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亲路团圆梦⑬|9旬老母亲盼了3年,儿子终于回家了!

为民哥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 2021-09-19



回家,一个多么普通的字眼,但在有些人的心里却是一种奢望。为了送迷途者回家,寻亲工作专班持续开展“为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找家”行动,实现了近千个家庭的团圆梦想。为民哥推出专栏“寻亲路团圆梦”,讲述寻亲路上的动人故事,重温流浪者的回家之旅。



“是他没错了,他以前就是这样,两只手就会这样托着。”

认亲会上,承德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眼就认出了白晓杰(化名)老人。
老人坐在椅子上,托在腰间的左手和放在胸前的右手不停地颤抖着。不能开口说话的他,一直望着承德救助站工作人员微笑,在众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想要前去拉住熟悉的救助站工作人员。


▲白晓杰老人与头条寻人、承德救助站及第七人民医院合影。

01

他的故事,要从十年前说起。

白晓杰老人是河北承德的一名聋哑人。2010年,他总是往外跑,趁家人不注意,把家里的大米、面粉等往外搬。后来,白晓杰记不清回家的路,突然走丢了。


找回后,家人赶紧带着他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精神出了问题。起初,白晓杰还听家人的话,按时吃药,渐渐地,他开始反感起来,任由家人劝说都不愿意再吃药了。


家人也曾尝试过带他接受治疗,但他总是趁人不备,粗暴地推开车门、夺门而出。

“有一次,他因为不愿去医院,直接往车外冲,门开后,他重重地摔在地上,爬起来后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就跑掉了,还好一个多月后我们找到了他。”


弟弟白晓龙(化名)回忆,从那次之后,家里人就打消了再带他去医院的念头。


迫于无奈,家人只得把他锁在家中,然而他每次都有办法砸开门锁跑出门。


一次,两次,三次……随着走失次数的增多,承德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这张面孔,绝大多数时候都能把白晓杰安全护送回家。


02

这一次,再也没有找到他。

2017年3月,白晓杰再次走失,也没能被承德救助站或者村里人发现。


起初,弟弟和妻子、母亲还能在附近村镇寻人,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母亲已年过九旬,精力和记忆力越来越差,家人只能减少寻人力度。弟弟在外工作,妻子在家照顾母亲,只能抽空寻找白晓杰。


03

头条帮忙,线索逐渐明晰。

早在2017年3月,白晓杰在走失的路途中被人发现,得到了救助,随后被送到了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然而,由于他是聋哑人,难以交流,寻亲成了难题。


但是医护人员们并没有放弃,三年来,他们一边针对白晓杰的症状对症下药,缓解病情,另一方面不断问询,希望能得到一丝线索。


终于,2020年8月,医护人员得知白晓杰疑似河北承德人,第一时间联系头条寻人,立即编辑发布了一则信息《承德寻亲:七旬老人在北京被救助,聋哑,疑似承德县人》,希望能引起知情人士的注意。



幸运的是,头条发布后不久,承德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就看到了信息,认出了白晓杰,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


时隔三年,得知哥哥被找到了,弟弟激动不已,盼着将哥哥接回家后,给母亲一个惊喜。


“哥哥回家了,这个家就完整了!我盼这一刻盼了三年了!”




每一次成功寻亲的背后,离不开民政工作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凝聚着2000多名全国各省市的寻亲专家、爱心民警、手语专业人员的努力,以及无数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为爱寻亲,助梦团圆,我们会送更多迷路人回家!


编辑:尹利  吕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