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采风 | 赏“岭南名郡”,悟自然之美

龙华文联 2022-12-03

为进一步弘扬奋斗龙华的人文风尚

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提供

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龙华文联特举办2022年“喜迎二十大”

暨“闪亮龙华”主题创作文艺采风活动


8月10日至12日,龙华区文联各协会文艺骨干前往“岭南名郡”韶关市开展文艺采风活动。


追寻红色记忆 走进北伐战争纪念馆

采风团第一站来到了位于韶关市浈江区帽峰大桥旁的北伐战争纪念馆,大家跟随馆内导览人员寻找粤北地区的红色记忆。

北伐战争纪念馆依照韶关北伐大本营历史原貌建设而成,馆内图片与文字的组合清晰地描述了这段历史的全貌。艺术家们边走边看,探寻红色足迹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伟大精神,在图片与文字中真切感受到了先辈们的爱国热血,获益匪浅。

为进一步寻找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采风团随后来到了位于韶关市浈江区五里亭良村的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


参观丹霞山  感悟大自然的精美之作

如诗如画的美景让艺术家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丹霞山的自然风貌。

丹霞山由红色砂烁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得名。在丹霞山,艺术家们除了拍摄风景外,也合影留下了自己到来的痕迹。


在珠玑古巷中寻访祖籍

最后一日采风团前往珠玑古巷,感受姓氏文化,领略南雄姓氏名都的独特魅力。

珠玑古巷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联系的最主要通道,是广东省仅存的宋代古巷道,有“广东第一巷”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鳞次栉比的姓氏祖屋、古色古香的巷道激发了作家老师们的创作灵感。


本次采风艺术家们不仅收获颇丰

更是拍下了很多精彩绝伦的照片

创作了令人称赞的诗作

接下来就和文联君一起来欣赏吧


艺术家部分采风作品赏析


陈敏《风雨欲来》

陈敏《故址新颜》

费华文《祖屋》


费华文《家》
胡小宇《广府珠玑》

徐田华《美丽的丹霞山》
陈建军《水面风光》

谢红《蔚蓝丹霞》

谢红《龙盘珠玑》



韶关行·四景一组

“闪亮龙华”主题创作文艺采风活动

作者 周稳平


北伐战争纪念馆


望向前方,披一身长风和日光

塑像黑黝,被时间与风雨侵扰

小院四合,陈列历史的吉光片羽

枯黄纸片斑驳字迹,讲述,描画

凄苦时日的动乱飘摇,血色日光

染红山河,浸透田地孕育

新曙光、新黎明后的新时代梦想


阳元石·登山路

 

一万年,湖水泛滥,又一万年,湖水干涸

日升月落几次,湖底抬升,绿树环抱

红色霞光似的山岩裸露,一层

一层,学着树的年轮纵向记录

又月升日落,湖底变山顶

碎石堆叠着时间宫殿的王朝幻梦

登山小路几个蚂蚁爬上爬下


长老峰


突起的,膨胀,被剥蚀流逝、没了影

受挤压的,缩紧,风雨难催,不动成山

绿树连晕带染,牵引白云变脸

骤雨又下,小松鼠躲进树干

锦江把自己的腰弯折了几次

躲躲藏藏,在茂林里养竹子

在曲水里流送着游览轮船


珠玑古巷


鹅卵石铺一条街,街道两旁罗列

姓氏祠堂,为一炷香讨好话

要点银钱养个老,焦枯的眼

并没有多少浑浊的渴望,千年大榕树

杵着水泥拐杖强撑着身子

再经几年风雨,再晒几个夏天

树下一方凉荫,还能多遮几个“赵钱孙李”


行走在珠玑巷

作者 惠远飞


南迁,时光艰难地走过一条路

循着梅关古道,屐履仓促地前进

开辟另一种生存方式和状态

围绕着族群花朵般绽开


古驿道纵贯高峻绵长的南岭

马匹和车辆驮载着悠远的铃声

在一条狭长逼仄的巷子落脚

落成一百八十三颗铿锵的音符


鹅卵石铺就的移民史,光滑锃亮

宗祠棋布,那些闪光的荣耀

劈开战乱频仍至暗时刻的夜

站在南粤大地或族谱里的某个角落


行走在珠玑巷,无论峨冠或幞头

你不是唐人,就是宋民


注:珠玑巷南迁姓氏数目,目前有多种版本,有183姓、186姓、172姓、143姓、103姓等。


灵岩有致可度化

文艺座谈交流 | 走进“中国砚都”肇庆

谢锦屏 | 文舞相融,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制作

龙华文联

转载时请注明以上信息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