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社群的学习主题是「思考篇」,关键词是mental models。同时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 cognitive biases 和 logical fallacies,在社群里我推荐了两本书:英文版读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2016 年我开始读然后做了笔记,后来我也多次领读过;中文推荐《别做正常的傻瓜》(万维钢的书也都不错),当年对我影响也很大,先读了它才读的 Predictably Irrational 和 Freakonomics。我在群里分享完这两本书,然后说:回头看,人的改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我已经忘了当初读这些书时在想什么,看当年写的笔记我自己都觉得陌生,书中的具体内容已经很模糊。可能读书的作用就是在你的脑中播下一个种子,一个个 patterns,然后你带着它们去在生活中感受、观察。别求什么书单推荐,有兴趣,找一个方向然后就什么都读一读,这些小小的想法会在你迷茫的时候变成有效的安慰和工具。我大概是 2016 年知道他,先读了他的书,然后找到他的个人网站和豆瓣书单,学习他的学习方法,读他推荐的书。
他的个人网站 Mind Hacks 2017 年就已经停更,不过里面有关「心智」「思维」「学习方法」的文章,现在读起来也会非常有启发:比如这个《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系列(2008 年写的),虽然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但再读这些文字,我意识到我的很多学习习惯就是受他影响:👆https://blog.csdn.net/pongba/article/details/2625115
👆https://blog.csdn.net/pongba/article/details/2942482
他在豆瓣上叫「刘未鹏pongba」,最有价值的是他总结的书单。想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要补充 essential knowledge,从经典著作中学会思考。👆https://blog.csdn.net/pongba/article/details/3549560查理芒格说 I believe in the discipline of mastering the best that other people have ever figured out. 这些书单的价值就在这里,这对当时刚毕业的我指明了学习方向——「人类的大脑和思维是目前已知最为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研究不仅自身是一件极其迷人的事情,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来说即便不去做研究,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对于学会正确地思考有极大的益处。」
当初我读到他对书单的介绍,如获至宝,也为自己脑袋空空感到沮丧。于是就优先读他经常提到的书,比如《影响力》《别做正常的傻瓜》,从这些出发开始学会思考,也开始有意识地了解自己。我从这些书籍中认识到,我们不等于我们的大脑,我们也不能相信我们的大脑——它经常出于好心保护我们,但往往把我们引向更多失败。心智成熟的表现不是学会了人情世故看人脸色喜怒不言于色,而是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思考,知道大脑的工作习惯和潜在的思维陷阱。👆 刘未鹏总结的 How to Think Straight 部分思维导图 http://share.xmind.net/pongba/how-to-think-straight-4/
这么多年,我把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一些理念应用到英语学习上,解决了许多身心内耗,对语言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思考是方向,英语是行动,两者结合,互相成全。「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道理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学:我会自己找书,我会自己搜索,我会主动观察、模仿、总结,我也会主动创造,这都是思考带来的习惯和乐趣。如果不是这个月做相关课程,我想我不会再读 7 年前读过的内容。再读刘未鹏的文字,依然有启发,也感到自己能真的读懂了许多。他 2008 年写下的文章,那时候还没有微信,许多内容都已经被遗忘。希望读到这篇的你自己能去主动读读他的学习方法,或者买一本他的《暗时间》先读起来。我在文中贴的链接和截图,你也自己去找一找看一看,别再问什么「去哪里看」这样心智不成熟的问题(你已经关注我了,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谦虚一些,诚实一些,与其沉迷在快餐内容中,不如建立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结构。可以「不知道」「不懂」,但要愿意学、有能力学。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不是想表现 an old dog can learn new tricks,而是越活越知道自己其实一无所知,同时也有能力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很开心 7 年前读到他的书和书单,你现在开始也不晚——人生没有什么早晚,只是恰好遇见了就也去试一试,一来二去你会找到你自己,也会找到许多同行者。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书单,而是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和对自己的期待。在阅读和践行中,热闹着孤独着,来这么一遭。