区,我们想要在覆盖着十几平方公里的片区慢慢形成一种价值认同和文化回忆。蛇口戏剧节就是一个例子,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尝试。比如,已经做了三届的「蛇口艺术季」;我们还邀请艺术家和设计师走进社区共创,举办了「去!设计社区节」;另外还有「美好生活嘉年华」,里面有创意市集、海边音乐会、露天电影放映等等活动。
选手2:孙总对我们这些已经进入孵化的团队有什么建议吗?
我希望你们能多来蛇口走走,多跟这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气质。一个作品越接地气,就越容易获得共鸣。尤其这次在非剧场空间演出,获得共鸣就更重要了。
选手3:孙总,我今年落选了。明年您还计划办孵蛋计划吗?我还想来,可以吗?
当然,非常欢迎!我们本身就希望蛇口戏剧节是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而且其实我们已经在设想了。今年我们的主题是「新空间演艺」,到了明年可能还会有新的主题出来。我们真的希望孵化出一些优秀的团队和内容,在未来我们可以携手走得更远。
选手1:作为选手,其实我们对于建筑领域还是比较业余甚至是陌生。老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建筑和戏剧的关系呢?
其实我也常常说自己在戏剧上是个外行。但是我认为,建筑和戏剧作为两个学科,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有很多相似。两者都与空间有关,与叙事有关。我自己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跟戏剧的关系也是很感兴趣的。从古代开始就有街头表演的形式,革命年代也有活报剧、样板戏等。未来,戏剧怎样重新走入城市的公共空间,这背后其实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戏剧艺术是非常具有社会动员和参与能力的,而公共空间本身可以帮助艺术效果达到一个最大化的体现。
选手2: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介、技术和观念出现,发展出许多沉浸式、交互式的戏剧形式,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的?
对于这些新型的艺术形式,我作为观众肯定会很期待形式上的创新,这本身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但另一方面我也会担心,这些新技术本身并不是非常成熟的戏剧表现手段,最终它会带来一种怎样的效果,能为艺术做到多大的贡献,这里面需要探索的还有很多。另外也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像VR眼镜,会不会让部分观众感觉头晕?或者这些辅助的设备本身数量是有限的,观众会不会观看的同时还要排队?以上种种,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公共性。
选手1:杨阡老师在我心中一直都多才多艺,在编剧、导演、演员都做过尝试。您自己最喜欢哪个身份呢?
很多人叫我杨导,但我不太承认自己是一个导演,因为我性格上就比较随性,不太喜欢掌握“生杀大权”哈哈,就拿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是那个坏牧师,给人指出一条崎岖难行的上天路,自己却徘徊在花街柳巷”,所以我不想做导演。另外,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也做过演员,但大体只能演一类角色,还是比较业余的。所以我就只能说自己对编剧这个职业还算有经验了。
选手2:杨阡老师喜欢哪部贝克特的作品,为什么?
我最喜欢《终局》。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胖鸟剧团也写了一些戏,里边跟贝克特的“末世论”是相似的。我们且不提宗教里的概念,单纯从生活来讲,现在的生活就挺有末世感的,不是吗?过去大部分人不相信,但经过了这几年,你可能就会转变了。末世论有一个很大的智慧,它让你去设想你根本不相信的事情会来,但是它似乎已经来了,我们人生需要对这样的事情做准备。第二,《终局》对演员的挑战很大,演员需要有巨大的舞台能力,尤其饰演哈姆的演员是没有语言的。他要怎么样用一种沉默来深化舞台的力量,这对演员是巨大的挑战。这样看来,贝克特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剧作家,他相信他的戏里必须要有这么好的演员。
蛋宝的特别企划有没有让各位感觉意犹未尽?评委老师的解答,还让大家还满意吗?这些答案有没有给正在努力创作的你,提供了一点帮助和力量呢?
蛋宝想说,成为蛇口戏剧节·孵蛋计划的创作者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可以在这些行业大咖的监督陪伴下成长,听他们毫无保留地传递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虽然有时会因为经验尚浅,而感到压力山大;有时会因为get不到老师的深意,而感觉焦虑紧张;还有的时候会难以完成老师提出的挑战,而感到怀疑人生。但孵化好玩的地方不正在这里吗——看着自己原本虚无缥缈的idea,在“孵蛋人”悉心灌溉的养分中,及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下,一滴一点成型。直至破壳而出的那一天,一切的付出都会收获美妙的结果。
继续前行吧,创作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