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亲专班:在9万张照片里找到你 | 首届“感动社会•民政榜样” ③

情系千家万户,播撒人间大爱。近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举办首届“感动社会•民政榜样”宣传教育活动,并拍摄了系列榜样人物短视频,陆续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今天,为民哥继续为您讲述榜样的故事,感受他们为民爱民的使命情怀。



无论你在哪,我都要找到你。当家人走失,一年、两年甚至十几二十年过去,可能已经有人放弃了希望。但有这样一群人,哪怕只有支离破碎的信息、只言片语的线索,他们也从不放弃寻找。

《感动社会·民政榜样》系列短视频第三集——《在9万张照片里找到你》,于1月20日在北京卫视《北京您早》《特别关注》栏目播出。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市接济救助中心“为流浪乞讨人员找家”寻亲专班。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最困难、最边缘、最脆弱的社会群体,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完全依靠政府托底保障的特殊群体。


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交通枢纽,因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是流浪乞讨人员的主要流入地,每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万余人次。部分受助人员因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年老多病、年幼、聋哑等原因无法查明身份而长期滞留在京。




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成立寻亲专班,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为流浪乞讨人员找家”专项行动。



孙延飞的母亲患有智力障碍,2011年跟随父亲在北京打工时走失后,被北京市丰台区救助站救助,2019年7月转入衡水市精神病医院。这所医院是京津冀民政协同发展的首个合作项目,安置北京长期滞留的智力和精神障碍流浪人员,北京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寻亲工作专班与这里的医护人员携手,千方百计为受助人员找家。



你叫什么名字?你在老家叫什么?像这样的问询,曹美曼已经记不得进行了多少次。


衡水市精神病医院京医二区主任 曹美曼:特别小声,我就凑近了才能听清楚,“赵桂花”。后来我就拿了一个笔跟纸,我说你写写吧,她就给我写了一个黄立泉村。过程是比较艰辛的,但是帮他们都找着家了,我从心里就是为他们高兴。


时隔八年零五个月后,孙延飞一家终于团聚了。



而每一次团圆的背后,是多方的辛勤付出。


衡水市精神病医院主管院长 张士巧:我们工作人员24小时陪伴在他们身边。跟他们谈心,有时候一谈就是一个晚上。比如说家里种什么呀?(他说)种田。种田是南方的口音,种地就是北方的口音。就是一点一滴的,把它拼成一个家的方向。



两年来,通过DNA比对、人像识别、头条寻人等技术,工作专班共为890名长期滞留人员成功寻亲。


北京市民政局接济救助中心副主任 张正中 :一对一地比对嘛。眉毛、双眼皮、耳朵有没有耳垂,脸上有没有痦子。



北京市民政局接济救助中心主任 魏朝阳:那一段时间把眼睛都看肿了,天天看屏幕,连轴转。这个人盯完那个人盯,或者几个人围着一块儿盯。



三次大规模的人像比对后,工作人员最终从9万张照片中,成功甄别寻亲241人,其中70%为无法正常交流、无相关身份信息、滞留多年的受助人员。



满墙的感谢,见证着一个个期盼已久的团圆。多方努力下,流浪乞讨人员在京滞留时间、滞留人数降低到十年来最低水平。



寻亲工作专班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在京生活无着弱势群体的深切关爱,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彰显了首都大爱。2019年7月,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对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工作做出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



往期回顾


今天,掌声为他们响起!

杨宏达:用“工匠精神”让你重新站起来 | 首届“感动社会•民政榜样” ①

程静:用爱呵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 首届“感动社会•民政榜样” ②


编辑:尹利  刘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