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准救助在行动⑧ | 细微之爱让因病致困家庭重获新生

为民哥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 2021-09-19

开展精准救助,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首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也是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重要任务。本市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强化救助响应,拓展服务方式,落实精准救助政策,开展个案帮扶,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


今天,为民哥继续为您带来“关爱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在行动”系列报道,讲述本市在困难群众帮扶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展现困难群体救助向专业化、精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成效。


心世纪残疾人心理行为康复训练中心的社工至今还记得王华母亲说过的一句话:“你们要是再晚来1个月,可能就见不到我们母子俩了,我已经打算在睡觉时开煤气,不让我这苦命的儿子再受苦了。万幸的是,社工们来了!助王华和妈妈重获新生。


王华为东城区景山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送锦旗


“一户多残”





41岁的王华身患尿毒症10多年,因尿毒症引发全身大面积溃烂,身体多种器官病变,视力几乎失明,失去独立行走能力,为视力一级残疾人。王华的母亲68岁,腰椎滑脱,听力一级残疾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与人沟通与交往等方面困难重重。“一户多残”让这个家成为贫困家庭,而作为家里唯一顶梁柱的父亲于2019年3月离世。



“不要轻言放弃”





2019年9月,由心世纪残疾人心理行为康复训练中心承接运营的东城区景山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将关爱注入到这个近乎绝望的家庭。社工们在走访摸排辖区时发现了王华一家的情况,依据《北京市困难群众个案服务指南》,将王华评为二级服务对象。

2019年9月至10月底,社工一方面上报景山街道,链接医疗救助政策,进行政策帮扶;一方面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帮助王华寻找合适的护工,同时主动肩负起了每周三次接送王华透析的任务。





社工入户介绍相关政策


187cm的身高,170斤的体重,社工每次都要将王华从床上挪到轮椅上面,再推轮椅到医院做透析,4个小时透析完成后再推回家中。每次从医院往返,都要推行2公里的距离,每周三次就是6公里的路。


王华曾对社工说:“我不透析了,不折腾了,咱们回去吧!”

社工:“我都没有放弃你!你就更不应该放弃自己。”


社工送王华去医院透析


在一次又一次的往返中,在社工一再的坚持下,王华重燃了对生命的渴望,也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王华母亲的健康状况也不乐观,其腰椎滑脱较为严重,如不手术则有瘫痪的风险。社工第一时间对接了中日友好医院的相关医疗资源,进行手术。  2019年11月21日,王华母亲在社工的陪同下接受了手术,漫长的手术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社工在确认其手术成功并完成转床后才离开医院。在王华母亲手术康复期间,社工一方面协同护工确保王华本人的日常生活和透析,另一方面,为其办理了术前术后、住院出院的各类手续。王华母亲用发音不清的语言对社工说:“他爸爸走了,你们就是我家的顶梁柱!



重燃生活希望


社工们的关爱帮扶犹如暗夜之光,让王华一家重燃生活的希望!

经过社工们9个月无微不至的照料,王华的身心状态得到了极大改善,从帮扶初期的卧床不起,到现在的能够站立起来并自己走几步路;精神状态,也由最初的厌世,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康复。


王华讲述自己接受帮扶前后的变化

王华的母亲更是在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每天坚持去胡同口,做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


机构简介心世纪残疾人心理行为康复训练中心是于2012年发起,2015年在东城区民政局注册的一家致力于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沟通与合作、理解与融合的4A级枢纽型公益组织。中心坚持潜心与奉献、激情与毅力的精神,在残疾人心理服务、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化康复、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小学融合教育、残疾人就业、疑难心理行为问题化解、承接政府部门购买服务及社会化托管项目等领域都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累计服务10000余人。


编辑:尹利  吕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